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方鈺 陳嘉良 喬杰
近幾年,關于體育產業政策的研究從數量、內容、形式方面不斷推陳出新。以往的研究以定性為主,關注于體育產業政策變遷、邏輯演進和發展改革、政策執行效果、政策環境等方面。較少以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法來分析國家、省政府以及地方政府實施意見中的政策工具選擇和關聯性。盡管關于國家體育產業政策的研究已取得較為豐碩的成果,但在地方性的政策研究還有不足。因此本文通過對政策文本內容進行分析,旨在(1)分析46號文和蘇南地區實施意見的政策工具使用情況;(2)總結政策工具選擇的問題并結合蘇南地區體育產業發展現狀,提出蘇南地區體育政策協同制定的相關建議;(3)希望本文能夠有效彌補目前關于蘇南地區體育產業政策協同研究的不足和研究方法的創新。
1 理論及方法
1.1體育產業政策
關于體育產業政策概念,國內學者普遍認為體育產業政策是以政府和相關體育部門為主體,根據特定階段的社會經濟發展、社會體育需求以及體育產業發展現狀而制定一系列政策的政策活動行為。其往往通過確定指導思想、制定目標任務為主要內容,以優化體育產業資源配置,擴大有效供給,激發體育產業活力,使體育產業更好地符合社會發展需求。
1.2 Rothwell政策工具理論
政策工具實質是以政府為主體,為解決特定的政策問題或者實現政策預期目標、發展規劃而采取的一系列具有行政權威的手段和措施。本文依據Rothwell等的政策工具理論方法,根據政策工具對產業活動的作用,將政策工具分為供給型、環境型和需求型工具。見表(1-1)
1.3 政策文本的選擇
分別對2014年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以及江蘇省、南京、蘇州和無錫的實施意見作為政策文本分析對象,共計5份。見表1-2
1.4 研究工具選擇
Nvivo是一款輔助型的質性分析軟件,其具有強大的編碼功能、詞頻分析、聚類分析、可視化等功能,可以將眾多文獻、政策文本、訪談提綱、多媒體等文件與某一研究主題、內容相關的信息匯總起來進行整理比較,使研究者可以快速捕捉文本中的信息。
2 蘇南地區體育產業政策工具的分析與比較
2.1 國家體育產業政策工具選擇分析
國家體育產業政策46號文的工具選擇使用分布結果如表3-1所示。三種政策工具的運用比例呈現出明顯得差異。從節點參數和覆蓋率可以得出,供給型、環境型、需求型政策工具的使用頻率分別為30%、39%、6%。可以得出體育產業政策的政策工具選擇中,以供給型、環境型政策工具為主,而需求型工具較少。(1)環境型政策工具:偏重于策略性政策,政策支持和體育產權保護匱乏。(2)供給型政策工具:體育場館設施的建設比重大,忽視體育資金和文化宣傳作用。(3)需求型政策工具:工具使用被忽視,政府公共職能未能發揮。見表3-1
2.2 蘇南地區體育產業政策工具選擇分析
通過江蘇省體育產業實施意見和南京、蘇州、無錫的實施意見的分析,得出運用政策工具有17個,地方政府在制定相關實施意見時有明顯得選擇偏好。
在政策工具的作用層面,供給型工具覆蓋率為最高,江蘇省的實施意見為64.7%,南京為45.08%,蘇州為50.1%,無錫為51.24%;其次是環境型工具的選擇,而在需求型政策工具選擇最少,這與46號文件保持一致。具體來看,供給型政策工具中體育咨詢服務和體育市場、人才培養最多,體育資金和體育科技創新的使用較少。在環境型政策工具中使用頻繁的是策略性措施和體育目標規劃。在需求型政策工具中,金融服務最多,各地方政府在其他需求型工具選擇中又各有側重。見表3-2
3 建議與對策
總之,從我國國情和體育產業初步發展階段的實際情況而言,在我國體育產業政策工具中政府始終扮演的較為強勢的角色,帶有一定行政干預色彩。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出政府在極力為體育產業、體育市場創造良好的環境,鼓勵體育科技創新,通過稅收優惠和給予一定制度空間,扶持體育公司和社會組織的發展。(1)營造理性體育產業政策環境,合理引導蘇南政府體育產業政策需求與動機。(2)結合蘇南現代化發展,支持體育科技創新政策,注重體育創業創新。(3)激發蘇南體育消費動力,以需求型和環境型工具為導向。(4)發揮蘇南政府職能,以公共體育服務購買的方式加強需求工具的使用。(5)推動蘇南賽事高地建設,加大體育知識產權保護政策。(6)發揮蘇南財政優勢,通過多元組合的方式提高體育產業財稅政策供給。(7)發揮蘇南地區產業的集聚優勢,推動政策的協同,區域差異化發展。
(作者單位:上海體育學院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