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繼紅
優化課堂教學,創新教學模式,始終是教育改革和研究的主題。應用思維導圖能將小學英語語篇教學化繁為簡,把語篇信息分解成易于理解和記憶的模塊,幫助學生有條理的思考語篇材料,提高學生理解語篇的能力。
下面筆者以三年級起點外研版六年級下冊七模塊第二單元《She couldn't see or hear》為例,展開教學:
一、聯系生活,找準文本的切入點,開啟語篇之幕
課始向學生出示《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一書和海倫凱勒的照片,并交流:
All of you have read the book《Three Days to See》. Do you know Who is writer? ---Helen Keller
She couldn’t see. She couldn’t hear. She was blind and deaf.
What do you think of her life? Happy? Bored? Sad? Nothing?
教師在導入環節開門見山,學生交流海倫凱勒的著作《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激活了閱讀文本與學生原有知識和背景知識的聯系,將學生自然的引入新課的學習中。
二、緊扣教材,抓住語篇的關鍵點,培養閱讀策略
1. 初聽感知大意
帶著四個問題初聽文章,并給出一些有用信息供學生選擇。
When was she born? Where was she born?
What happened to her? Why was she famous?
教師著眼于整體設計問題,用問題的形式,讓學生在自然真實完整的語言環境中感知整個語篇,了解文章大意,明確本課的主題,確定思維導圖的中心詞---- she couldn't see or hear.
2.略讀提煉框架
給出關鍵字讓學生了解文章大意, born in/ taught/ learnt /lived / role model for . 讓學生有層次的處理閱讀材料的主要信息,有利于理解和把握文章的整體思路。學生在關鍵詞的指導下,很快提煉出文章的框架,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思維導圖。
3.分工聚焦細節
要想深入理解文章內容,僅把握文章的基本框架是不夠的,還需采取以下閱讀方式:以小組為單位,每組整理一段文本,在問題的引領下,思考并記錄關鍵信息;組內分享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最后小組代表向全班匯報所獲得的信息,繼續深化導圖內容。其中在第二、三段集體交流中,播放安妮老師教海倫凱勒讀寫說的視頻,讓學生深深體驗殘疾人士生活不容易,再與學生交流What do you think of Helen Keller , 孩子們特別有話說,紛紛表達自己對榜樣的敬仰之情,表達自己更要勇于接受挑戰、奮發有為的決心。
語篇教學的目的不僅在于通過閱讀獲取信息,并進行語言技能的訓練,更應讓學生通過整體理解和學習,能用語言在一定語境交流思想,獲得文化意識和情感態度的升華,再次審視黑板上師生共同完成的思維導圖,發出向榜樣學習的感慨。這樣的聚焦不僅對整節課內容進行概括,還收到了“課雖結而意未盡”的效果,激起了學生繼續向榜樣學習的力量。
4.交流體驗文章
在學生掌握了文本的主結構內容后,教師借助思維導圖這一支架,引導學生復述文本要點,幫助學生進行語言的內化活動。有了清晰的思維鏈條,學生的復述層次清晰,這樣既突破了教學難點,又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能力,也培養了利用思維導圖學習課文的學習策略。
三、 學以致用,挖掘語篇的生長點,促進能力提升
1.布置任務
結合前一課所學內容《He spent about twenty-one hours in space》和本課《She couldn't see or hear》,要求學生給本單元概括一個主題。這樣進行單元整體教學,學生很清晰的獲悉本單元所學內容為 Famous people。
2.引發思考
教師用如下一系列的提問引發學生思考:who is the role model for you ? How to write the famous people? How to be a role model for people?此時,學生會講述很多他們自己心目中的榜樣。
3.匯報展示
說是寫的基礎,寫是說的提高。由文本材料延伸出名人傳記的話題,學生提供了寫作的話題和素材。在思維導圖的提示下,學生有章可循,有話可寫,有話能寫,達到以寫作促學習,以協作促發展的目的。
四、 課內的延伸,圍繞語篇的重難點,聽說讀寫全面鍛煉
1. 補充閱讀材料
補充貝多芬和孔子的材料介紹,讓學生借助文本的思維導圖框架進行,搜集整理名人事跡。
2.我是講解員
學生以講解員的身份介紹,貝多芬、張海迪或孔子等名人。
拓展部分緊緊圍繞所學重點兼顧口筆頭練習,旨在強化學生聽讀寫能力,復習和鞏固學習語言知識,強化語言能力。
本課以問題鏈為推動,以思維導圖為支架幫學生理清思路,組織信息,迅速掌握文章大意。通過繪制思維導圖,學生了解語篇全局,整理文章框架,再通過不斷添加分支,把握細節及重難點,學習內容一目了然。借助思維導圖,輕松回憶文章的主要內容,在短時間內完成復述任務并進行話題的發散訓練,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
在小學英語語篇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符合學生興趣、記憶和思維的特點,有效的實現知識的融合和信息的輸出,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還進行了情感滲透和道德教育,有效的提升了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德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趙虎鎮劉漢小學 山東 德州 25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