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靜
摘 要:我國傳統文化經歷了五千年的發展,歷史悠久且底蘊深厚,是我國古代人民依靠智慧得到的偉大成果,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散發著自身獨特的魅力。伴隨新課程改革時代的到來,傳統文化教育也引起了教育界的高度重視,將傳統文化與小學語文閱讀相結合,以傳統文化為核心展開閱讀教學,既可以讓學生學習到我國的傳統文化并將其發揚光大,還可以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持續發展。
關鍵詞:傳統文化 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1.01.005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國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在歷史長河中流傳下來的智慧結晶,是促進中華民族持續發展的精神食糧,但伴隨著現代化的社會發展,人們將傳統文化發揚光大的意識遠沒有以往那么強烈,傳統文化的內核也漸漸失去關注。中國文化是世界歷史上的璀璨瑰寶,在這種背景下更應該對傳統文化的優秀內核引起重視,弘揚與發展傳統文化。因此,以傳統文化為引導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勢在必行,應讓學生切實感受到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
一、在閱讀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思想
傳統文化需要所有人去弘揚,教師不僅是文化的承載者也是傳播者,因此更應該指導學生領會傳統文化的精髓,讓學生喜歡上傳統文化并將其發揚光大。伴隨新課程改革的持續發展,部編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也加入了許多傳統文化的相關內容,教師便可以在進行閱讀教學時發掘教材中的文化內容,引導學生學習語文知識,并且進一步了解與體會課文中的傳統文化。例如,在教學小學三年級課文《紙的發明》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回答課本既然是用紙制作而成的,那么紙又是誰發明的呢?順其自然將話題引到課題上。隨后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時,便可以在閱讀的過程中在課文里尋找到問題的答案以及紙的發明過程還有意義,讓學生感受到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與才干。
小學六個年級學生的學習特征都各不相同,因此在基于傳統文化進行閱讀教學時要按照不同的學習特征在教學中加入傳統文化內容,如此一來可以將傳統文化的教育作用全面呈現出來,讓學生感受到傳統文化思想。對于小學生而言,不僅要培養其學習語文知識的基本能力,還要通過傳統文化的融入規范學生的思想品質。比如教師可以在進行閱讀教學時,在讓學生閱讀課文之前先根據文章中的個別文字設計出字謎。猜字謎是我國傳統的文化小游戲,讓學生在猜字謎的過程中對課文內容感到好奇,激發學習興趣,了解漢語的魅力。還可以在課外時間讓學生閱讀一些傳統文化書籍,并組織學生一起溝通所學到的傳統文化知識以及分享通過閱讀收獲的感受。教師可以讓學生按照自己的興趣選取合適的方法閱讀傳統書籍,以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許多古詩詞中蘊含著深厚的傳統文化及豐富的情感,部編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收錄了許多古詩詞,如《江南》《憫農》《古朗月行》等,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在閱讀的過程中體會詩中所表達的情感,感受詩中的傳統文化。
二、閱讀寓言傳說及歷史故事,體會傳統文化
我國有非常豐富多彩的寓言傳說與歷史故事,其中都會蘊含許多傳統文化知識,學生可以通過閱讀此類書籍在感受閱讀給自身帶來快樂的同時感受傳統文化。例如,部編人教版四年級課文《精衛填海》,這則故事中的精衛出自我國現存最早的地理書籍《山海經》,也是中國寓言故事中十分經典的一篇,全文圍繞精衛不分晝夜填海的故事體現出其鍥而不舍的優秀品質。再例如,部編人教版三年級課文《夸父追日》,同樣出自《山海經》,講述的是夸父拼命追趕太陽最終犧牲化為大自然的一部分,表達了古代勞動人民向往光明以及征服大自然的遠大夢想。除了上述的兩篇課文以外還有許多寓言故事,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可以體會到文章所要表達的寓意,不僅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還對約束學生的個人行為以及提升學生的個人素養有所幫助。
三、閱讀“四大名著”,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四大名著”是我國古代文學史中的經典作品,也是我國寶貴的文化遺產,學生在閱讀“四大名著”的過程中可以學到許多傳統文化知識,了解古代人們是如何生活、表達感情的。閱讀《水滸傳》可以讓學生學習到英雄人物的品質與精神,約束自身的行為舉止;閱讀《西游記》可以讓學生學習到孫悟空不畏惡勢力,與其做斗爭的精神品質;閱讀《三國演義》可以讓學生學習到各路英雄好漢不同的優秀品質,還有全文所表達的以德為先的精神;閱讀《紅樓夢》可以讓學生了解到當時人們的禮儀以及人們因封建制度受到的影響。綜上所述,閱讀“四大名著”不僅能讓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提升,還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在傳統文化的知識海洋中遨游。
四、通過誦讀增強學生情感體驗
誦讀可以讓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更加透徹,更容易體會到文章的中心思想。因此,在小學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語文教師可以指引學生進行誦讀,以這個方法讓學生在誦讀時感受文章的中心思想,推動傳統文化的滲透。例如,在教學小學三年級課文《趙州橋》時,首先,教師可以將趙州橋的圖片通過多媒體展示給學生,引起學生的興趣,進而將教學內容導入。其次,可以讓學生先自行帶著感情閱讀課文,并找出最感興趣的片段,讓學生對課文有初步的感知,隨后指出文中描寫趙州橋外觀的句子讓學生進行朗讀。最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一同誦讀課文,指引學生進一步了解趙州橋的外觀、位置等信息,來思考趙州橋在經歷千年的風吹雨打后為何還可以留存至今。如此一來,教師通過誦讀的方式,既可以讓學生深入了解趙州橋,學習到傳統文化知識,還可以讓他們體會到我國古代人民的智慧與能力。
總而言之,中華傳統文化是中國歷史上最璀璨的瑰寶,也是維系整個中華民族發展的精神食糧。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更應該在進行閱讀教學時引入傳統文化,讓學生通過閱讀了解我國的傳統文化、愛上傳統文化,并將其發揚光大。學生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不僅自身的文化素養可以獲得進步,還能夠推動中華傳統文化的流傳,進而促進社會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平和《基于傳統文化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探究》,《2019年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第二期座談會資料匯編》2019年。
[2] 賴冬梅《基于傳統文化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探究》,《中外交流》2019年第35期。
[3] 張慧《傳統文化教育在小學語文閱讀課堂中的滲透探究》,《小學生作文輔導(五六年級版)》2019年第11期。
[4] 許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傳統文化教育分析》,《科技資訊》2020年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