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佳莉
本文針對我國青少年體質持續下降現狀,運用文獻資料法、對中美體育考試測試標準和指導兩方面進行分析研究,在此基礎上,結合我國國情和體育教育現狀,對我國現行體育考試制度改革發展進行探究。研究認為:美日在體育考試范圍跨度方面具有統一和持續性,而我國則存在階段銜接不緊密;美日每一階段都有具體的要求,而我國僅在宏觀層面上,對所有學生有著統一的標準;美日考試測試項目較中國多,且分類細致;美日注重體育技術和適應知識共同學習,日本尤其注重實用保健知識的掌握,我國則注重于技術知識且層次性不夠。
1 前言
身體健康是一個人最基本的生存條件,而體育運動是保證身體健康的重要環節。但2016年的《中國兒童青少年營養與健康報告》藍皮書卻記錄了從1985年到2014年間,我國的城市男生肥胖檢出率從0.02%上升至了11.1%,2014年體重正常和肥胖學生的血壓偏高檢出率分別為4.96%和17.86%,相差了近3倍;視力問題更為嚴重,2014年,城市學生視力不良檢出率接近70%,鄉村則接近60%,低年齡組視力不良檢出率增長更為迅速,視力不良呈現出低齡化趨勢。對此有專家分析說,增加戶外運動,每日一小時,此現象就能有效緩解。
為了增強我國的青少年兒童的身體素質,教育部在體育教育上的投入和改革力度也是越來越大。因為體育教育在整個教育中具有基礎性的地位,并且該階段形成的體育知識和體育習慣,會為競技體育和大眾體育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國家教育部不斷改進體育教育以及體育考試制度,也是希望可以從學校方面營造出一種積極鍛煉的體育氛圍,從小抓起,從而全面提高我國青少年的身體素質和體育競技水平。
我國目前正在積極的開展學校體育考試改革的活動,但短期內依舊無法提高我國青少年身體素質和體育競技水平。而美國和日本,在短短的幾十年來,無論是在競技體育還是學校體育教育中,都在逐漸發展為體育強國,并且在體育教育和體育考試上都有著相對比較完善指導和考試原則。下文將通過與美國和日本的測試標準和指導的對比,對我國體育考試目前出現的問題進行啟發,希望可以加速提高我國青少年的身體素質和體育競技水平。
2 我國與美、日體育測試標準和指導的對比
我國國家教育部于2016年下發了關于《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6年修訂)》(下文中提到的《標準》)的通知,其中提到下發該通知的目的是為提高學生體育鍛煉的積極性,促進青少年身心體質的健康發展。而早在2008年,日本文部科學省就公布了新修訂的《學習指導要領》(小學初中部分)(下文中提到的《要領》),并在2011年給予實施,其中包括對中小學體育課程中的內容、目標、指導方法、課時安排以及教學評價等做出了新的規定。同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也在其教育部官網上發布了其地區的體質健康教育的標準《Health Education Content Standards for California Public Schools》(下文中提到的《Standards》),以及從1995年開始,就不斷更新推出FITNESSGRAM Performance Standards,最新的一期是2015-2016年提出的。
無論是日本提出的《要領》還是美國提出的《Standards》以及FITNESSGRAM Performance Standards,其中都有我國需要學習的地方。
2.1 范圍跨度
我國的《標準》主要是從小學開始,直至大學,每個年級都有對應的測試項目。
美國的《Standards》涉及從幼兒園到高中在內的各個階段,且該《Standards》在一開始有對整個課程有統一的標準,之后的所有內容則是圍繞這個標準對各個年級提出的具體的不同要求。
日本的《要領》充分體現了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將小學到高中的各個年級切塊再組合,針對不同階段的學生特征提出逐漸的高要求,最終達到快樂體育,自覺運動的目的。例如,第一階段為一至四學年,需要對各項運動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進行了解;第二階段為五至八學年,完成全部規定項目的學習并掌握相關知識和技能;第三階段為九至十二學年,根據自己的能力和特點從所學的全部項目中尋找適合自己的運動項目,并培養終身運動的能力和素質。
2.2 指導原則
我國的《標準》在開頭有提到“本標準從身體形態、身體機能和身體素質等方面綜合評定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是促進學生體質健康發展、激勵學生積極進行身體鍛煉的教育手段,是國家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和學業質量標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體質健康的個體評價標準”。表明我國下發該《標準》目的是提高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的發展,但在全文中,并未涉及具體執行標準與原則。
美國在《Standards》中明確提出以下八條原則:(1)理解基本健康的概念;(2)有分析外部內部影響健康因素的能力;(3)學會分析健康指標;(4)人際交往能力;(5)擁有批判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6)擁有可以指定目標的能力;(7)有降低風險,增加健康的基本能力;(8)可以幫助他人促進健康。并在之后對于不同的年級的具體要求中也是圍繞這八條原則具體展開的。
日本的《要領》中也提出了一些與我國相同的體育教育理念,例如,學會合作、學會體育技術等,但日本提出的保健、食育等是我國所缺少的。并且日本將“生存能力”內化至教學綱要之中,體育教育與生活實踐相結合,同時又起到相互促進的作用。
2.3 測試項目
在我國的《標準》中提到的測試項目有體重指數(BMI)、50米跑、跳繩、坐位體前屈、仰臥起坐(女)、引體向上(男)、實心球、800米(女)1000米(男)等項目。
美國與日本的體質測試與中國不同,他們將學生的努力程度設置為較大的比例,且學生運動的積極性和技術水平都很高。美國對于一些硬性指標的測試項目與中國有很大的差別,下圖是美國的測試項目,可以看出美國的測試項目更多,而且分類較中國更細致。其中PEACER(20米)、一英里走跑主要測試有氧能力,皮褶測試、BIM和生物電阻分析主要測試身體成分,仰臥座位卷曲、俯臥背伸、90度俯臥撐、修正引體向上和上臂懸掛主要測試肌肉力量和耐力,修正坐位體前屈和雙臂后屈伸主要測試柔韌性。
2.4 特色項目
美國在《Standards》中也提到,對于不同年級的學生,需要掌握的體育健康方面的不僅僅有技術還有一些實用性的知識,例如康復,性知識等。
日本在《要領》中提出了對學生進行食育,保健方面的教育,且在前期的體育課中,采取強制,因此大部分的日本學生都有可以靈活運用的體育項目。日本的課堂教學項目的設置不僅涉及到當下流行的項目,還涉及到對傳統項目的教育培訓,例如相撲等。對比中國,我國歷史悠久,單單武術方面的歷史就長遠過某些國家,但是我國的武術普及度也并沒有很高。
3 結論
(1)美日在體育考試范圍跨度方面具有統一和持續性,而我國則存在階段銜接不緊密。
(2)美日每一階段都有具體的要求,而我國僅在宏觀層面上,對所有學生有著統一的標準。
(3)美日考試測試項目較中國多,且分類細致。
(4)美日注重體育技術和適應知識共同學習,日本尤其注重實用保健知識的掌握,我國則注重于技術知識且層次性不夠。
(作者單位:上海交通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