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荒原》作為20世紀西方現代詩歌的杰出代表,突出表達了生-死-重生的原型結構思想。筆者試圖運用原型批評的方法,簡要分析《荒原》中的主要原型,以此來論證詩人T·S·艾略特的獨特詩學思想,以及詩歌所展現的對心靈與生命的啟示性內在探索。
【關鍵詞】T·S·艾略特,《荒原》;神話原型
一、T·S·艾略特與《荒原》
T·S·艾略特(1888-1965)是現代主義詩歌的開創者之一,曾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其《荒原》結合神話、人類學等內容,并基于對詹姆斯·弗雷澤的《金枝》和杰西·魏斯登的《從祭儀到神話》的研究。此外,其中體現出艾略特的客觀對應物、非個性化、歷史與時間等觀念。并且由于受到法國直覺主義哲學家伯格森思想的影響,詩歌也體現出一種對生命的精神綿延的關注,具有豐富的表象所指和外延張力。
二、《荒原》中生死絕望的原型展現
原型批評基于神話、人類學和心理分析的內容強調一種生-死-重生的結構模式。生與死是相比較的,重生來自于死亡,是一種歷史循環的思想。榮格將其心理分析帶入了文學領域,為我們提供了神話原型的基點,有助于探討神話與文學的關系。原型是他的集體無意識的一部分,在人類歷史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結合《荒原》的詩歌內涵,對其進行神話原型分析是必要的。
艾略特在詩中創造了眾多不同卻又相似的女性人物形象,以此來思考性別與出生之間的關系。女性往往代表著人類心理結構中的無意識部分,更是生育與繁衍的象征,而性是出生的緣起。從瑪俐小姐到莎莎翠絲夫人,從泰睿奚愛斯到麗爾,從鮑特太太和她的女兒到伊麗莎白,這些不同時代的女性角色看起來不同,但她們有著相同的特征。她們的生活空虛且無所期望,并且她們和男人有著混亂的情感關系,似乎在荒原的世界中出生是骯臟的,生命的起源是充滿罪惡的。
此外,《荒原》中缺乏中心人物,但盲人先知泰睿奚愛斯可以看做是眾多人物的原型。它是詩歌題詞處的古希臘神話人物西比爾的化身,它們都擁有永生和預言的能力,兼具兩性的生活經驗,但卻逃脫不了衰老之身。奧維德的《變形記》對這一人物的故事有詳細記載。泰睿奚愛斯在詩歌的后半部分才出現,但影射全詩,并出現了三次。它雖有快樂的過去,又能預知未來的變化,卻痛苦地活在當下尋求解救。它見證了歷史上的俄狄浦斯殺父娶母,也見證了女打字員和小職員無交流的現代情感。它無比渴望獲得重生的機會,然而處在既不是活著也不是死去的一個生活狀態。正如法國哲學家柏格森的直覺主義理論所強調的觀點:時間比空間更重要,時間貫穿了過去、現在與未來。一切都好像與過去相連并且同時循環發生著。可見,生與死本身就是一個生活的過程。代表著泰睿奚愛斯的眾多女性人物生活在一個虛幻的城市里,只有身體是存活著的,而精神思想是死亡的。
三、《荒原》中重生希望的原型展現
艾略特一直試圖展現一種潛在的力量去解救荒原中精神死亡的現狀。艾略特在這里用春天的原型來表達頹廢的情感,但是頹廢的背后是對希望的寄托。詩的第一部分《死者的葬禮》中集中描繪了春天里發生的變化。他用殘酷一詞形容四月,丁香花又生長在死亡的土地上,表現出冬天的結束和希望的開始。受弗雷澤《金枝》的影響,艾略特引用了重生儀式,人們把神像埋在地下,慶祝神的死亡以期待來年它的重生。詩歌的開篇就預示了即使在充滿消亡頹敗的氛圍下,重生的預兆顯現在植物和歷史之中。死亡不是終結,而是邁向另一種生命的一種進步。種在花園里的尸體要開始發芽,更體現出艾略特對重生的希望。
此外,風信子是希臘神話中精神重生的象征,是美麗與愛的容器。風信子女郎被描述成一種重生的希望,是拯救荒原的天使。她是一個真正美麗的姑娘,她抱著風信子,頭發被泉水打濕,走起路來十分優雅。但是這種描述使用了過去時態,表示這個女孩生活在過去,只存在于人們的記憶中。風信子女郎是唯一一個具有積極的正面形象,也是整首詩中女性角色中的閃光人物。
在《火的說教》和《水里的死亡》中,火和水作為人類集體無意識的體現。燃燒的火具有象征意義,能夠凈化靈魂,摧毀一切邪惡和罪惡,使荒原中的人擺脫欲望的束縛,給人重生的力量。水是一切生命之源,也是繁殖的象征。地球上最初的生命來自水,在水里生命變成了一個圓圈,代表生命的輪回。水會沖走骯臟的東西,與生與死緊密相連,充滿了神秘。可以看出,詩人試圖提醒荒原上的眾人:即使生命的起源有些污濁,美麗的事物只存在于過去,人們應該懷揣一種對重生的希望。
四、結語
《荒原》通過對生-死-重生的神話原型結構的展現,探討了現代西方文明精神上的危機,表達了人與人之間溝通困難的人生狀態,是對過去的反思和對未來的探索,詩人艾略特試圖將過去與現在關聯進行內省,從而尋找人類精神上的救贖。
參考文獻:
[1]埃利希·諾伊曼,大母神---原型分析[M].李以洪譯,北京:東方出版社,1998.
[2]托·斯·艾略特,荒原[M].趙蘿蕤譯,上海:譯文出版社,1980.
作者簡介:邵金婷(1996.6—),女,漢族,遼寧沈陽人,沈陽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19級在讀研究生,碩士學位,專業:外國語言文學,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