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嫻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深入,要求廣大教育工作者可以重視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與疏導,而班主任作為班級的管理者,理應在開展班級管理工作中加強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與疏導,以促使學生能夠形成積極、健康的人生態度,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這不僅能大幅提高班級管理工作效果,還有利于學生成績的提升。為此,本文將對班級管理工作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疏導進行探析,希望能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有所幫助。
關鍵詞:班級管理;心理健康;教育與疏導
引言:班級管理工作的效果,對學生的學習成績和身心健康發展均有著較大的影響,這就使得班主任在平時的班級管理工作中要不斷進行總結與反思,優化管理模式,以提高管理的實效性。其中,對于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與疏導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工作,其不僅可以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觀、價值觀,還可以促進班級管理質量的提升,更好地保障他們健康成長。
一、充分了解學生情況,提升班級管理的針對性
在實際的班級管理工作中,有不少的班主任會遇到學生“對抗”的現象,甚至產生較為嚴重的沖突,這與班主任不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有著直接的關系,使得在處理相關問題的時候,方式方法不太恰當,從而引起學生反感或厭惡。為了更好地提高班級管理的效果,班主任有必要提升班級管理的針對性,而這要求班主任能夠加強對學生的了解,并可以運用客觀的眼光去看待學生的發展與變化,而不是局限于某一方面[1]。例如,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對學生評價不能只從成績方面進行,覺得成績不好的學生都沒有前途,顯然這是不客觀的,也是片面的。教師應當深入了解學生成績不好的原因,理解他們身上的壓力,更需要通過與學生多交流,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并給予他們及時的肯定與鼓勵,使學生可以從心理上認定自身價值,形成積極、健康的人生態度。
二、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營造良好班級氛圍
師生關系是否和諧,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一個班級的氛圍。一般而言,擁有良好班風的班級,師生之間的關系必然是融洽、和諧的,班主任會深受學生的喜愛與尊重,并且學生也樂于向班主任請教學習中、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班主任就可以及時發現學生身上存在的問題,并采取恰當的措施予以解決。反之,要是師生關系不融洽、不和諧,那么學生與班主任之間的距離就會離的比較遠,不愿意與班主任進行溝通,同時在心理上學生會失去對班級的親和感與歸屬感,學習成績自然也不會得到提高[2]。為了更好地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班主任需要時刻反思自己的教育態度、教育觀念和教育行為,并能懂得換位思考,理解學生的一些行為,以此為學生提供更有效地幫助,提升班級管理效果。
三、培養學生積極情緒,緩解他們緊張心理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社會各群體的壓力均在不斷增加,其中也包括學生。學生的壓力主要源于學習與家庭,一些學生可能由于學習成績不好或家庭環境的影響,存在心理健康問題,若不及時予以調整與改善,很可能會做出一些極端的事情。為此,班主任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要重視對學生積極情緒的培養,如通過合理開展一些文體活動,讓學生產生愉悅的心情,這樣不僅能讓學生產生輕松的感受,還可以提升學生的生活適應能力。除此之外,還要重視輿論的作用,正確的輿論既能讓學生受到班級充分愛心、責任感的氛圍所感染,也能促使學生融入班級建設之中,提升班級的凝聚力與向心力。為了實現這一目標,班主任要時刻關注班級的輿論環境,了解學生日常的言行,并結合具體的情況及時做出針對性引導,以實現班級管理質量的提高。
四、善于挖掘問題原因,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犯一些錯誤,班主任在幫助學生糾正錯誤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能只是通過一些簡單的說教進行,更應該通過對問題的剖析,了解學生出現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這樣才能采取更加針對性地解決措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班主任在開展心理輔導工作的時候,一定要挖掘學生心理問題形成的原因,幫助學生通過正確的方式予以解決,以此促進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3]。需要注意的是,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必須給予學生足夠的尊重,不能因為學生犯了錯誤或其他原因,就區別對待他們,這樣不僅不利于解決問題,還可能會對學生的身心健康造成巨大傷害,影響到他們更加健康地成長。
結束語:綜上,為了進一步提升班級管理的有效性,班主任需要在班級管理工作的開展中,注重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與疏導,這樣才能更好地保障班級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同時可以使學生能夠更加健康地成長。
參考文獻
[1] 李國燕. 讓心理健康輔導成為班級管理制勝法寶[J]. 中學教學參考, 2019, 000(030):70-71.
[2] 夏麗敏. 班級管理工作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疏導的探討[J]. 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 2018, 012(033):63.
[3] 霍婉霞. 注重班級管理工作中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與疏導[J]. 教育, 2016(12):00105-0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