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輝
摘要:課堂藝術上吸引學生的制勝法寶,只有引人入勝的課堂設計才能最大效率的提高課堂質量,提高教學水平。
關鍵詞:興趣;課堂設計;效率;教學質量
眾所周知,教學過程其實就是一個知識的轉嫁過程,老師通過教授過程極大程度的將知識傳授給學生。在此過程中,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通過耳濡目染來完成信息的交換。在40分鐘的課堂教學中,無數專家學者或者教師學生都大力提倡要提高教學效率,提升教學質量。可是怎么樣才能做到在有限的時間內向課堂要質量呢?在這里我們不妨先做一個簡單的類比,在電視節目中,我們很多人特別喜歡看綜藝節目,比如以前的《超男超女》、《中國好聲音》等,為何大家興致如此之濃?除了明星名人的個人魅力之外?是不是也有節目本身的藝術價值?假如我們的課堂設計能夠模仿類似于此的結構組織和內容安排,那么學生的興趣會不會變得更濃?
然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又該做些什么來抓住學生的胃口,提高課堂的藝術成分呢?為覺得首先在老師在的教學語言上就得大花功夫。我們不能總是帶著口頭禪,說這毫無營養的話,甚至于照本宣科,就事論事的念著那些枯燥的定律和結論,尤其是我們的物理科目,本來邏輯性極強,很多知識理解起來十分費力。如果老師們就是有板有眼的讀者這些定律規律,那么學生何來興趣,又如何學得會?我個人認為語言藝術本身就是一種魅力,老師們如果能夠做到使用恰當、精煉和經典的語言來描述知識,肯定上能夠引人入勝的。當然,這很考驗一個老師的基本功。在現實里為也見到一些老師,一口蹩腳的普通話,口語羅嗦且重復,聽他描述一個事件簡直就是災難。長期在這樣的狀況下,學生再濃的興趣都會變淡。這樣的老師自然也出不來什么成績。同比之下,如果我們能夠把一節課辦得像一臺綜藝節目一樣,節奏緊密,語言精雕細琢,機構環環相扣,知識容量難度適中,那么學生會不會學得更輕松,更有效?
很多時候,教師站在講臺上其實就是一個即興的個人表演,教師的基本功和個人素養會得到極大程度的展示。這時候有些學生是沖著知識在學習,也有一些學生上沖著教師個人在聽課,所以老師的舉手投足、言行舉止就顯得格外的重要,可惜我們很多老師忘我的發揮,將以下不好的影響帶到了這個“舞臺”上,違背了學生的意志,漸漸的喪失了人心,久而久之,學生因煩生厭,教學質量自然大打折扣。這也上很多老師自認為自己很努力,可是收效甚微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實際上,我們物理科目本身具有很多優勢可以吸引學生的,除了很多引人入勝的實驗之外,我們大量的科學典故,歷史人物事件,再加上生活現象和實例都可以極大程度地調取學生的胃口,以為優秀的老師就應該將所有的這些元素恰當的融入課堂,做到理論與實際聯系,規律和現象并存,讓課堂充滿色彩,讓理論變得直觀。在此之基礎上,加上我們風趣幽默或者經典的話語,結合我們必要的肢體語言,無須大張旗鼓都可以將知識闡述得淋漓盡致,育人于無形。我認為這才教學的最高境界。
總而言之,教學是一個復雜的信息傳遞過程,身為教師的我們就是這堂課的主持人和總導演,我們必須盡最大的努力去博取眼球,引人入勝,否者學生很可能不買我們的票,一旦學生喪失了學習的興趣,我們的課堂將非常丟分,而到了哪一步,我們再想如何扭轉乾坤將變得十分困難。努力鍛煉自己的基本功,提高個人魅力,將是我們一生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