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少華
1 研究結果與分析
1.1 訓練隊伍現狀
1.1.1 隊伍的人數
據調查結果可知,建設路小學女子足球隊人數最多,35人;其次是光明小學和文苑小學,各18名和15名隊員;結合訪談內容以及實地考察結果可知,聊城市東昌府區城區小學女足球隊在開展的過程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因此各個學校的校隊的隊員人數并不固定。
1.1.2 訓練對文化課學習的影響情況
據調查結果可知,選擇一般影響的隊員人數占比最高,達到了60.7%;其次則是沒影響和影響較大的學生,而這兩項所占的比例則分別達到了17.9%和21.4%;結合相關訪談內容以及實地考察結果可知,由于在訓練強度的控制方面還有待完善,會使隊員在出現身體上的疲乏,繼而影響到文化課的學習。
1.2 教練員現狀
1.2.1 學歷、級別調查分析
據調查結果可知,多數教練員都是本科學歷且拿到了國家頒發的E級教練員證書,所占比例分別達到了73.3%和53.3%;其次則是大專學歷且沒有獲得教練員證書的教練員,所占比例分別達到了20%和40%;最后,結合相關訪談內容以及實地考察結果可知,教練員的學歷和教練級別是球隊訓練內效果的重要保障。
1.2.2 帶隊訓練的動機
據調查結果可知,選擇專業對口的教練員人數占比最高,達到了40%;其次則是學習的要求和提升自身的專業水平的教練員,而這兩項所占的比例則分別達到了33.3%和26.7%;結合相關訪談內容以及實地考察結果可知,對于多數教練員來說,專業的對口以及學校的需求使其能夠充分發揮自身的價值,也是其帶隊的主要動機。
1.3 訓練內容調查分析
1.3.1 訓練內容安排
據調查結果可知,個人技術訓練和戰術訓練的占比最高,均達到了40%;其次則是力量訓練僅有20%;結合相關訪談內容以及實地考察結果可知,小學階段隊員的身體尚未發育完全,因此,多數訓練內容多是以技戰術訓練為主,且力量訓練的內容也多是以一些簡單的動作為主。
1.3.2 技術、戰術、力量訓練內容分析
據調查結果可知,三所學校的內容都比較固定,技術訓練均采用基礎的技術訓練為主,均是以踢球、停球、頭頂球以及運球這些基礎足球技術為主;戰術訓練均是以二過一配合:橫傳直插二過一、橫傳斜插二過一、踢墻式二過一、回傳反切二過一等基礎的局部足球戰術為主要的訓練內容;在力量訓練上光明小學和文苑小學的女足球隊并沒有將力量訓練加入到訓練內容中去,僅有建設路小學的女足球隊在訓練中加入了力量訓練,而訓練內容也僅僅是變速跑、俯臥撐、仰臥起坐等一些簡單的訓練動作。在結合相關訪談內容以及實地考察結果可知,小學階段是練習足球的關鍵時期,因此在個人技術訓練方面多是以基礎性的技術為主,戰術練習重點是培養戰術意識,小學階段隊員的身體并為發育完全,過早的進行力量訓練容易使其出現運動損傷,因此,保持調查中的三所小學的在力量訓練方面都表現的較為謹慎。
1.4 訓練保障機制
1.4.1 校方的訓練保障
據調查結果可知,三所小學都擁有一塊標準場地,但光明小學和文苑小學每年僅能參加比賽兩次,缺少實戰經驗以及目標指向,建設路小學參賽次數多,相比較而言保證了球隊能夠得到實戰的鍛煉;在本次調查中三所小學均支持其女足校隊的發展,但僅有建設路小學在醫療保障方面有固定的隊醫。結合相關訪談內容以及實地考察結果可知,三所小學的女足球隊在成立時間較短,因此在訓練的保證機制不健全。
1.4.2 家長的態度
據調查數據可知,對孩子參與足球隊表示非常支持和支持的家長占比分別為17.9%和42.9%;對孩子參與足球隊表示不支持的家長占比為26.8%;還有12.4%家長非常不支持孩子參與足球隊。由此來看,三所小學還需要在宣傳方面進行提高,促進家長對于足球運動以及校女足的認知程度。
2 結論與建議
2.1 結論
(1)調查發現校隊人數不固定,流動性較大,動機多以鍛煉身體為主;教練員固定,基本是本科學歷,受過足球教練員的培訓且大多數獲得E級教練員證書,能夠發揮自身的價值是其帶隊的主要動機。
(2)訓練安排不完善,表現在訓練內容不科學;訓練時間少,訓練負荷安排不合理;參賽機會少,缺少實戰經驗。
(3)訓練保障機制不健全,沒有提供良好醫療保障;訓練經費不足,場地器械不完善,條件簡陋;政策執行力度不夠,足球文化宣傳有待進一步加強。
2.2 建議
(1)應進一步完善對于訓練強度的開展,以此來減少訓練對于學生文化課學習的影響。
(2)應定期組織教練員進行專業培訓,以此來提高其業務水平;進一步完善訓練的內容、訓練方法,提高學生在訓練過程中的參與度和掌握情況。
(3)應增加宣傳手段,提高家長對于足球運動以及校女足隊的認知程度,并逐步完善校隊訓練的保障機制。
(作者單位:北京體育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