武曹瑩
1 形意拳傳承方式分析
形意拳從明朝創立起,至今已經有300多年傳承發展歷史,經過不斷的實踐經驗總結,促使形意拳不斷改進、創新,如今已經呈現出了豐富多彩的傳承方式。
1.1 校園傳承
現代社會發展,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造成了很大影響,而通過學校教學進行傳承無疑是一條可行性道路。借助學校系統化方式進行傳承,有助于進一步擴寬傳承領域,可以使得學生更多的認知形意拳,了解中國武術,逐步產生熱愛之前,進而傳承,依托于學校教育,培養出更多優秀的形意拳傳承者。開設形意拳課程,在傳播中國武術文化的同時,也可以有效鍛煉學生意志,促使學生身心更加健康,為繼承和發展中國形意拳文化打好堅實基礎。
1.2 師徒傳承
從我國古代武術發展歷史看,師徒制傳承方式居多,當然,也有家族傳承,而此種墨守成規的思想以及方式,對中國武術的發展造成了很大影響。其中家族繼承方式,主要就是指在家族內部進行傳承,目的在于代代進行文化傳承,家族傳承方式規定必須存在血緣關系或者師生關系。在這一背景下,導致中國武術的發展受到極大的局限性,阻礙了各種拳術的普及和發展。但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形意拳在理論以及技術方面更加深入發展。
1.3 社會傳承
社會傳承方式,具體就是指在形意拳通過社會的傳播,促使更多的人廣泛認知這一拳術。在社會成員的參與下,通過不斷的研究、推廣、發展,促使形意拳可以汲取傳統文化精髓,進行繼承和發展。自形意拳創立后,無論是拳術基礎理論還是實踐技術,都在不斷發展。社會各階層人士見證了形意拳的發展,這些人在一定程度上也助推了形意拳的發展。
2 促進形意拳傳承與發展的實踐路徑
中華文化博大精神,武術文化更是歷久彌新,處于當今時代下,如何繼往開來,是形意拳傳承與發展途中需要思考的問題。在實際發展過程中,不能遺忘先人歷史,自滿自大,而是需要在先人成就基礎上,融合當代發展局勢,樹立國際發展理念,不失根源的構建豐富多彩的武術交流形式,促使更多的人了解、認知形意拳文化,進而有效促使形意拳以及中國武術文化不斷壯大、發展。
2.1 革新教育發展理念
為有效助推中華武術普及、發展,在學校傳承與發展中,需現相關教育者提高對形意拳的重視度,立足時代需要,及時更新教育理念,創新教育方式,可以在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豐富形意拳實踐方式,促使更多人自主參與到拳術傳承中。形意拳作為傳統武術中最具代表性的拳種,除了豐富的實戰技能,同時,形意拳也呈現出非常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底蘊。我國當前正處于轉型的關鍵時期,“走出去”也是形意拳等武術文化發展必然趨勢,因此,在教育發展中,需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不斷更新、完善發展理念以及方式,促使傳統中國形意拳可以在國際武術舞臺上發光發熱。
2.2 優化中華拳術技術文化體系
形意拳同很多歷史悠久的武術一樣,具有非常深厚的內涵,所以,如果只是將其看做一種競技技能,是不全面的,而是需要在其本身基礎上,融合文化、社會現象等進行思考。事實上,形意拳可以劃分為兩方面含義,即道德教育、體育教育。其中在道德教育方面,形意拳武術非常注重文化禮儀,長幼有序、尊師重道,而這些所體現的正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品質。而體育教育,是形意拳的實踐意義,通過鍛煉,促使人身體得到鍛煉,更加健康。同時,也促使人學會了一項技能,這對武術推廣以及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除此之外,形意拳也是一種精神教育,在推廣過程中,可以使得更多的人了解和弘揚武術精神,因此,需要不斷更新中華拳術技術文化體系,提升其文化內涵。
2.3 積極落實教育傳承工作
上文提到過,學校傳承是發展形意拳行之有效的途徑,因此,需要將形意拳融入正規學校教育系統中,積極落實教育傳承工作。一方面,需要提高各級教育部門對形意拳的認知水平,尤其是政府和相關教育人員,通過何各種方式強化教育工作者對形意拳的理論、技巧、方法的研究。另一方面,需要積極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教師作為形意拳在學校教育推廣、普及工作中關鍵人物,其素質與能力會直接影響到學校形意拳傳承工作質量,所以,良好的素質和技能是教育人員必備元素。
2.4 全面推廣和普及
為進一步拓展形意拳影響面,需要充分發揮出現代廣播、電視、手機等傳統媒體以及當代,微信、微博、短視頻平臺的優勢,運用主流媒體方式,創新形意拳傳播形式。此外,也可以不斷創新活動載體,以武術比賽、訓練班、巡回演出等形式,更大范圍的普及和發展形意拳。
3 結語
總而言之,形意拳想要更好的帶動中國武術發展,需要徹底打破以往觀念、教派束縛,革新傳承和推廣方式,更新教育發展理念、優化中華拳術技術文化體系、積極落實教育傳承工作、全面推廣和普及等途徑,走向全國乃至世界。促使形意拳以及中國武術文化可以立足于世界舞臺,不斷創新發展。
(作者單位:武漢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