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英姝 唐湘琪 熊祿全 陳記者 任靜濤
“2003年非典”疫情改變了人們對生活的態度與方式,健身熱情高漲,健康意識上升,人們開始思考與重視運動促進健康的重要性;2020年“新冠肺炎”強勢侵襲,即刻撥動了全民運動的神經,再一次提醒人們要鍛煉身體,增強體質。新冠肺炎爆發后,導致人們將長時間宅在家中,很容易造成焦慮、煩躁、松懈等負面情緒,所以具備一個良好的身體素質務必是抵抗病毒侵入的重要基礎。“居家運動”模式是一項在家因地制宜、不受場地、器材、空間等限制,無論年齡與性別,選擇適宜運動項目,借助現有資源的利用與轉換,涉及到體力和技巧且由一套規則或習慣所約束的健康行為活動模式。當下,人們生活節奏過快、家庭壓力倍增、工作日漸繁忙,導致閑暇所剩時間并不寬裕,而居家運動正好能在此發揮重要作用。通過以體育學、心理學、行為學、運動生理學為研究導向,運用文獻資料、專家訪談、問卷調查、數據統計等研究方法對新型冠狀病毒下“居家運動”模式進行多方位探析,進一步發現與研究“居家運動”模式助力“健康中國”啟示。
1 研究目的
2017年5月,國家衛生計生委等共同制定了《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方案(2017-2025年)》,積極倡導全民健康文明生活新方式。同年10月,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2018年7月,國家體育總局辦公廳發布新版《全民健身指南》,以我國國民健康為中心,制定了科學有效的個性化體育活動方案;2019年6月,國家衛生健康委印發《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發展戰略,強調把治病為中心,向人民健康為中心轉變。由此可見,體育儼然已是助力“健康中國”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堅實基礎。
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更多人意識到免疫力的重要性,而運動正是促進健康,增強體質最有效的方式。無論是在“新冠肺炎”疫情下,還是在未來,“運動戰疫”絕非止步于當前,“居家運動”也是值得大力倡導與普及的,它是能夠切實滿足當下人民日益對健康的多元化需求和有效解決受時間、資金、器材、設備、空間等制約的沖突與矛盾。本研究目的在于對當下居家運動模式特點與功效、居家群眾運動現狀、體育產業與健身行業未來發展趨勢及導向等相關問題進行多視角分析,為增強國民身體素質,提高國民健康素養,豐富我國“體育強國”建設提供新思路和理論參考依據。
2 結果與分析
2.1 新冠肺炎疫情下“居家運動”是預防疾病的根本途徑
科學的體力活動對提高人體免疫力及促進健康的作用早已得到充分的實踐驗證,現代醫學也早已表明運動鍛煉能夠有效提高人體對各種疾病及傳染病的抵抗能力。因此,在與“新冠肺炎”斗爭中,居家群眾除了“少出門、勤洗手、講衛生”之外,居家防控最根本的途徑還需要強身健體,不被病毒輕易吞噬,其主要途徑可通過以下居家運動指南來達到健康促進的作用:(1)有氧運動。健身操舞、太極拳、瑜伽、健身氣功、廣場舞、跳繩、武術、步行、慢跑、競走、跆拳道、小球、健美操等強度低的韻律性運動;(2)無氧運動。俄羅斯轉體、箭步蹲、引體向上、平板支撐、靠墻靜蹲、俯臥撐、跳遠、舉重、拔河、跳高、單杠、投擲、沖刺短跑等力量訓練;(3)徒手運動。波比跳、仰臥起轉體、開合跳、登山步、臀橋、深蹲、環腿卷腹、肘膝碰卷腹、高抬腿、蛙跳、仰臥起坐等Tabata與Hiit燃脂運動;(4)器械運動。仰臥板、跑步機、健身球、健身車、韻律踏板、韻律啞鈴、彈力繩、健腹輪、握力器、呼啦圈、抗力球、拉力器等居家器械運動。
