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倫洋
摘 要:物理學科是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核心學科,更是高中階段學生必修的一門基礎科目。在高中物理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扎實的基礎知識,更要注重對學生創新思維和問題意識的培養。讓學生能夠有效學以致用,在物理學習的過程中有效觀察,積極思考,進而使學生的創新意識獲得較大發展。現從高中物理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培養的意義分析入手,淺談當前學生問題意識的發展現狀及進一步提升學生問題意識的有效對策。
關鍵詞:高中物理;問題意識;創新思維;能力
當前,社會進入高速發展的嶄新階段,對于創新型人才的需求越來越高,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我們必須要以育人為本,著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更好的彰顯物理學科的育人價值。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不是簡單的讓學生求新求異,而是要能夠從問題出發,讓學生學會有效的觀察、思辨、分析和整合,使學生具備創新的勇氣和能力。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學中,要想推動學生創新,教師首先要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使學生可以充分的研究問題,不斷進取。
一、高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重要意義
(一)有利于教會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
物理是一門基礎性學科,涵蓋的知識面非常廣泛,在高中物理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著重培養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能力,讓學生能夠立足當前的學習,有效思辯,使學生具備較強的學習和拓展意識,這樣才能夠更好的帶動學生積極成長,不斷進步。在高中物理教學的過程中,很多學生只注重對一些大條大框的知識進行記憶,但是學生很少思考其中涉及的很多細節,這就導致在實際運用的過程中學生不善于思索和區分,進而難以建立起完整的知識體系,所以在運用的過程中頻頻碰壁。如為何要用動量定理,而不能用動能定理,因為學生頭腦中的知識過于零碎,就不能進行區別對待。高中物理教學中問題意識的培養,可以教會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提升學習效果。
(二)可以幫助學生完善自身知識體系
培養他們較強的學習探究意識,對于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高中物理教學中問題意識的培養,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完善思維。物理是一門以實驗和探究為基礎的學科,在高中物理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需要進行大量的實踐和深刻的思考,這樣學生在遇到具體問題時才能夠認真對待。但當前很多學生在物理學習的過程中問題意識比較淡薄,對有很多知識都模棱兩可,在頭腦中不能建立起立體的物理模型,這樣學生在學習知識就不能透徹理解。學生自身的思維不夠活躍,不能夠對一些問題進行理性分析,這樣學生物理學習的興趣難以被有效調動,學生的知識體系就不能有效完善。
(三)能夠更好的提升學生的學習創造力
學起于思,能夠提出問題的學生,說明他在學習的過程中已經進行了認真的思考,因為一個問題的提出,為學生的學習探索提供了更多新的可能。要想深度提升學生的學習創造力,教師必須要鼓勵學生提出問題,這比單純讓學生記憶知識更有挑戰性。只有學生真正參與學習,有效思考,學生才能夠提出一些有價值的問題。在認真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學習創造力才可以被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潛力才能被有效激發。
二、高中生物理問題意識培養的現狀分析
物理問題意識的培養是物理思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問題意識是指學生在學習規律,掌握物理概念,觀察物理現象過程中出現了認知的沖突,并且學生希望問題得到解決的一種思維模式。問題意識的培養是學習的起點,更是學生自我成長的一個有效助力,當前學生問題意識的發展存在諸多問題。
首先,學生對物理的學習態探究意識不夠濃厚。學生物理問題意識的起源需要學生具備足夠的學習探究興趣,在物理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渴望獲得答案,積極探索新智,這樣學生頭腦中才會產生較強的問題意識。但當前很多高中生本身對物理學習的興趣并不是非常濃厚,甚至還對物理產生了一定的畏懼心理,認為物理學科過于困難,所以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只希望能夠順利理解教師講述的知識,很難有能力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其次,學生自身缺乏物理運用意識。高中階段學生面臨著學業考核與升學的雙重壓力,因此在物理學習的過程中,很多學生停留在了應試階段,認為學習的任務非常緊迫,學習積累意識比較強。他們迫切希望從老師這里獲得更多知識點,在做題的過程中取得較高的分數。但學生自身很少去思考物理學科知識之間有何緊密聯系,更難以從靈活運用的角度來學習物理,這樣就導致學生思維出現了惰性,問題意識難以獲得有效發展。
第三,教師引導方式的影響。高中階段教師在課堂上講述的時間過多,為學生預留的學習思考時間有限,對于學生提出的一些問題,教師也單純從考試是否有價值的角度來衡量。對于學生的問題只是做選擇性回答,還有一些教師解答不了的問題,就簡單的以你們現在不需要研究為由推脫,這些生冷的說辭輝嚴重阻礙學生問題探究意識的發展,久而久之,學生也就失去了提問熱情。
