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芳
摘要:本文通過分析圖書館傳統服務特點,以及圖書館在地方經濟發展服務中的作用,探索縣級圖書館如何結合自身優勢,創新服務,促進地方經濟發展。
關鍵詞:縣級圖書館;創新;服務;地方經濟發展
國家“十三五”規劃提出“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文化產業體系、文化市場體系”和“要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圖書館作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當在適應、滿足社會需求等方面發揮作用,特別要突破傳統服務形式和內容,創新服務方式,增強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大局意識。
一、圖書館傳統服務的特點
本文所指的圖書館傳統服務工作,主要是指紙質文獻的外借、閱覽、復制等服務,也即最基本的一線讀者服務工作,主要服務模式是以收藏借閱為主,“以書為本”,服務模式單一,服務內容簡單,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資源浪費。在互聯網滲透到生活的每個角落的今天,圖書館功能的弱化,不斷拉大著人們與圖書館的距離。同時,圖書館傳統服務是以公益性服務為基本原則,向讀者提供平等服務,容易使圖書館以一種等待的姿態,被動等待讀者的上門,而不是去主動服務讀者、主動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必然導致圖書館服務跟不上時代步伐,體現不出其應有的價值效應。
二、圖書館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作用
圖書館與地方經濟發展具有密切的聯系,二者相輔相成。一方面圖書館有著豐富的文獻信息資源,只有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信息資源服務,支持地方經濟發展,才能更好地發揮其使用效益,體現應有的社會價值和自身的品牌效應。另一方面,圖書館出于自身發展需要,在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服務的同時,可以獲得地方財力保障,也可以在服務過程中引進外部資金、技術、信息等資源,促進自身的進一步完善和發展。
1、提升全民綜合素質。圖書館的公益性,為廣大群眾提供了一個自由、平等的閱讀和學習機會。通過閱讀和學習,在逐漸提高群眾綜合素質的同時,也潛移默化的提升了地方形象,優化了地方投資環境,促進了地方經濟發展。
2、提供信息技術支持。充分利用圖書館文獻資料信息,可以使分散的文獻信息集中,使無序的文獻有序化,為政府和企業提供地方經濟發展信息支持,服務于地方政府的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產業結構調整和企業的發展壯大。
3、培養專業技術人才。圖書館收藏的眾多文獻資料,能滿足不同專業、不同職業、不同文化程度讀者的需要,也決定了圖書館作為知識產業的一部分,也成為了地方人才培養的重要場所,為滿足地方政府和企業科技人才需求和促進科技創新提供了重要保障。
三、創新服務的路徑
服務是圖書館永恒的主題,圖書館發展的動力在于創新。只有創新服務,圖書館才能展現其生命力,才能更好的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圖書館創新服務的核心,就是以經濟效益為目標,充分挖掘利用和發展內部資源并廣泛吸納外部資源,創新服務理念,延伸服務空間,拓展服務內容,不斷提升圖書館服務質效,打造自身服務品牌,促進地方經濟發展。
1、“以人為本”,創新服務理念。創新理念是圖書館創新服務的理論支柱,是創新服務的條件和保障。
(1)加強自身學習,提升服務能力。在當前信息爆炸時代,特別是李克強總理在兩會上提出的“互聯網+”,需要圖書館更加重視人才培養。要通過多種形式開展在崗館員培訓、再教育,建立一支既有專業人才、又有非專業人員、更有復合型人才的隊伍。對專業人員的培訓要體現在圖書館專業內容、網絡技術等方面的拓展;對非專業人員除新知識的補充外,還需要彌補圖書情報的專業知識。
(2)增強服務意識,提升服務水平。圖書館的根本宗旨是“讀者第一,服務至上”。一方面圖書館要提升服務人員素質,對上門的讀者提供滿意的服務,滿足讀者的合理性需求;另一方面,圖書館要有主動服務意識,利用自身館藏和網絡資源優勢,開展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各類服務活動,如:聯合行業協會,開展特色行業專業知識講座;與政府黨史、政史等部門一起,編撰地方文化,宣揚地方特色等,吸納和爭取社會力量的支持,打造一流服務品牌。
