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久利
摘 要:小學是學生剛剛展開系統學習的重要基礎階段,所以,對各學科的學習通常都具有一定的探索欲望。對此,教師應把握契機,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引導學生開展獨特有趣的課堂學習活動,構建更生動高效的美術課堂。傳統文化教育能夠為學生奠定文化基礎,另外,為了促進學生美術核心素養的進一步發展,還要重視傳統文化教育的有效滲透。
關鍵詞:核心素養 小學美術 傳統文化教育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1.01.025
核心素養下,小學美術教育教學應充分重視傳統文化教育的恰當滲透。在日常教學中,結合美術教學內容,及時更新美術教學理念,探索更新穎的教學方式,從不同角度來激發、提升小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以此來進一步優化小學美術知識與傳統文化的有機整合,為學生美術鑒賞能力以及審美能力的形成發展創造良好條件。這樣既可以為學生今后的學習成長奠定基礎,也有助于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
一、滲透傳統文化,培養學生品格與能力
首先,核心素養下,小學美術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強化學生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的培養。一般情況下,必備品格的培養通常都需要關鍵能力形成、發展的有力支持,而關鍵能力的形成也離不開日常的學習積累。所以,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把握契機,充分利用教材內容來為傳統文化滲透創造有利條件,為學生良好品格、能力的形成帶來積極影響,也能夠進一步豐富美術教學內容。美術學科與傳統文化有很深的淵源,作為最古老的藝術形式之一,美術本身就是傳統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在美術教學中,很多教師也都逐漸認識到了加強傳統文化傳承的重要性,只是不知道該引用哪一方式來進行傳遞。還需要教師聯系實際情況,做出深入探索與積極嘗試。對于小學美術教師來講,不能盲目地將自己理解的文化,通過講授或是灌輸的方式來告訴學生,而是要聯系實際情況,通過更適合的方式、形式來引導學生對美術學習內容做出深入感悟,并在觸摸、感知過程中對傳統文化有更高的領悟。
例如:某教師在某次美術課堂上,就指導學生開展了一次以“保護文物”為主題的美術學習活動,在活動開展中,為學生播放了兵馬俑、龍門石窟等一些經典且學生比較熟悉的文物的圖片。還有近幾年從水底打撈出來的一些已經損壞的陶瓷文物的圖片。學生在觀看中,不僅能夠從不同角度來欣賞這些作品的美麗,也會不自覺地因為這些寶貴文物因為日曬雨淋或是其他原因而受到破壞而產生惋惜,從而產生保護文物的意識與欲望。這樣可以豐富美術教學內容,這些文物承載的文化也能夠得到學生的認同與傳承,同時也會對產生這一文化的國家產生濃厚的熱愛之情。由此可見,在小學美術教學活動設計組織中,通過恰當滲透傳統文化教育,既可以為學生未來學習成長所需品格、能力的形成發展帶來積極影響,給其核心素養的進一步發展奠定良好基礎,也能夠為傳統文化的傳承、發揚提供有力保障。
例如:還是以上面“保護文物”的例子來講,在創設情境時,其教師為學生列出了兩組圖片,其中一組是中國的長城等古典名勝。在學生觀看這些圖片時,為其播放《我的中國心》等歌曲作為背景音樂,讓學生試著說一說長城在我國歷史上具有怎樣的意義。這樣學生不僅會暢所欲言,也能夠對長城在中國歷史上擁有怎樣的地位、意義有更深刻的認識,也能夠對其是中國人心中的圖騰產生高度的認同感。在此基礎上,該教師又指導學生在自己的畫紙上將長城畫下來,這便是引導學生將自身情感融入美術課堂的重要路徑,也是激發、拓展學生創新思維與創造力的重要過程。除此之外,該教師還為學生呈現了另一組圖片。是某旅游團在游玩時,在長城下刻下“某某某到此一游”的圖片。學生在觀看后,都非常氣憤,紛紛表示“這些人的素質太差了”?;诖?,該教師便詢問學生:為什么要說這些游客的素質差?經過同學間的討論、總結,最終大家給出的答案是,其破壞的是我們的文化。這一觀點的提出,與之前的教學引導有著密切聯系,也能夠讓學生對文物承載的文化有更高層次的理解。
