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
摘要:靜脈留置針在臨床中應用頻次比較高,其也有著套管針之稱,屬于一類頭皮針替代品,靜脈留置針有著靜脈留置時間久、操作方便、不會磨損患者的血管、疼痛感低等等優勢。其為一類常用的輸液方式。但不容忽視的是,在實際應用靜脈留置針過程之中,會出現系列性負性影響,在此情況下,有可能引發各類并發癥。由此不難看出,積極分析出現相關并發癥發生的原因,開展有效的方式加以護理以及干預,做好并發癥干預,意義重大。為了全面分析靜脈留置針使用的常見并發癥預防及護理情況,旨意為相關人員的研究工作提供參考文獻:。
關鍵詞:靜脈留置針;并發癥;預防;護理
相較于以往,現如今靜脈留置針(Peripheral intravenous catheters,PIVs)在臨床中的應用范圍有所擴大,這一點重點體現在搶救危重癥病患以及為患者提供營養支持之中,體現出了滿意成效。但不容忽視的是,在臨床應用靜脈留置針使用過程中也伴隨著各種并發癥,分為非感染性并發癥和感染性并發癥兩種,主要包括靜脈炎、導管堵塞、藥液滲漏、感染等。由此能看出,做好患者靜脈留置針護理工作,降低并發癥(complications,CC)發生率,促進患者疾病轉歸,意義重大。為了全面分析 靜脈留置針使用的常見并發癥預防(Prevention)及護理(nursing)研究情況,本文對上述命題進行全面分析,現匯報如下。
1.關于靜脈留置針的操作護理
1.1患者置管期間內相關護理
在對病人開展靜脈留置針置管期間之內,護理人員應當在患者的四周皮膚位置每天應用碘伏以及酒精消毒一次。作者認為,每相隔3~4天,就要為患者更換一次無菌敷料,當無菌敷料脫落時馬上更換。針對于接受連續輸液治療疾病的患者來講,護理人員每天都要更換一次新的輸液器,每相隔7天更換一次肝素帽。在此期間內,應當妥善注意患者留置針管路暢通情況。經常性查看病患穿刺位置是否存在局部炎癥不良反應,例如腫脹、滲液以及滲血等等。許麗云[1]等對于頸內靜脈置管患者護理研究表明:在發現相關并發癥之后,及時予以處理。如果患者穿刺位置發生了疼痛、皮膚溫度上升紅腫的不良情況,應當第一時間拔管處理。經此法處理,能有積極恢復患者血管彈性程度,有效緩解病患機體苦楚。
1.2開展靜脈留置針前健康宣教
在對患者實施靜脈置管之前,院內護理人員應當告知患者方開展靜脈留置針處理的意義以及最終目的。通過這種辦法讓患者能夠有效了解靜脈留置針相關的護理要點、常見并發癥種類和預防并發癥的方式。在置管期間內,不要過度活動置管側肢體。在開展置管期間之內,應當保持穿刺位置清潔干燥,不要淋浴?;颊叻綉斉c護理人員做好護理配合工作,全面降低堵管以及感染等等不良事件發生概率。在對患者開展相關操作之前,要做好相關穿刺位置的清潔準備工作。依照無菌流程以及嚴格的操作規程,完成置管操作。褚麗敏[2]等研究證實,在對小兒患者開展品管圈活動中,落實針對性健康宣教,能減少靜脈炎發生率。且在開展穿刺之前,應用濃度為0.5%的碘伏涂抹在穿刺位置中心。自內向外以環形方式涂抹,具體面積要達到6.0~7.0平方厘米。等到碘伏以及酒精完全干透之后,再行穿刺工作。完成穿刺工作之后,要立即使用無菌敷貼予以覆蓋,并在無菌敷貼的表面注明好穿刺的時間以及日期。使用膠布妥善固定患者的套管,針留置時間通常為3~5天。
2.靜脈留置針過程中常見并發癥護理方案
