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菲曼
【摘要】創新是時代的要求,是時代的必需品。科技活動作為青少年科學啟蒙的一項重要手段,在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方面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筆者作為信息技術教師,也是科技活動的參與者,對學生是否具備創新思維能力有著深深的感觸。
【關鍵詞】信息技術;創新思維能力;科技
一直以來,為培養少年兒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少年兒童的科學文化素質,加快普及少年兒童科技教育,南寧市每年都舉行科技創新大賽,筆者所在的學校堅持課內與課外相結合,堅持科技活動與各學科相結合,強調學生的親身經歷,要求全體學生積極參與到“動手”“考察”“實驗”“探究”“設計”“創作”“想象”“反思”“體驗”等一系列活動中,發現和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發展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都獲得了不錯的成績。筆者參與了科技活動中的一個信息技術成果的版塊,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一、前提:良好的師生關系
良好的師生關系會使這門科目變得更有吸引力,老師對于他們來說是可信任的,會尊重他們的想法,而不是拒絕接受不同的意見。這樣,學生才敢于播種科學的種子,敢于發表科學的見解,敢于實踐科學的點子,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
在科技活動中,筆者負責信息技術這一板塊。每一個報名的學生都需要想一個多媒體課件的主題,筆者在引導的基礎上,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讓每個學生自由發揮,充分掌控自身的作品,尊重他們的個性化,不簡單、不籠統地否定,而是從多個角度、多個層次地指導學生,充分喚起學生創新的興趣。在制作多媒體課件的過程中,多用信任的目光、鼓勵的語言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更好的發揮他們的潛能。
二、基礎:培養興趣
為了讓學生能夠多角度、近距離地觀察科學現象,筆者所在的學校購進一批科學觀察、實驗用具,給學生帶來了一次新穎的科技體驗。各式科技展品都蘊含了奇妙且獨特的科學原理和信息技術小知識,學生在親身體驗和操作過程中不斷驚嘆于科技的魅力,信息的發達。各項科技體驗活動的開展也激發了學生對科學探究、信息技術的興趣,為往后的科技活動奠定了知識基礎。
在負責此次活動時,筆者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六(3)班報名參加活動的人占了總報名人數的一半。經過多種渠道的打聽,筆者才得知原因,真是令人哭笑不得。原來是前一年的科技活動中,他們班參加科技信息技術版塊獲獎的人都領到了獎品,而今年,他們則是報著獲得獎品的動機,來到制作多媒體課件的現場的。由此可見,如果沒有激發學生的創造動機,即使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能力,也很難有實際的行動。有了這個基礎,學生才能在興趣中探究知識,才會有精美信息技術成果的產生。獎勵機制使學生心里的探究欲望得以展現,激勵他們熱情參與、積極實踐、不斷思考、不斷延展,這也印證了科技活動的主題——“尋找科學金鑰匙,爭當創新小能手”。
三、關鍵:結合實際生活
實際生活中,處處都充滿了知識。從信息技術以往的獲獎作品中,我們可以知道,結合實際生活也是一個能夠得到評委青睞的點。在指導學生制作多媒體課件時,筆者也特別重視學生的實際生活,比如六(3)班的譚同學對天上飄著的云特別感興趣,想做一個關于“云”的科普幻燈片;五(3)班的謝同學則是對熱愛旅游,他把未來想去的旅游景點羅列出來,分享給大家……這些都是結合了學生親身的經歷,創造出來的勞動果實,相信通過這次科技活動,學生能更好地帶著創新意識去觀察生活,運用創新思維方法去剖析身邊的種種事物。
四、拓展:書香氛圍
作為一名兼任的圖書管理員,筆者深知學生閱讀大量課外知識的重要性。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項操之過急的工作,良好的讀書習慣的養成也可以使學生受益終身。為此,學校將每周二、周四的午間課前10分鐘規定為“午間悅讀”,學生可以大聲朗讀或者默讀喜歡的課外書,筆者也將圖書室的科技類的書籍推薦給來借閱圖書的學生,讓學生徜徉在科學知識的海洋里,學生在早讀之前或者課間先下之余,手中捧著不再是漫畫小人書、言情故事書,而是科學小游戲、科技小知識,課間談論的話題也變成了“環境保護”、“海洋生物”等科普類的話題,漸漸的,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在閱讀的過程中慢慢培養了。
在指導的過程中,筆者也發現了一些問題。首先,是家庭教育的缺失。筆者所在的小學生源主要是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大部分家長忙于生計,早出晚歸,很少有時間陪伴孩子;有的家長有時間但是缺乏對孩子的好奇心進行有效的引導,對孩子沒有耐心,造成了學生們比較懶散,對外界事物普遍都沒有一顆好奇探究的心。其次,是學校硬件、軟件的不足。由于我校處于遷址前期,用于科技教育活動的場地、設施、設備器材配備不足,也無法做很大的調整與建設,還缺少與校外科技教育機構和科技宣傳部門聯系的渠道,無法更加深入的大展身手。每當老師需要用到科學器材時,拿到手上的不是損壞,甚至沒有該類器材。再者,部分老師教學觀念更新不足。學生參與的活動中,多為老師手把手地教或演示,學生無需動腦筋,只是被動的看或做。久而久之,學生缺乏實踐,怕實踐,懶于實踐,漸漸地喪失了探究的興趣,更不要說創新了。
結論:總之,我們要把教學的著重點放在培養創新思維能力上,切合實際,因地制宜,把科技活動與學校實情等銜接起來,開設切合學校實際的活動課,因地制宜開展形色多樣的實踐活動。小學階段是培養創新思維能力的最佳時期,學校應創設廣闊的思維空間,讓學生敢說、敢做,創新的思想能夠自由飛翔在科學的天空,才能使科技活動真正煥發生命的活力,閃耀出創新的光芒。
參考文獻:
[1]朱方德.小學科學課堂中創新精神的培養的幾點思考[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7.
[2]陳穎.如何在信息技術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J].教師,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