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悅霄
【摘要】過去許多研究顯示,家庭的社會資本的擁有量會直接或間接影響子女的學業成就和人格發展,如今,“城市化”進城不斷加快,農民工生存問題和其子女教育問題日益突出。進城外來務工人員自身社會資本匱乏,在城市中處于弱勢地位,其子女與本地強勢群體子女在入學機會存在較大差距,導致農民工子女接收良好教育的機會相對較少。鑒于此:本研究試圖通過定量研究的方法,擬從社會資本的視角,調查農民工階層家庭的社會資本和資源分配情況和其子女的教育獲得情況,從而探究家庭社會資本與子女受教育的關系。
【關鍵詞】社會資本;農民女子女;入學機會;教育邊緣化
據研究表明,家庭在社會中的資本擁有量對學生的未來成長、就業、成就等有非常大的影響,“家長、學生和教師之間通過聯系,能夠傳遞規則、期望等信息,這有利于增加兒童個體的受教育機會。”同時,學者通過研究進一步指出,家庭的社會資本會影響父母的教養方式,從而影響子女的人格特質。因此,不同社會階級由于擁有的社會資本量不同,進而會影響子女在學業成就和人格特質,通常“中產階級比勞動階級的子女表現得更為優秀”。
本論文主要研究的問題是家庭社會資本對其子女受教育的影響,筆者將子女受教育影響具化學習機會。其中所涉及到的學習機會,主要是指家庭是否有提供學生進行課外輔導的機會。在筆者的家鄉,在國家提供的九年制義務教育中,教育局都是嚴格按政策規定劃分學區,保證兒童就近入學。對于外來務工隨遷子女,只要法定監護人出示在流入地居住滿一年的有效居住證件和居(租)證明等材料就可為子女辦理入學。因此,在入學機會上,城市強勢群體的子女和弱勢群體子女在入學機會上可以認為是均等的。最主要的區別,就是因為家庭社會資本的不同導致課外受教育機會的差異。
農民工家庭由于社會資本的制約,往往在學習上難以彌補差距的資源,他們難以為孩子提供額外的教育機會和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不同學校的教學質量等都是不同的,而作為農民工來說,他們的子女基本上得不到進入到重點學校學習的機會,自然接觸到的人脈也是不同的,這些影響將會伴隨農民工子女的一生。
此外,由于經濟條件的制約,農民工子女也很少有機會參加課外興趣班,這會大大局限子女的其他受教育機會,體現在以后所接受的教育質量差距會越來越大。
由于農民工家庭社會資本的匱乏,對學校缺少選擇的能力,導致其子女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所接受的教育質量會與當地強勢子女的差距會越來越大。而幫助農民工子女走出教育“邊緣化”的困境,需要全社會共同的努力。
1.積極出臺相應政策
必須要加強對農民工子女上學難問題的幫助,要從政策、資金等多個方面來幫助農民工子女獲得更多的就學機會,獲得更加公平的待遇等。也可以“增加開放城市公辦的中小學校,同時采取“私校公助”的措施,保障農民工子女義務受教育的權利”。最后,最關鍵的還是要“提升農民工家庭的社會資本含量,縮小與城市居民之間的差距”。
2.教師樹立正確的教育觀
教師應該樹立正確的職業觀,要杜絕小部分教師依據孩子家庭的經濟情況,父母的職業社會背景等因素產生的因“財”施教的現象。對學生要進行正確世界觀、價值觀的引導,杜絕因為家庭社會資本的差異,班級中當地強勢群體子女對農民工子女產生歧視的現象。所以,老師在這其中將扮演重要的角色、起到重要的作用。作為一名人民教師,不僅要教書育人,還要為學生指引正確的人生道理,在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養成團結互助、樂于助人等優秀品質,讓城市中的學生認識到,農民工子女和他們都是一樣的,大家之間都是平等的,要從小灌輸孩子平等有愛、團結互助的思想。
3.家長與老師要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人生觀與價值觀對一個人的影響是一生的,有什么樣的價值觀與人生觀,就會有什么樣的做人準則、處事原則等,而人生觀與價值觀如何不科學,那么在生活中與工作中都會受到很大的影響。所以,學生家長與老師要積極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要將人人平等、公平主義、互幫互助等優秀品質告訴學生,讓學生從小就能夠形成科學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4.家長積極參與,加強家校合作
家長對于孩子的培養,一直都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家長參與和孩子的學業成就存在較大的相關性,參與度越高,越有利于兒童成長。外來務工人員學歷層次較低,找不到適合的工作,他們難以抽時間為孩子進行學業指導和交流,導致孩子的學業成就不高。要解決這一問題,筆者認為,家長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對孩子要有全面長遠的素質教育意識,特別注重孩子品德和能力的培養。但是,許多農民工家庭受社會資本制約,對孩子教育方面的經濟投資都很少,更別說“智力”投資了。這就需要外來務工人員不斷提升自己,在工作與家庭之間取得平衡,盡量有時間多陪陪孩子,多余孩子交流、指導他們的功課,參與他們的學習和生活。同時,家長要積極與老師溝通,即使得到孩子在校表現的反饋,有針對性地對孩子進行教育。
筆者希望通過調查分析農民工家庭的社會資本來探究對其子女受教育的影響,也讓自己對農民工子女有更多的認識和理解,為成為一名優秀小學教師進行教學工作做好充分的準備。
參考文獻:
[1]李宏利,張雷.家庭社會資本及其相關因素[J].心理科學進展,2005(3).
[2]許殷宏,朱俐嬛.社會階級與家庭教養之探究——以兩個家庭的個案為例[J].教育學術月刊,2014(3).
[3](美)格爾哈特·倫斯基.權力與特權:社會分層的理論[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
[4]周佳.教育政策執行研究——以進城就業農民工子女義務教育政策執行為例[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3-5.
[5]陳成文,曾永強.農民工子女教育的邊緣化:一個資本分析的視角[J].學習與探索,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