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嬌


摘要:近年來上市公司利用盈余管理來操控公司利潤的新聞頻頻爆出,這極大地損害了投資者的利益,也打擊了投資者的投資信心,因此識別并防范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為很有必要。獐子島的扇貝事件近幾年來廣受關注,其利用減值準備來調節利潤就是典型的盈余管理行為。本文以獐子島這家農業類上市公司為例,分析上市公司進行盈余管理的動機和盈余管理的識別方法,最后對于如何防范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為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獐子島;盈余管理;資產減值
1.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證券市場的功能日益突出,市場的競爭也日益加劇。尤其是在2007年頒布新的企業會計準則之后,許多上市公司為了從證券市場中獲得更多的資源,會采用盈余管理的方式來改善公司的財務報表,使公司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等看起來更加良好。上市公司進行盈余管理存在著多種動機,可能是為了融到更多的資金,也可能是為了避稅,還可能是為了避免退市,許多ST公司為了摘帽就會進行盈余管理。上市公司在進行盈余管理之后,會計信息就無法如實體現企業當前的情況,投資者也可能會被誤導,做出錯誤的投資決策,對投資者的利益造成損失,公司的發展也會受到一定限制,甚至整個資本市場都可能會受到影響。因此,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為需要得到高度重視,要及時識別并防范企業的盈余管理行為。
本文選擇了一家非常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獐子島為研究對象,基于其近幾年發生的“扇貝事件”來分析其進行盈余管理的動機和方法,進而對如何防范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為提出建議。
2.案例回顧
2.1公司簡介
獐子島是一家經營時間比較長的農業類股份有限公司,于1958年成立于遼寧省大連市,擁有優越的地理位置和海洋資源,當年投入的資本為7.1億元,連續經營了40多年后終于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一直有“海底銀行”之稱,屬于海洋食品的服務商,所涉及的行業有各類海洋食品研發及加工、海上運輸、海珍育種及養殖和漁類裝備的生產等。主營產品就是我們餐桌上的各種海洋食品。公司自成立以來一直致力于為所有的消費者提供健康美味的海珍食品,為其所有投資者和公司內部的全體員工帶來可觀的收益。
2.2案例概況
獐子島的主營產品就是扇貝和海參,但是從2014年以來,獐子島的蝦夷扇貝在6年時間內先后跑路4次,其海參和扇貝的不斷“逃亡”引來了社會公眾、相關機構和媒體的重點關注。
早在2014年,獐子島就曾發布了公告,宣稱由于海水的晝夜溫度升降較大,海底的許多生物生長受到影響,而扇貝主要是以海底的各種餌料生物為食,這直接導致了扇貝的能量攝入不足,對其生長和繁殖產生了不利影響,扇貝的質量和數量都明顯降低。因此獐子島在當年的第三季度對存貨進行核銷并計提了大額的存貨跌價準備,總金額達到76300萬元,這使得公司的業績預告由盈轉虧,公司的財務報告受到了極大影響。
4年之后,類似的事情又再次發生,獐子島在對扇貝進行年終盤點時又對存貨進行了核銷并計提減值準備,總金額也達到了62900萬元。此次公司給出的解釋是受降水量明顯減少的影響,養殖扇貝的海域內營養鹽成分下降,不足以維持扇貝的正常生長,此外在養殖總容量的限制下,扇貝的數量無法得到明顯的增加。
2019年4月27日,獐子島又故技重施,在其第一季度的報告中又顯示為虧損,給出的解釋依舊是“扇貝跑路”,使得公司總利潤大幅降低。
2019年11月,獐子島又再次發布公告,計提了大額存貨跌價準備。而此次在專家調研組的調查下,發現獐子島扇貝損失慘重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包括營養不足、扇貝種苗退化、養殖容量不夠、海水溫度不穩定和生態環境逐漸惡化等。
3.獐子島盈余管理行為分析
3.1獐子島盈余管理存在的問題
3.1.1公司結構不合理
獐子島從成立至今,逐漸從集體經濟制度的人民公社轉變為股份有限公司,長海縣獐子島投資發展中心作為公司的第一大股東,享有公司30.76%的股權,這一發展中心由鎮政府成立,成立的初衷就是作為獐子島眾多漁民的代表來行使股權,但是島民在其中只享有分配利潤的權利,并不能直接享有決策權。此外,公司開展的許多業務也都與其股權結構存在沖突,獐子島計劃不斷擴大市場規模,甚至將業務開展到海外,進軍國際市場,這與公司成立時想要提高島民的基本生活水平的目標以及集體經濟的本質相違背。而且公司的股權過于集中,更容易出現決策失誤和大股東凌駕于控制之上的情況。
3.1.2盈利能力狀況不佳
從獐子島2013年到2019年的凈利潤來看,獐子島的盈利能力存在很大的問題,除了2013年、2016年和2018年盈利外,其余幾年皆是虧損的,而且盈利的金額也不大,只能算得上是微利,2014年和2017年的虧損則金額巨大,尤其是2014年了11.95億元,當年就是發生了扇貝跑路事件,企業的存貨損失慘重。國家為了提高上市公司的整體質量,使得公司時刻關注存在的經營管理問題,所以規定若一家上市公司連續3年虧損,就會被強制退市。獐子島在2014年和2015年都虧損了,所以在2016年就被實行退市風險警告,股票名稱也被迫戴上了帽子,但在2016年的年報中顯示,公司本年凈利潤為0.76億元,扭虧為盈,成功摘帽。這就是典型的盈余管理行為。