不僅如此,居家運動指南在不同線上平臺還在更新推進,為廣大居家群眾持續提供多樣性、適宜性、針對性的居家健身運動項目和具體的教學訓練方法與技巧。經查閱,線上新型肺炎疫情下大力推廣與倡導居家運動主要來源于以下三個層面:
(1)組織機構:行政機構、體教部門、各級學校,體育運動健身協會等;
(2)主要人士:奧運會冠軍、體育教師、運動員、健身教練、運動達人等;
(3)主要途徑:抖音、B站、KEEP、快手、咕咚、樂刻、新聞媒體網站等。
2.2 新冠肺炎疫情下居家群眾運動鍛煉現狀分析
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鐘南山院士表示:“鍛煉是生活的一部分,我們要建立一種觀念,就是要一輩子運動,這樣才能享有比較好的生活質量”。疫情下,運動健身充分結合了“居家”特點,尤其是合理利用家庭的有限空間和各種生活器具,如桌、椅、凳、沙發、床、墻、樓梯、瓶、球、帶、毛巾、瑜伽墊等,制定了多種類型的練習、訓練、活動、游戲等內容。通過本次調查發現,新冠肺炎疫情下居家群眾運動鍛煉現狀主要呈以下特點:
(1)運動目的:依次為強身健體、塑形減肥、預防疾病、休閑娛樂、強化運動技能;
(2)運動項目:依次為健身操舞、燃脂運動、小球類運動、步行、瑜伽;
(3)學習途徑:依次為抖音、B站、KEEP、快手、樂刻、新聞媒體網站;
(4)運動頻次:每天1-3次,30-90分鐘左右的健身活動;
(5)運動堅持性:居家運動一周以上占86.7%;運動兩周以上占69.2%;
(6)運動時間:主要在AM08:00-10:00;PM15:00-17:00;PM19:00-21:00;
(7)運動器材:主要有瑜伽墊、跑步機、彈力繩、健身球、健身單車等;
(8)居家運動自我評價度:分為不合格、一般、良好、優秀四個層次,被調查對象總體評價分別占4.3%、12.8%、66.7%、16.2%。
疫情下,居家群眾暇余時間得到了較好保證,但仍然還有以下問題凸顯:
(1)運動基礎薄弱,運動成效彰顯緩慢;
(2)運動頻次與運動堅持性有待合理規劃;
(3)生活節奏松弛、作息不規律、飲食不健康;
(4)健康危機意識淡薄,運動鍛煉習慣難以養成;
(5)家庭運動軟硬件環境不佳,家庭體育文化和運動氛圍有待提升;
(6)個人健康狀況不同,運動項目選擇與鍛煉方式上缺乏科學評估與指導;
(7)智能、數字、信息一體化的運動體驗與健康服務平臺仍然匱乏,體育產業與健身行業急需創新科技發展及線上線下進一步深度融合。
2.3 新冠肺炎疫情下全民“居家運動”對我國體育產業和健身行業影響分析
新冠肺炎疫情的確對線下體育產業和健身行業造成了巨大沖擊,但另一方面也帶來了機遇,催生了體育產業線上與線下的快速融合,這一趨勢在體育消費、體育培訓、健身休閑等業態中表現尤為明顯。據統計,由抖音發布的“宅家運動會”話題,截至3月1日已到達15.9億次點擊,并上傳視頻56000條;由快手發布的“宅家也愛做運動”話題,截至2月26日,點擊率已達2億次;由Keep發布的全部健身課程,截至2月5日,觀看人數共計超過5650萬;由陜西省體育局局屬媒體發布的科學健身內容120多篇/條,微視頻810多條,截至2月12日,網絡播放量已超過3380萬次;由PP體育在春節期間,免費播放國際頂級賽事的均觀賽人數較去年同期上漲超過了150%,由權威平臺發布的《春節“宅消費”報告》顯示,疫情時期各類居家健身器材熱銷,增幅最明顯的是劃船機與拉力器,成交額分別同比增長134%和109%。
