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瑾


2020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目標之年,中國電影人在蘇州用《鄧小平小道》,用這部影片向小康社會的構想者、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致敬。小康,是2020年的關鍵詞,也是在這場新冠疫情的籠罩之中,給予我們的安慰與力量。
過去一年,我們的內心就像寒潮中的冰凌,被“禁錮”住了,一刻也不敢放松。疫情突然地來了,一下子,城市“空”了下來。透過窗,外面的風景依舊,卻沒了往日熙攘的氛圍,蘇州人開啟“宅家”模式,過上“云”生活。江南草長鶯飛,疫情有了好轉,蘇州園林景區、文化場館、商貿中心等恢復開放,各企業有序復工,蘇州人的生活慢慢走上“正軌”。2020年初制定的那些目標、任務也依次兌現承諾,交出了滿意答卷。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新的這一年,蘇州人依然帶著飽滿的熱情與極致的追求,手持微光,照亮未來與理想。
以文化的名義做到極致
真正和2020說再見的時候,回過頭看,才發現我們一起經歷了這么多。2020,實“鼠”不“疫”,卻處處彰顯著蘇州范兒。
2020年新年第一天,在虎丘山景區冷香閣內,一場“冷香閣落成百年紀念暨園林美工畫園林美術展”如約而至。書畫界、文藝界大咖云集虎丘,用當代人的筆墨描繪虎丘發展建設的新面貌,也是對歷史文化傳統的延續和傳承。蘇州的“好看”自然與園林脫不了關系,拙政園大門旁有兩個小門,門上分別有一塊匾額,一個書“淡泊”, 一個寫“疏朗”,寓意極好。這兩個詞用來形容蘇州這座城市,也是貼切。
蘇州的文化格局向來不低,2020年,蘇州滑稽劇團聯手陳佩斯打造吳語版《陽臺》;國家級非遺項目(蘇繡)代表性傳承人姚建萍之女、蘇繡新生代傳承人姚蘭和她的團隊設計師,與蘇繡工藝的新舊碰撞,開啟有溫度的蘇繡非遺生活展;蘇州有48人入選第五批江蘇省非遺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數量居全省第一;第二屆中國蘇州江南文化藝術·國際旅游節開幕。49天里,蘇州“好戲連臺”。蘇州借助文化優勢,多元呈現“藝術江南”,為“姑蘇八點半”助力,也為城市發展賦能;蘇州擁有數量眾多、種類豐富、形式各異的博物館,在第四批全國博物館定級評估工作中,蘇州新增2家等級館,共有7家博物館入選“國家級”;高新區少兒圖書館作為江蘇省首個區級獨立少兒圖書館,正式向公眾開放;始建于清道光年間的況公祠,美麗“歸來”;臨水而建的蘇州灣文化中心,成為蘇州又一新地標,未來也將成為長三角對接世界的文化窗口。
頂級大學對一座城市的塑造,不僅在于人才的引進、培養、交流,更會深入城市的內在肌理。2020年南京大學蘇州校區破土動工,太湖科學城正式發布。
這里收納著老蘇州的民國風情,五卅路(大公園)片區,將加大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力度,傳承保護紅色基因,傾力打造高品質城市空間。未來,這里被規劃定位為古城歷史文脈核心體驗區、文化創意與休閑產業集聚區和新蘇式現代精致生活區。
一切的一切,唯有極致,方能出彩。
城市要好看,還要好用
在城市的現實的保護色下,蘇州有著自己堅實、進取的內在底色。蘇州是江南的,是蘇式的,有著好看的皮囊,也有著井然有序的肌理。
蘇州總能把不可能變為可能。2020年前三季度,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外貿依存度超110%的蘇州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42萬億元,同比增長2.4%,穩中向好態勢明顯;在復工復產之際,蘇州發布蘇“惠”十條,對受到疫情影響、生產經營遇到困難的中小企業給予了政策支持;太倉正式獲得“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稱號,至此,蘇州實現了“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全覆蓋;1毫秒自動識別障礙物,相城居民體驗了神奇的無人小巴;“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內在氣質。2020年,蘇州市、張家港市、常熟市確認保留榮譽稱號,太倉市、昆山市入選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蘇州實現全國文明城市“滿堂紅”;還有2020江蘇民營企業百強發布會上,發布了“2020江蘇民營企業200強”“2020江蘇民營企業制造業100強”“2020江蘇民營企業創新100強”三個榜單,蘇州上榜企業數均位居全省第一,充分展現“蘇州制造”“蘇州創造”的強勁實力。
2020這一年的確特殊,卻也創造了很大價值,足以證明蘇州的“內功”和“格局”。“姑蘇八點半”交通出行熱力圖上線,“夜游姑蘇別樣精彩”五大核心夜游產品和九條深度夜游線路集體亮相。“姑蘇福袋”“商家銷售瑯琊榜”等活動,通過線上線下引爆流量;《國家地理經典影像大展》在蘇開幕,眾多享譽千秋的紀實攝影殿堂級作品及多幅未曾展出過的作品都在此次大展中露面;十全十美的蘇州城市生活服務總入口APP——“蘇周到”正式上線;姑蘇·古城保護與發展基金正式簽約,預期目標規模20億元;蘇州首家外國專家書屋在高新區設立。這里不僅是讀書之所,更是傳播中國文化的窗口;蘇州與阿里巴巴簽訂全面合作協議,16個項目現場簽約落地。雙12期間,蘇州面向符合條件的市民,發放了2000萬元數字人民幣消費紅包。
交通這張“網”越織越密,也越發便捷、高效。歷經6年建設的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暨滬蘇通鐵路開通運營。蘇州將成為名副其實的樞紐城市,未來,蘇州與國內其他大城市的時空距離將大大縮短,整個城市的能級首位度,將蹭蹭蹭往上漲;我國第一條穿湖雙層疊加隧道首段——蘇州陽澄西湖南隧道相城段主體完工。該工程開創了國內超深、超寬、水下非對稱雙層疊加隧道工程施工的先河,隧道將于今年6月通車,今后,從相城到工業園區僅需十分鐘;星湖街隧道完成全部隧道主體結構,計劃今年建成通車。
醫療保障方面,去年10月,總投資近80億元的蘇州市太湖新城醫院、市婦幼保健院、市立醫院康復醫療中心、市立醫院8號樓重建、市轉化醫學中心、吳中人民醫院新院區六個項目集中開工。蘇州的惠民力度一向“大手筆”。去年,蘇州對52個老舊小區完成改造計劃,未來3年內,將對2000年之前的老舊小區完成改造;南環橋市場是整個蘇州的“菜籃子”,新的蘇州市現代農產品物流園于10月16日正式投入運營;蘇州市區再添5處小游園,另外,蘇州全市新增及改造360萬平方綠地,其中新建改造20個免費公園;在蘇州工業園區唯亭東區、西區人口密集區域,首批投放了約2000輛共享電動自行車,等等。
幸福有時很純粹,當我們已經歷經了種種困惑與困境,就會變得從容淡然,也更渴望幸福,熱愛生活。重新審視這座城市的空間,主動提升城市韌性。時針移動到了2021,終將“牛”轉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