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姣 張飛
太極拳作為中國文化的重要一部分,尤其是中華武術文化的集中體現,處處體現著中華傳統文化厚重的韻味,不僅有著豐富的傳統內涵,更有著不斷創新的基礎和底蘊。經濟的騰飛發展,教育對弘揚傳統文化的重視,以及人們對健康的高品質需求,都是太極拳在國內更好推廣和發展的重要背景。而太極拳作為我國傳統體育養生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相較于印度的瑜伽這樣一種舶來品在國內目前流行的程度和市場影響力,太極拳在國內的推廣值得我們思考和研究。
1 太極拳推廣的現狀
1.1 定位不夠精準,市場導向不夠全面
不管是在美國、歐洲、大洋洲還是東南亞等國家,各種太極拳學習組織紛紛在當地成立。人們普遍認為太極拳可以促進身心協調,減輕和緩解心理和生理壓力,能夠讓個體不斷的找到平衡、踏實穩定,最終達到真正的身心健康。而在國內的發展,雖然太極拳的推廣和傳播有著非常濃厚的歷史發展基礎以及扎實的經濟基礎、教育基礎和健康需求,但除了以傳統太極拳培訓為主,進行太極拳的傳承與發展之外,大多是以養生為主題。且大眾對于太極拳的認知出現導向偏差,認為是老年人的運動方式。雖然在高校中普遍都有開設太極拳相關選修或公共課程,但很難形成深刻認知,更難讓學生養成堅持習練的習慣,太極拳在國內的發展存在挑戰。
1.2 太極拳內涵文化的傳播,系統性不強
太極拳不僅僅包含著技術層面的學拳健身,還需要從中領悟中國傳統哲學的奧妙和智慧。其三大理念為“太極共生,生命整體,圓道運動”,這與中國社會發展現狀及傳統哲學思維相符,也是太極拳能夠更好推廣和傳播的一個重要載體。而目前在太極拳傳播和推廣過程中,內涵文化傳播較為單一,只停留在健身健心、實現平衡的方面,如何將太極拳的內涵文化系統地融合到大眾生活方式中,融合到不同年齡群體的健康需求和文化自信需求中,是太極拳在傳播和推廣過程中面臨的一個挑戰。
1.3 科研成果對市場需求的影響力不足
通過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等學術網站平臺檢索以“太極拳”為關鍵詞的檢索結果發現,關于太極拳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太極拳推廣體系、發展策略、問題對策等研究領域,關于太極拳對于不同群體的“身、心健康”的實驗研究非常欠缺,科學研究的成果對于太極拳的在不同群體中“市場需求”的影響力也不夠充分。在這種情況下,科學合理的推廣體系、發展策略都很難真正落到實處。
2 印度瑜伽傳播的現狀及成功經驗
2.1 宣傳定位科學
瑜伽傳播定位科學,其以科學健身理念為載體,以市場需求為契機,適應市場需求的宣傳手段。首先不僅從生理層面有各種益處,從心理層面也有很多,且受眾面廣泛,強調男女老少任何人都可以習練,無形的在傳播過程中,傳播人群和傳播受眾面非常的廣泛。瑜伽走出印度,第一站并不是在中國,而是在更注重用科學的視角和手段研究生命健康,且同樣有著宗教信仰的歐美國家。印度傳統瑜伽是帶有非常濃厚的宗教性和哲學性的,在走出國門的時候,更多的確是突出其“健身、健心”改善生命質量的功效,讓非本土的瑜伽習練者更多的把瑜伽作為一種自然、健康的生活方式帶給身邊的更多的人。
2.2 以科研成果助推市場需求
在印度瑜伽被應用到醫院,參與疾病的防治,眾多的學者將科研的目光聚集在“瑜伽、冥想、阿育吠陀、自然療法”等對于人體生理結構和心理健康方面的影響研究,甚至對于甲狀腺疾病、高血壓、糖尿病等世界范圍內普遍高病發率的慢性病的治療都有相應的研究成果。通過這些有效實踐,也讓越來越多其他國家的學者開始關注并投身到關于“瑜伽與健康”的研究中。通過“科學研究”這樣一個載體,用科學的手段去證明了瑜伽能夠帶給人們的益處。這對于瑜伽的推廣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導向作用。
2.3 “文化共鳴”落地有聲