總體來講,通過這樣的教學過程,既可以讓學生在美術學習、創作中更好地領略、傳承傳統文化,也能夠在思考中產生強烈的保護意識,為其崇高品格以及美術核心素養的進一步發展帶來積極影響。
二、開展小組合作探究,提升學習效果
為了進一步優化美術教學環節與成果,為傳統文化滲透創造更多契機,教師應重視小組合作探究這一模式的靈活引用,引導學生在小組合作探究中加強對傳統文化知識的學習,給其核心素養的進一步發展帶來積極影響。
例如:某教師在開展關于“龍的傳人”的教學活動時,就指導學生以小組形式來了解、搜集與龍相關的歷史、文化方面的各類素材,以此來明確龍在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擁有怎樣的地位,并在分析、討論各個部位的動作原型以及象征意義過程中,對傳統文化有更深層次的理解。之后,再以“龍的傳人”這一主題來進行美術作品的創作,以此來強化學生合作意識、協作能力的培養。
三、挖掘資源,提升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認識
民間工藝美術具有的魅力是非常獨特的,可以將一個地區的民族特色充分反映出來。對此,為了進一步優化傳統文化在美術課堂教學中的滲透,小學美術教師應重視民間工藝美術教育資源的充分挖掘與利用。
例如:某教師在開展關于“帽子與頭飾”的教學活動時,就鼓勵學生收集不同民族的頭飾素材,并在課堂上為學生提供一定的獨立、自由空間,讓學生進行討論交流。在此過程中,還為學生介紹了一些民俗文化,使其了解民俗相關的傳統文化故事,引導學生充分認識到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頭飾與帽子為什么會存在差異,具體代表著怎樣的含義。
另外,我國詩詞文化也是博大精深的,其中還含有豐富的生活哲理。對此,小學美術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可以通過一些經典古詩詞的引用來優化課堂導入。這樣既有助于傳統文化地方傳承,也能夠促進學生美術素養、品鑒能力的進一步提升。例如:在開展畫梅花的美術教學活動時,就可以利用多媒體來呈現“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這一古詩句,讓學生結合這一詩句來創作一幅作品。在學生畫完后,在品鑒過程中,為學生講解古詩詞中描寫了梅花的高貴品質,為學生正確價值觀、人生觀的形成帶來積極影響。
四、借助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深化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知
在當今互聯網背景下,教師可以將信息技術與實際教學融合,使得傳統文化更好地滲透小學美術教學中。一方面,將抽象的問題變得更加具體化,加深學生學習印象,提升學生學習效果。另一方面,豐富了美術課堂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比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對美術知識探索過程中,以“戲劇臉譜”為例,在講解時,可以將傳統文化內容滲透,在課前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創設情境,播放各種臉譜的圖片,隨之教師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嗎,戲劇是我國的傳統文化之一,那么你們知道臉譜都有什么顏色嗎?”以此吸引學生學習注意力,學生在掌握美術知識的基礎上,加深對我國傳統文化的理解。
綜上所述,不論是為了推動小學美術教育事業的革新發展,還是為了促進小學生綜合素養的進一步提升,在日常教學中,美術教師都應把握契機,整合現有資源、條件,構建更生動、高效的美術課堂,吸引更多小學生全身心參與其中。同時,還要把我契機,進一步優化傳統文化教育的恰當滲透,促使學生對美術表現形式的多樣性以及美術的魅力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促使學生積極傳承、發展中國優秀傳統文化。
參考文獻:
[1] 李羽卉《核心素養下小學美術傳統文化教育新探》,《美術教育研究》2019年第10期。
[2] 李萍《核心素養視角下小學美術教學中的傳統文化教育》,《內蒙古教育》2019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