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旭
在企業與高校之間進行合作和共同培養人才的過程中,一般都會有與專業相關的企業進行實習。知識培養方案中的實習也是為了提升學生將實踐能力與理論知識相結合。讓學生參加一些企業的后相關活動,讓學生對企業有所了解,積累社會工作經驗,通過一些行業必備技能的再培訓,勝任一些與自己能力相匹配的工作崗位。就單獨從企業的招聘而言,雖然在社會上獲取人才的范圍性較大,但企業在社會上重新招聘高素質的技術人才的成本過高,招聘人才耗時長,同時還伴隨著有一定的風險。社會體育專業校企合作也是如此,通過簡歷情況招募的社會體育人才專業情況不明,專項涵蓋種類繁多,企業難以尋求符合社會體育指導需求的人才。通過社會體育專業與用人企業之間的合作,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培養社會體育人才的社會指導屬性,提升學生在不同社會指導工作崗位上的工作能力,與此同時,在企業與社會體育專業共同培養人才的過程中,對學校的專業人才進行相關的考察培訓,也為企業招聘到精英人才提供基礎條件。合理的利用好企業與專業之間的合作關系,幫助學校解決學生的就業問題和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問題,既能提高社會體育專業的發展前景,增加優秀學生的數量,也能提高企業的用人效率。
1 社會體育專業的現狀與不足
1.1 社會體育專業的建設不足
社會體育專業的體育實踐是培養學生體育實踐能力的主要場所,它主要可以分為校外體育實踐和校外體育實踐,在校外社會體育專業的體育實踐方面,我國社會體育專業基本都與相關企業之間進行了合作,但是由于我國各個省市的經濟條件不同,所以各個地區和城市的社會體育專業的教學存在一定的差異,部分經濟發展好的地區,在體育的教學上設備比較完善,同時社會體育的企業類別多種多樣。而在部分的社會經濟不發達的地區,社會體育專業的設備措施比較落后,并且沒有發達地區的體育類型多。主要是以基本以健身俱樂部為主,社會體育專業的體育實踐無法滿足日常的實踐教學。
1.2 實踐教學形式和內容單一
在我國多數是有社會體育專業的高校中,社會體育專業實習實踐主要包括有體育專業的實習和畢業論文,社會體育學專業的實習主要由本校的老師帶隊進入企業進行相關實習,從實習中了解以后的工作環境,提前適應社會環境,多數院校只把實習時間安排在學生培養的最后階段,實習的方式比較單一,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沒有幫助,尤其針對社會體育專業這種社會指導和社會參與度非常高的專業而言,實習方式比較單一,實習內容不滿足當前社會發展的現狀以及人才市場的需求。此外,校內的社會體育專業實踐活動往往被忽視,只注重理論知識的教學,為學生安排的實踐活動較少,導致社會體育專業的人才,對理論知識的學習跟不上實踐的技能知識。
1.3 實踐教學師資匱乏
在當前情況下的社會體育專業的實踐問題,主要還出現在實踐教學的老師實踐經驗不夠,有部分的社會體育專業的老師是沒有社會建設機構工作或者兼職的相關工作經驗。多數的老師具有傳統性的知識結構,但是在教學實踐上水平較低,導致教師在進行社會體育專業的教學過程中,往往只能進行專項教學或者按照體育教材上的案例進行講解。同時體育健身市場上的器械、方法更新換代速度比較快,導致社會體育專業的學生所學的知識無法滿足企業的需求。因此培養出來的社會體育專業的學生,也缺乏市場的競爭力。相關的研究發現,有一部分社會體育專業的同學會選擇課余時間,通過參與專門的培訓來彌補課堂教學中的不足。這也從側面證實了,很多社會體育專業的學生缺乏實踐經驗。因此提高社會體育專業的老師團隊建設,對培養社會體育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是至關重要的。
1.4 實踐評價手段單一
社會體育專業的實踐教學綜合評價是將學生的實踐效果呈現出來的一種手段,實踐教學評價的體系是否完善在一定的程度上,對社會體育專業的人才管理、人才培養的質量具有一定的影響,在當前的社會體育專業中,教學綜合評價主要存在以下兩種問題。第一種問題是:大多數老師采用傳統的評價方式,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并不關注。第二種問題是:在高校中,學生的實踐成績大多數以科任老師的綜合評價為主,對學生的實踐教學并不注重。
2 社會體育專業采用校企合作的優勢
2.1 充分展現社會體育專業的價值
通過對社會體育專業的實踐分析,將社會體育專業咨詢,規范化管理,同時凸顯出企業的培養與社會體育專業的實踐特色,讓學生在具有社會體育活動的管理下,實現對社會體育專業的實踐操作與不斷創新。
2.2 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社會體育專業與企業共同培養社會所需的人才,能為企業提供需要的優秀人才同時,獲得與高校之間的相互合作,提升社會名譽。在學校方面不但能夠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還能提高高校的老師建設團隊,同時學校與企業共同合作培養人才,對學生來講,有利于對以后的工作環境有所了解,提前適應社會環境。通過專業與企業之間的合作,學生將所學到的理論知識使用到工作中,要利于學生提升社會體育理論知識的認知和社會體育實踐的技能操作,將所學知識運用到社會實踐當中,同時還可以通過學校與企業共同合作,開發出體育的實踐課程,從多方面的角度來鍛煉學生運用專業理論知識的實踐性。學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老師可以通過深入企業去學習專業知識,通過與企業的工作人員進行交流互動,將人才市場中的理論概念引入教學課堂中,從根本上實現社會體育專業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之間的有效結合,促進學生提高實踐技能。
3 校企合作構建社會體育專業教學體系的路徑分析
3.1 通過共享和共建構建符合企業需求的社會體育課程體系
課程體系是專業構建的基礎,需要企業和學校發揮各自的優勢資源共同構建。首先在課程目標方面,學校要依托企業豐富的信息資源和準確的市場定位,在用人單位充分參與的前提下制定課程培養目標。其次在課程體系的構建和實施上,學校要與企業充分的交流,利用企業良好的設備、場地、人員優勢提升專業教學手段和教學水平。第三,要依托企業的強大實習實訓資源,通過教師交流培訓、學生頂崗實習、實訓等多種手段,實現學生知識與能力的齊飛。
3.2 建立多樣的社會體育教學能力的綜合評價
在學校對學生的社會體育能力進行綜合評價時,可以利用企業對學生的評價,以及老師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對學生的評價,從各個方面采用客觀的方式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綜合評價的內容主要分為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對理論知識的掌握能力、學生的素質等方面的評價,對學生進行社會體育專業能力的評價使用公平公正的方式,最能體現出學生的實際情況。
通過校企合作共同培養適合體育專業人才,能夠實現教學過程與工作過程,教學內容與崗位工作的內容的有效銜接。能夠有效促進社會體育專業課程資源,教學體系,教學手段,方法專業,師資隊伍的不斷提升。同時企業在參與課程和專業的建設過程當中,也能獲得優質的人才,增強自身的企業競爭力,獲得更好的企業知名度,實現企業與學校的共贏。讓專業發展更快,讓產業人才輩出。
(作者單位:首鋼技師學院基礎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