瑜伽,其含義為“一致”、“結合”、“和諧”,不管是瑜伽文化中蘊含的哲學觀,還是應用在實踐中關于“生命健康”的養生觀,都與中國的傳統文化存在著非常多的共鳴。印度傳統瑜伽中“梵我合一”的觀點與中國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的觀點非常相似,且印度傳統醫藥學阿育吠陀和我國的中醫理論也有非常多的共通之處,雖然各有優勢,但總是能讓受眾找到文化的層面的“親切感”。
2.4 本土化能力突出
雖然傳統印度瑜伽的分類就是4大類,但是在推廣過程中,衍生出來眾多流派和體系百花齊放。最早在傳入歐美國家時生理層面的應用上,充分結合西方的運動解剖學和運動生理學的觀點,滿足歐美民眾對于健康的認知和需求。在本土化的過程中也逐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歐美瑜伽”系列,如阿斯湯加、陰瑜伽、高溫瑜伽等。而瑜伽在傳入中國之后,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發展和推廣之后,也逐漸掀起了瑜伽中國化、瑜伽本土化的浪潮。
2.5 宣傳力度深遠
瑜伽走向世界,不僅僅只是一個口號。2014年9月,印度總理莫迪在第69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中提出設立“國際瑜伽日”的建議,同年12月11日,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并宣布每年6月21日為“國際瑜伽日”并受到175個成員國支持。這是印度多年來在聯合國取得的罕見成就,也以“瑜伽”建立了與很多國家的文化外交,在瑜伽“走出去”的過程中,起到了非常有力的傳播作用。
3 瑜伽傳播對太極拳推廣的啟示
3.1 精準定位,引領市場導向
太極拳在國內傳播的歷史發展基礎是得天獨厚的,而隨著經濟基礎、教育基礎和健康需求的不斷發展,其現實發展基礎也非常扎實。因此準確的對太極拳傳播的受眾進行分類,致力于傳播內容結構的重新構建,針對消費群體的消費能力和消費需求打造適宜的傳播體系,引導太極拳傳播的市場導向,是非常關鍵的。
3.2 依托文化底蘊,挖掘市場需求
太極文化是中國人看待宇宙、自然、社會、群體、自己和他人間的思維方式,也是解讀宇宙、世界、自身的密碼,十分重視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之道,展現強大的包容性、共享性。作為中華傳統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其文化背景首先是被國人接受和認可的。從傳統文化傳承的角度進行宣傳,增加太極拳本身魅力,將其作為特色文化挖掘和塑造其獨特的文化吸引力,在增強在市場競爭中的“軟實力”,也可增強民族文化自信。
3.3 引導科學研究,助推成果轉化和市場需求
對于太極拳的深入發掘和研究,不僅是一個非常嚴肅的學術問題,更是中國傳統文化在傳承和發展過程當中讓大眾建立起文化自信的一個戰略問題。科研方面的加強,不僅僅要將太極拳和教育、體育等方面橫向的緊密結合起來,更應該從生理、心理的角度結合運動心理學、運動醫學、運動解剖學、運動生物力學、運動生物化學等學科進行縱向的深入研究。通過高質量的應用研究,助推成果轉化契合市場需求。
3.4 加大宣傳,全方位助力太極拳的推廣與傳播
從產業化發展的視角結合市場導向加大宣傳的力度是非常直接的一個手段,但更應要從政策上加大對太極拳推廣的宣傳的重視程度。通過太極拳進機關、進企業、進學校、進社區,讓更多的人有機會真正的了解到太極拳內涵和價值也是太極拳推廣與傳播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渠道。對于承載著太極拳傳播的傳播主體的鼓勵與保護,對于傳播主要內容的體系化建設,以及對于傳播渠道的開發,都是需要有強大的政策支撐作為依托,才能夠更好的全方位助力太極拳的推廣與傳播。
(作者單位:1.云南民族大學;2.貴州省普定縣人民政府政務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