由此可見,線上體育產業和健身行業已得到井噴式增長和空前推廣與發展,線上運動充分實現了全民參與。即便在未來,雖然不能取代線下實體市場,但也能合力并進,共同促進,在不同地域、不同時間,不受天氣影響、不受年齡性別限制、不受技能水平制約,為不同群眾提供便捷、快捷的運動服務和健康需求。
3 全民“居家運動”模式助力“健康中國”啟示
3.1 強化小家“終身體育”觀念,深入大國“大健康”理念
“家庭體育”對于促進每個家庭成員身心健康和“健康中國”邁進都起著非常重要意義。“全家總動員”切實向“大健康”理念邁進,走進千萬家,實現全民共參與。家庭成員堅持長期、科學的運動鍛煉不僅能夠強身健體、有效提高身體免疫機能、增強抗病能力,還能有助于家庭成員產生歡快、愉悅的健康情緒,促進居家人群身心和諧健康發展。所以,小家“終身體育”觀念的首先,就是要轉變父母教育價值觀,強化自身運動健身意識,重視孩子不同年齡段的體育發展。其次,作為子女也應當積極引導父母科學進行運動鍛煉行為,與時俱進拓展線上線下、戶內戶外的體育鍛煉途徑,共同優化家庭運動環境,保障運動健身條件,提高運動技能,樹立健康理念,健康飲食與作息,合理分配余暇時間,讓運動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共同營造良好的家庭運動氛圍,做到以家為始,影響社會,健康中國。
3.2 大力推進“互聯網+居家運動”新處方,協同“戶內外”運動全面發展
疫情下,新繁多樣的居家運動涌現在人們的視野,讓全民對健身有了一個嶄新的認識,打破了單一固化的運動形式,體驗到了豐富多元的運動健身模式。大力推進“互聯網+居家運動”新處方在今后應著力于對不同年齡階段、不同性別、不同職業、不同健康狀況等做出更加詳實有效且具針對性的運動指南,通過充分運用、結合網絡與多種多媒體平臺,積極打造更加科學、合理、便捷、完善的運動新處方。另一方面,新冠肺炎時期正是有關部門宣傳、創造運動氛圍的重要時刻,無論是國家還是社會各階層面,都應該繼續加強對運動健身的輿論熱點,一鼓作氣,憑借當下這股熱勁,讓國民運動趁熱打鐵堅持下去,必會達到健康工作、預防疾病、增強體質的根本目的,切實做到思想重視、行動支持,政策扶持,使“戶內+戶外”運動協同發展,進一步滿足當下人們對健康的不同需求、不同形式、不同特點,讓“居家運動”成為全民健身的一種及時手段,為全民健康持續發揮其獨特優勢。
3.3 加快布局線上智慧體育,加速體育產業智能化、數字化、信息化體驗
疫情下,體育“線上化”得到飛速發展,其勢必會帶動人們今后體育需求與消費的進一步釋放。加快布局線上智慧體育,把互聯網、大數據、移動通信、AI、云計算、VR技術等與體育深度融合,切實以用戶為中心,以提高體育消費者體驗為首要目標,進一步促進體育資源的優化配置。加速體育產業智能化、信息化、數字化服務與體驗是體育產業升級的時代趨勢。居家運動、云健身不局限于當下,在今后更長時間都會驅動人們對運動健康的認識。所以,首先我國體育產業應當乘勢追擊,聯動全域資源,創新體育科技發展,培育體育新業態;提升體育產品和健身服務線上與線下的有機融合、疊加與創新,著力解決家庭健身在休閑娛樂、運動健身、裝備器材、場景感知、運動體驗、健康服務等方面的需求,進一步加強與聯通對體育產品、體育平臺、體育服務和健康數據、醫療數據的融合,切實便捷人們“戶內+戶外、線上與線下”對運動與健康的不斷追求,通過高品質、高質量的產業轉型與升級,為“體育強國”、“健康中國”發展做出更多的新貢獻。
基金:自貢市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運動與健康創新研究中心2020年度項目資助(項目編號:YDJKY20-02)。
(作者單位:西南石油大學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