在對患者使用靜脈留置針過程中,發生頻次較高的并發癥種類包含靜脈血栓形成、靜脈炎、導管阻塞液體滲漏、皮下血腫以及穿刺位置皮膚感染等等,詳細處置辦法為:
2.1皮下血腫
皮下血腫情況的發生和選擇穿刺的血管不正確、穿刺技巧掌握不熟練、穿刺和置管操作不暢通、開展留置針操作時動作穩定性差、操之過急等等。由于受到上述因素影響,導致留置針穿透患者的血管壁,就此形成了皮下血腫的不良情況。王丹[3]等認為:相關護理人員在對病患開展靜脈留置針操作之前,有必要選擇清晰度高、走向直、彈性好的血管,不要在病患的靜脈竇以及關節位置進行留置針操作。林曉芳【4】等指出:院內護理人員也必須掌握留置針的穿刺技術。在開展穿刺工作過程中,力求準確、穩定、輕巧。結合病患自身血管情況,有效掌握靜脈留置針的進針角度。通過有效辦法,提高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通過以上方式,能夠在極大程度上降低患者靜脈留置針后皮下血腫發生概率。
2.2穿刺位置感染
李旭英[5]等指出:外周靜脈留置針不同拔管時機會影響患者的感染發生率。置時間更長且不會增加靜脈炎、滲液及懷疑感染的發生風險,但堵管的發生風險會增大,如根據臨床指征拔管,需加強堵管的監測與評估工作人員在對患者開展靜脈穿刺工作過程之中,如果未能掌握好熟練的操作技術、沒有依照無菌原則完成操作、留置時間太長以及患者機體免疫力低下等等原因,非常容易造成穿刺位置感染。所以說,為了避免出現以上情況,院內護士應當掌握好靜脈留置針操作的相關技術[6]。鐘慧群[7]等分析了患者外周靜脈留置針不同留置部位的效果。其指出:脈炎及導管脫落發生率低,護士應結合患者血管情況、病情等盡量選擇前臂為患者置入外周靜脈留置針。在對病患開展穿刺工作過程之中,必須嚴格遵守無菌化操作流程。在此同時也要依照護理常規對患者做好臨床護理工作[8]。
2.3液體滲漏
劉衛娟[9]等指出:液體滲漏發生的原因和套管沒有全部送入到血管之中、套管和血管壁接觸面積過大、患者躁動套管固定不牢靠、進針角度太小、血管選擇不當等等因素有關。輕度液體滲漏患者會表現出穿刺位置疼痛、腫脹的不良刺激情況。如果情況嚴重,患者可能會出現組織壞死[10]。所以說,為了防止液體滲漏現象發生,院內護士除了要強化自身基本功之外,同時也要利用有效方法固定好患者的導管。在對患者開展置管期間內,叮囑病患不要過分活動穿刺位置肢體。在必要時,可以應用一定辦法約束其肢體穿刺位置[11]。上方衣物不要太緊,強化病患穿刺位置護理以及觀察力度。針對于可以實現自主下床活動的患者來講,不要在下肢完成留置針穿刺工作[12]。
2.4導管阻塞
滕月玲[13]等認為:造成靜脈留置針后導管阻塞的原因比較復雜。這種情況的發生往往封管液選擇種類、靜脈營養液輸注之后導管沖洗不完善、藥物的推進速率以及藥物用量擇取不科學、患者自身存在凝血機制異常等等因素存在相關性?;谶@種情況,針對于輸入完畢靜脈高營養液的患者來講,在完成輸液之后護士應當全面沖洗管路,并且在每次輸液完畢之后都要利用科學的方法封管。結合患者自身詳情,選取符合其自身的封管液用量以及封管液種類[14-16]。在推注時,速度不得太快。對患者開展輸液過程之中,有必要強化巡視力度。另外也要妥善保護留置針側肢體,避免發生肢體下垂以及導管阻塞的不良情況[17]。
2.5靜脈炎