2、社會服務,延伸服務空間。2014年9月,李克強總理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上提出要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這“雙創”是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這就需要圖書館充分發揮其職能作用,提升全民素質、傳遞信息技術,為“雙創”提供保障。而圖書館屬于公益性機構,其建設和發展受限于地方財政,只有通過構建“線上+線下” 的立體服務網絡,拓展服務空間,才能更好的發揮其作用,促進地方經濟發展。
(1)構建以縣級圖書館為核心、以社區圖書館為端點的服務網絡。縣級圖書館要積極發揮自身優勢,主動參與社區文化建設,通過采取在社區設立館外服務點,協助社區創建圖書室等措施,推動社區文化建設,實現角色互補、資源共享,讓圖書館真正做到是“居民身邊的圖書館”。
(2)借助基層鄉鎮文化站,擴大縣級圖書館的輻射面。我國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大國,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保證。而鄉鎮文化建設由于財政投入不足、基礎設施落后、管理體制不順等問題,難以充分發揮提高農民文明素質的作用。縣級圖書館要與鄉鎮文化站合作,結合區域經濟發展狀況和地方特色,采取圖書資料輪換、職業技能聯合培訓等方式,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3)適應數字化趨勢,滿足讀者多元化的閱讀需求。數字化時代的來臨已經毋庸置疑,讀者對電子書、電子刊物等數字資源的需求飛速增長。因此,圖書館需要探索轉型之路,建設數字圖書館。在館內設立電子閱覽區,營造健康、舒適的閱讀環境。同時,積極利用信息技術,開辟手機、網絡等線上服務。
3、做強特色服務,打造服務精品。圖書館在做好大眾服務、常規服務的同時,要增強主動服務意識,創新服務方式,做好專業服務、特色服務。
(1)開展流動服務,服務重點企業。汽車圖書館是主要的流動圖書館服務方式,可以將圖書館的部分書刊資料定時送到指定地點。重點企業是地方經濟發展的主力軍,為地方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圖書館可以通過對接重點企業,開展點對點的流動服務。同時,根據企業的信息需求,與企業共同加強信息資源建設,開發相應的個性化服務產品,為企業提供優質、專業的信息服務。
(2)開展主動服務,服務特色產業。針對地方行業特點,圖書館可以加強與地方行業協會、政府相關部門合作,收集相關行業最新信息,建設特色產業數字文獻資料庫,為地方特色產業提供專業服務。同時,可利用信息技術,創建企業服務網,宣傳企業特色及其特色產品,為提升企業形象和品牌提供服務。
(3)開展參與服務,宣傳地方文化。圖書館要充分發揮信息資源方面優勢,結合地方經濟特色和行業特點,積極收集、匯總地方文化和地方特色,參與地方特色經濟和特色產業的宣傳,將信息資源的潛在價值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同時,圖書館要當好政府的助手,為政府提供準確、快速的信息,特別是產業結構調整、經濟發展決策等信息。
四、結束語
地方經濟發展離不開科技和文化,而圖書館作為知識和信息的積累、開發、傳播、利用機構,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圖書館作為社會經濟文化建設的一部分,應當滲透和融入到地方經濟發展的方方面面,構成城市綜合競爭力的“軟實力”,成為地方經濟發展的“推進器”。
參考文獻:
[1]劉輝.國內圖書館為企業服務現狀分析—以深圳市科技圖書館為例[J].圖書館建設,2008,(7).
[2]陳麗.公共圖書館與地方經濟發展[J] .陜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2).
[3]喬林紅.哈爾濱市圖書館延伸服務的發展及展望[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J],2012,(13).
江蘇省東臺市圖書館 22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