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凡瑩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本文以問卷的形式,對幼兒舞蹈教師的自我效能感進行調查與研究。以天津市靜海區的80名幼兒教師作為研究對象,平均年齡為21-26歲。本研究運用一般自我效能感問卷對他們的自我效能感進行測量,通過量性研究的方式揭示幼兒教師自我效能感的關系。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本文題目及幼兒舞蹈、自我效能感等內容,查詢中國知網、中國舞蹈網、學校圖書館等相關書籍,獲取與本文有關的相關內容,以幫助本文研究課題做出理論支撐。
1.2.2 問卷調查法
本問卷樣本來自Bandura的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共10個問題,涉及個體遇到問題或困難時的自信心調查問卷的發放,以幼兒園幼兒教師為對象進行填寫。論文樣本共80份,其中40份為未受過幼兒舞蹈培訓的幼兒教師填寫,40份為受過幼兒舞蹈培訓的幼兒教師填寫。由幼兒教師填寫的80份論文樣本全部回收,沒有遺失。
1.2.3 訪談法
對本文要研究的內容詢問2名心理方面的老師以及生理方面的老師,用以做本文的理論支撐,在此基礎上詢問本文要研究的幼兒園的4名幼兒老師以及園長,得出訪談結論。
1.2.4 邏輯分析法
2 研究結果
2.1 幼兒教師的自我效能感現狀調查
2.1.1 研究情況
通過詢問園長及相關老師,并填寫幼兒教師問卷調查,得出測試者。本文共發放80份問卷,其中四十份為受過舞蹈培訓的舞蹈教師填寫,為一組。四十份為未受過舞蹈培訓的教師填寫,為二組。發放80份問卷,全部回收。
2.1.2 問卷調查分析
根據問卷得到的調查結果來看,其中一組一分的有7人,為8%;二分的有10人,為12.5%;三分的有15人,為18.75%;四分的有8人,為10%。另外,二組一分的有11人,為13.75%;二分的有16人,為20%;三分的有7人,為8%;四分的有5人,為6%。一組的幼兒教師一分和二分的為17人,二組的幼兒教師一分和二分的為27人。
2.2 學習幼兒舞蹈的結果分析
2.2.1 被試情況分析
由被試情況分析,接受過幼兒舞蹈培訓的幼兒教師自我效能感要比沒有接受幼兒舞蹈培訓的幼兒教師自我效能感要高。因此,學習幼兒舞蹈不僅對幼兒有一定的影響,同時也對幼兒教師有一定的培養作用。
2.2.2 幼兒教師自我效能感分析
幼兒舞蹈的培訓能夠分析幼兒舞蹈音樂的靈敏、快慢、氣質、感覺、速度、力度以及動作風格,動作協調的重點、難點,以及反映舞蹈內容的動作要點。
2.3 幼兒教師日常工作的對比分析
幼兒園日常工作中,幼兒教師培訓計劃已經是重要內容。幼兒教師要對幼兒進行基礎性教育并幫助他們學習新的知識,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
3 研究結論與建議
3.1 結論
(1)從問卷調查結果中證明幼兒教學活動的成就水平取決于多種因素,其中除自身條件外,還包括任務的難度強度、個體的承受能力、外援的多少、作為活動背景的環境條件等非支配因素。
(2)幼兒教師的教學特色相比較有了提高,幼兒教師在向幼兒傳授文化知識和專業技能等內容的時候,必須使其內容符合事物的整體發展,思維符合事物內在要求,舉例要恰當,用精確的詞匯表達知識的內容,用比較簡單的語句表達是幼兒教師語言技能最基本的能力。
(3)幼兒教師進行幼兒舞蹈培訓之后能夠用生動形象的肢體語言激發幼兒對課堂的興趣,將幼兒內在的學習能力充分發揮出來,使他們能夠在愉快地氣氛中自發、自愿地學習知識。
(4)幼兒教師在設計幼兒教學活動時,能夠根據幼兒的想法內容,準備精彩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身體各方面的器官,用啟發誘導的方式和各種各樣的教學形式,激發幼兒自覺、主動學習知識的想法,要讓學習真正的融入孩子的內心。
3.2 建議
(1)為幼兒教師開設幼兒舞蹈的課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幼兒教師的自我效能感。安排合理的幼兒教師培訓課程,根據幼兒教師的培訓內容,組織教師進行基本的技能課程。
(2)在今后的課程開設中應將幼兒舞蹈課程作為幼兒教師課程開設的一種,并且可以針對不同的幼兒教師,選擇教授不同的方法。
(3)幼兒園可以改進幼兒教師的評價制度。幼兒教師的評價過程要公開、公平、公正,在此基礎上,可以適當的加入基本技能的評判標準。這種綜合的評價方式,更能促進幼兒教師的綜合進步。
(4)讓幼兒教師之間相互觀摩,促進雙方之間的共同進步。幼兒園自身如果能夠關注到自我效能感較低的教師群體,給予鼓勵,并不斷提供類似于觀摩交流這種的相關機會,也有利于教師自我效能感的提高。
(作者單位:天津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