在臨床中,把靜脈炎依照具體發生原因不同,可被分成感染性靜脈炎以及化學性靜脈炎兩類[18]。當患者發生靜脈炎之后,最常見的臨床表現為穿刺位置血管疼痛、表皮溫度上升、紅腫等等情況。在觸診時,可以發現患者靜脈變得堅硬、無彈性、滑性高。從重度靜脈炎患者局部針眼位置,會擠出膿液[17-19]。在此同時可能存在體溫上升等等全身性不良癥狀。為了降低靜脈炎發生概率,院內護理人員在對患者開展靜脈留置操作過程之中,必須嚴格遵守無菌操作流程[20-21]。針對于需要長時間輸液的患者來講,應當選取患者的血管遠端靜脈完成穿刺同時,也要力求一次性穿刺成功。如果需要對患者留置管內輸入刺激性較強的藥品,必須全面沖洗之后再使用,同時也要放慢點滴速度[22]。在使用這些藥品之前,有必要首先應用濃度為0.9%的NS溶液完成沖管。通過這種辦法,全面降低靜脈炎發生概率。另外值得說明的是,有計劃的變更輸液部位保護患者血管也非常重要[23]。
2.6靜脈血栓形成
靜脈血栓一般存在于血流比較緩慢的靜脈之中。相關報道表明:在久病臥床患者群體之中,其發生下肢靜脈血栓的概率比上肢靜脈血栓高出三倍左右[24]。此外不容忽視的是,如果多次反復在相同位置應用經脈流之身開展靜脈穿刺會造成患者的血管壁受損。這種情況也會增加患者靜脈血栓形成的概率[25-26]。為了有效避免這一情況出現,針對于長期久病臥床的病患而言,護理人員在對患者開展靜脈留置針操作過程之中,盡量不要選擇患者的下肢遠端進行留置針操作。且值得說明的是,這類患者留置針的停留時間不能太長[27-30]。
3.結束語
總的來講,靜脈留置針有著應用簡單、安全、方便的特點,屬于頭皮針的更新換代產品。在使用 靜脈留置針能全面降低患者疼痛水平,降低液體外滲,有效維持血管通路,方便搶救患者。護理人員在對患者開展靜脈留置針操作過程中,應該嚴格遵守無菌程序,應用熟練的操作技術對患者完成操作,在此同時也要注意全面掌握臨床護理要點。緩解病患苦楚,令其在整個輸液過程中無額外不適感,降低并發癥發生率。
參考文獻:
[1]許麗云,林麗璇,陳曉靜. 頸內靜脈置管患者的護理[J]. 廣東醫學,2017,038(0z1):346-347.
[2]褚麗敏,李海蓮,鄧永敏,谷立彩,許曉麗,王召紅,高金玲.品管圈活動在降低兒科靜脈留置針致靜脈炎發生率中的效果分析[J].中國地方病防治雜志,2017,32(08):911+913.
[3]王丹,馮麗芳.靜脈留置針常見并發癥的護理與預防[J].護士進修雜志,2010,25(21):1996-1998.
[4]林曉芳.靜脈留置針常見并發癥發生原因及對策[J].山東醫藥,2007(23):19.
[5]李旭英,孫紅,魏濤,王蕾,郭彩霞,趙改婷,梅贛紅,陳英,張敏,程文蘭,王一任,陳利芬,鐘衛蘭.外周靜脈留置針不同拔管時機的隨機對照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20,55(02):272-277.
[6]盧勝保.動靜脈內瘺溶栓留置針保留時間與并發癥預防的研究[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20,7(29):38.
[7]鐘慧群,張立力,趙潔,柴燕燕,姚晶晶,許匯娟,羅晨玲.血液病患者外周靜脈留置針不同留置部位的效果觀察[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9,36(06):59-61.
[8]潘瓊定.護理干預減少兒科靜脈留置針并發癥的臨床觀察[J].家庭醫藥·就醫選藥,2020(9):229-230.
