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遠濤

【教學目標】
1.引導看圖分析海陸分布對氣溫、氣壓的影響。
2.討論分析北半球冬夏季節氣壓中心的形成分布及其對氣候的影響。
3.掌握季風環流的形成過程,掌握季風環流對氣候的影響。
4.培養學生認識、改造自然的意識和相信科學的精神。
【重點難點】
重點:海陸分布對氣溫、氣壓的影響;北半球冬夏季節氣壓中心的形成與分布;季風環流的形成過程。
難點:北半球冬夏季節氣壓中心的變化對氣候的影響,季風環流對氣候的影響。
【學法指導】
結合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繪制并理解冬夏季節北半球氣壓中心分布圖,季風環流圖。今
【學習過程】
一、【創景激趣,目標呈現】
同學們,地球表面是“三分陸地、七分海洋”且分布不均,海洋和陸地的熱力性質又有差異:海洋比熱容大,升溫慢降溫也慢;陸地的比熱容小,升溫快降溫也快。那么北半球在夏季和冬季的時候,氣溫與氣壓的又會發生什么變化呢?天我們來學習《氣壓帶和風帶》。
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北半球冬夏季節氣壓中心的形成及風向
1.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A級)
2.請結合教材相關知識完成下列問題:
(1)冬季大陸會形成高壓還是低壓?夏季大陸會形成高壓還是低壓?請分別簡述理由。(A級)
(2)從緯度位置看,圖2.12兩個空氣柱分別位于哪個氣壓帶上?請在圖中分別以這兩個氣壓中心繪制閉合的等壓線。(B級)
(3)這兩個空氣柱所在的氣壓帶還呈帶狀嗎?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結論?(B級)
3.閱讀地圖冊P37相關內容,完成下表(北半球冬夏季節氣壓中心的分布)。(A級)
三、【展示質疑,歸納提升】
亞洲東部和南部季風環流的形成
材料:東亞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陸—亞歐大陸東部,面臨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南亞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陸—亞歐大陸的南部,南臨印度洋。它們的海陸的氣溫對比和季節變化比其他地區顯著,所以盛行風向隨季節的變化而變化,季風氣候比較明顯。據圖完成下列問題。
1、在課本甲、乙兩圖中,表示亞洲一月季風圖的是 ________ 圖。判斷理由是 ________。 圖乙中箭頭C表示 ________(方向)季風,它主要是由于南半球的_________風越過赤道偏轉而成。該地季風不僅與海陸熱力差異有關,還與_______有關。
2.分析東亞冬季和夏季各盛行什么方向的風?形成原因是什么?
3.東亞的冬季風和夏季風在冷暖、干濕性質上有什么不同?判斷理由是什么?
4、受B季風的影響,上海的氣候特征是 ,此時期我國塔里木河處于 (豐水、枯水)期。而當A增強時受它的影響,上海的氣候特征是 ,此時我國塔里木河處于 (豐水、枯水)期。請根據以上例子分析歸納出季風環流對我國氣候的影響。
5.季風氣候為當地人們提供了優越的農業生產條件,請結合生活實際說明其優越性的突出表現。
四、【課堂檢測,整理反思】
讀某區域氣溫等值線圖.回答問2一3小題。
2.該圖表示月份是
A.7月 B.l月 C. 10月 D.5月
3.導致該月等溫線彎曲的主要原因是
A.海陸分布和降水 B.海陸分布和地形
C.地形和大氣環流 D.暖流和地形
【學習反思】
1.今天這節課你的收獲是什么:
2.你還有哪些方面需要努力:
湖北省房縣第二中學 湖北 十堰 44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