3.1.3存貨跌價準備計提不當
通過觀察下表可以發現,獐子島每年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是不穩定的,尤其是2014年發生扇貝跑路事件后,公司直接計提了3.11億元的存貨跌價準備,這也是獐子島2014年嚴重虧損的原因。這說明了存貨跌價準備的計提可以直接影響到一家企業的盈虧。2015年,獐子島在計提存貨跌價準備的同時也轉回了一定金額的存貨跌價準備,但本期存貨跌價的總計數仍然為正。2016年又對2015年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進行了轉回,所以2016年呈現了微利的局面。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2017年至2019年,這幾年也出現了大額的存貨跌價準備計提和轉回的現象。所以獐子島在2017年又巨虧,而在2018年又實現了小額盈利。從中明顯能夠看出獐子島在通過不斷計提和轉回存貨跌價準備來進行盈余管理,避免了被退市的嚴重后果。
3.2獐子島進行盈余管理的動機
3.2.1資本市場動機
獐子島進行盈余管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資本市場動機就是一項很重要的因素。獐子島在2014年巨虧之后,公司的形象受到了極大影響,降低了投資者的投資信心,不利于企業融資來實現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公司原本打算實施的股票定增計劃也被迫延遲到2015年。只有公司的經營狀況在定向增發股票前呈現出良好的發展趨勢,才能吸引到更多的投資者。2014年巨虧后,公司在2015年限售期結束后很可能會比上一年的凈利潤高,等待股價上漲后投資者便可賺取大量利潤。所以2015年公司又增加了許多優質的投資者。
3.2.2政治成本動機
獐子島是一家被公眾所看好的農業類上市公司,政府對于農業類企業往往會給予一定的補助,希望能促進他們的發展,當他們面臨財務困境時,也會伸出援助之手。獐子島在2014年計提大額存貨跌價準備后,虧損嚴重,因此政府給予了大量補助,2014年和2015年都獲得了營業外收入,公司的現金流入增加。在2016年盈利后,政府給予的補助顯著減低。獐子島通過盈余管理行為就獲得了政府大量的現金補助,這也是其進行盈余管理的一大原因。
3.2.3契約動機
上市公司的管理層為了實現股權激勵計劃,也可能會進行盈余管理,這就是契約動機。獐子島在近些年來共制定了兩次股權激勵計劃,但都未能成功實施。第一次是在2011年,這一計劃的考核年度為3年,并在每一年末進行考核,獐子島在2010年的凈利潤增長率超過了25%,且凈資產收益率也符合了目標值的要求,但隨后的兩年都沒能達到目標,這一股權激勵計劃也最終被迫終止。第二次股權激勵計劃的實行是在2015年,而2014年剛好是巨虧的一年,這很容易讓人想到獐子島是有意地通過盈余管理行為來壓低2014年的利潤,使得2015年更容易達到股權激勵計劃所設定的目標。但是由于獐子島的盈利能力存在嚴重問題,雖然在2016年實現了微利,但凈利潤卻仍然低于3億元,股東原本已經獲得的可行權數量期權也無法實現,最終只能被注銷。獐子島的管理層企圖利用“洗大澡”來進行股權激勵,可是盈余管理行為并不能使公司的財務報表一直保持良好的狀態,所以兩次股權激勵行為都以失敗告終。
4.結論及建議
4.1結論
通過盈余管理來提升公司的業績從短期來看也許是有效的,但是要靠盈余管理來維持公司的長期穩定發展是不現實的。曾經有“海底銀行”之稱的獐子島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作為農業類上市公司中的領軍企業,獐子島的股票曾經廣受各類投資者的青睞,可是近幾年接連發生的“扇貝跑路”事件卻著實讓人大跌眼鏡,投資者對于獐子島的信任大不如前。因此要嚴加防范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為,才能保護廣大投資者的利益。
4.2建議
4.2.1優化上市公司的內部控制
獐子島能通過存貨跌價準備的計提和轉回來改變公司的盈虧,這反映出了公司內部控制不完善的問題。因此,公司內部的所有員工尤其是管理層,要加強對減值問題的監督,提高對減值跡象的判斷能力,完善減值標準的設定,對于存貨跌價準備的計提和轉回,要逐級審批,只有存在充分適當的證據時,才能計提減值,以此防范盈余管理行為的產生。
4.2.2完善各項減值準備計提的會計準則
現有的會計準則雖然已經比較全面,但是仍存在不少漏洞,給許多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為留下了空間,因此,必須要完善關于各項資產減值準備計提的準則,對于不同行業類型的公司,可以制定不同的標準,不給公司進行盈余管理留下可乘之機。
4.2.3提高審計部門的工作質量,加強審計監督
獐子島之所以能反復利用減值準備的計提和轉回來改變公司的盈虧,與審計部門工作質量的低下和審計監督的不徹底有很大的關聯。審計師一定要加強獨立性,包括形式上的獨立和實質上的獨立,時刻保持客觀公正,及時發現企業可能存在的盈余管理跡象,并及時向公司管理層或有關外部機構反映問題。
4.2.4提高資本市場信息披露質量
上市公司利用盈余管理來達到融資、避免退市、獲得政府大額補助等目的的行為都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投資者和眾多利益相關者的利益。這與信息不對稱現象的存在有很大關系,當今的資本市場信息透明度不高,信息質量的保證程度也不夠,投資者想要獲得更加有效的信息而需要付出的時間成本和資金成本較低高。因此要提高資本市場信息披露的質量,促進投資者做出更加明智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