[9]劉衛娟,關麗嬋,許紅紅,邵霞,侯春怡,梁熙德,楊佩珊.循證證據在外周靜脈留置針維護中的應用[J].廣東醫學,2015,36(16):2599-2601.
[10]胡地勇.超聲引導下靜脈留置針穿刺術對老年心肺復蘇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與并發癥的影響[J].智慧健康,2020,6(20):128-129,132.
[11]明堅,王宇,李幸蓉,葛云帆,劉君,胡善聯.帶量采購前后不同靜脈留置針的臨床使用情況及費用比較[J].中國衛生資源,2021,24(02):126-130+160.
[12]尚笑.預防靜脈留置針并發癥中循證護理的應用價值研究[J].中國保健營養,2020,30(27):212.
[13]滕月玲.22G與24G兩種型號靜脈留置針在急危重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比較[J].廣東醫學,2013,34(19):3066-3067.
[14]覃艷莉,王芳,鄒宇,林巧,楊俊,陳先云,郭玲,王瑤,肖月.二紅散外敷預防腫瘤病人靜脈血栓形成的效果[J].護理研究,2020,34(09):1654-1657.
[15]郭俐君,王紅利.危重新生兒護理采用腋靜脈留置針對減少患兒多項并發癥發生的價值研究[J].黑龍江中醫藥,2020,49(5):161-162.
[16]楊燕飛.綜合護理措施對靜脈留置針并發癥的影響[J].醫療裝備,2020,33(4):161-162.
[17]羅春綢,蔡惠貞,姚秀娥,吳桑,黃志芬.地塞米松溶液封管預防經外周靜脈導管輸注甘露醇所致靜脈炎的應用研究[J].解放軍護理雜志,2021,38(02):22-25.
[18]楊紅.靜脈留置針常見并發癥的護理與預防措施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20,7(15):93-94.
[19]高姍姍.護理干預預防呼吸內科靜脈留置針并發癥的效果[J].中國醫藥指南,2020,18(13):280-281.
[20]許麗,婁未,李健.自研留置針敷料與常規敷料臨床應用效果的對比研究[J].解放軍護理雜志,2020,37(06):89-92.
[21]海莉,徐寅,蘇文文,楊如美.思維導圖在降低腫瘤患者靜脈留置針堵管率中的應用[J].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20,27(S1):282-283.
[22]劉雯,鄒麗蓉.針對性護理對改善靜脈留置針乙肝患者穿刺部位并發癥發生的影響[J].中國保健營養,2020,30(35):166-167.
[23]梁紅,徐翠,張荷群.不同護理模式防止老年患者靜脈留置針并發癥的作用分析[J].醫藥前沿,2020,10(13):189-190.
[24]張榮.護理干預減少兒科靜脈留置針并發癥的臨床觀察[J].養生保健指南,2019(16):52.
[25]李平.靜脈留置套管針并發癥的預防及護理觀察[J].中國保健營養,2019,29(15):300.
[26]魏濤,譚艷,諶永毅,彭思意,李星鳳,李旭英.成人外周靜脈留置針使用情況調查[J].護理學雜志,2018,33(17):6-9.
[27]袁忠,李旭英,諶永毅,林琴,鄧詩佳,夏開萍,李星鳳.多學科團隊實施血管通道規范化管理的效果評價[J].護理學雜志,2018,33(15):40-43.
[28]楊薈平,楊華,賴長素,劉鳳,馮晨希.兩種不同型號的靜脈留置針在冠狀動脈血管造影檢查中的應用比較[J].基因組學與應用生物學,2018,37(02):576-581.
[29]陳婷,景峰,董茹曄,阮雯君,許敬華,傅曉菁,劉渠凱.急診科靜脈輸液工具使用狀況的調查[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8,35(04):42-44.
[30]鄧忠越,周平,余曉云.靜脈留置針采血對血液標本影響的Meta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17,52(11):1388-1395.
北京市西城區廣外醫 ?北京 ?10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