此外,還有一部分學生本身對物理知識存有諸多疑惑,但是他們語言表達能力不是很好,加之自身學習基礎不是很牢固,學生害怕自己提出的問題會被其他人嘲笑過于幼稚,或者學生難以用自己的語言來表述清楚問題,這樣慢慢的學生的問題意識一直處于壓抑過程中,學生提問的熱情也會大大降低。
三、高中物理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培養的策略
(一)精心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求知欲望
在高中物理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的知識獲得,更重要的是要主動為學生創建起探究互動的積極情景,讓學生求知的欲望被大大的調動,同時鼓勵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即使是一些小的問題,教師也要有針對性的來解答,從而更好的穩定學生物理探究的興趣。首先,教師要主動為學生創建問題情景,如在講述力的分解這一課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創建一個生動的問題情境。教師將兩個相同的大質量砝碼用細線提起來。接著,教師提出問題,用兩根線提起來更容易,還是用一根線提起來更容易。大多數學生都肯定的回答,兩根線更容易,一根線容易斷。但是通過實驗我們發現,當我們用兩根線提時,線反而更容易斷。這時候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思考為什么兩根線反而不如一根線的效果,因為有一個認知的矛盾,學生問題探究的興趣就可以被極大地調動,同時學生迫切希望自己動手的實踐來探索這一問題的答案,進而引出了課程的主題:力的合成與分解。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入很多這種看似不合理,其實卻完全符合物理科學道理的實驗,讓學生們積極探究。這樣就可以很好的以認知沖突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學生們也會建立起基本的物理學習意識,大膽設疑,小心論證,使學生的學科思維越來越嚴謹。
(二)創造和諧融洽互動氛圍,使學生敢于提問
進入高中階段,學生學習的壓力會越來越大,這時候,如果教師單純從說教的角度來引導學生,只會進一步增加學生的學習壓力。因此,教師要從傳統的師者角色中走出來,積極走進學生中間,與他們一起進行和諧的學習互動,激發學生內身的內心的探究欲望,讓他們可以充分學習,有效交流。教師更好地尊重學生自身的學習創造性,讓學生切實學有所得,學有所悟,學有所思,學有所獲。
如在左手定則和右手定則學習的過程中,很多學生思維容易陷入混亂,在做題的過程中不知道應該用左手還是用右手,教師就可以一起與學生進行討論,鼓勵學生各抒己見,表達自己。在了從專業的角度為學生進行知識區分后,還可以走進學生中間,讓他們說一說自己的理解或者自己記憶這兩個法則時有哪些小竅門。以分享的心態了解學生的思維過程,教師才可以更好的反思自身教學的優勢和不足,進而完善后續教學的過程。教師充分尊重學生自身的學習創造性,并給予學生足夠的信任,寬容和鼓勵,學生的情緒就會變得放松,學生知識記憶的效果也能顯著提升,而且有效的師生互動可以很好的拉近師生距離,使學生更加信任老師,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學科應用意識也能獲得迅猛發展。
(三)給予學生更多表達討論的機會,讓學生嘗試輸出
很多教師在物理教學的過程中,都非常注重學生的計算能力和邏輯能力發展,但是卻不注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其實,物理首先是一門科學,需要以語言作支撐,學生要首先要懂得如何表達,這樣才能夠促進學生更好地吸收知識。在課堂上,教師要為學生的個性表達提供更多空間,除了讓學生生硬實際課本的理論之外,更主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來表達見解。通過對比,討論和分析,才可以使學生更好的理解物理語言表達的嚴謹性。
學生學習知識不是生硬記憶知識,而是要用自己的思維來建構知識。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多說幾個為什么,如牛頓第一定律一定成立嗎?有沒有不成立的特例?讓學生自己去尋找反例,并進行有效的辯論,這樣才可以使學生真正的全面認識科學。教學的真諦在于悟,讓學生能夠充分表達自己的見解,用自己的思維習慣來有效輸出,在輸出的過程中才可以更好的彌補學生認知的不足,這樣學生物理學習的熱情才能夠最大釋放。如在學習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公式I=U/R與電流公式I=q/t時,學生很容易就會把兩個公式等同視之,認為它們直接可以劃等號,但是隨著學習的深入,我們可以發現它們之間在理論上是相同的,而在真實使用的過程中,其實是存在一些不同的,很多時候都會出現誤差,而這一誤差要如何減小,則是學生在學習中需要有效討論的一個重點。教師在課堂上給予他們更多表達空間,讓學生們仔細分析,區別對待,只有真正把知識學透,才可以靈活運用。
總之,在高中物理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首先要激發學生物理學習的興趣,接著為學生學習探究創造一個和諧的氛圍,讓學生們積極思考,有效討論教師再輔以耐心的點撥和指導,學生們的問題意識就會循序獲得穩步發展。
參考文獻
[1]程煥平. 淺談高中物理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J]. 高考 2018(35).
[2]陳勇. 中學物理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培養[J]. 成功:教育 2018, 000(011):P.119-119.
[3]楊明穎. 淺談高中物理教學中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J]. 讀寫算 2018 000(01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