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子建



摘要:在新經濟發展過程中,對系統性金融風險和單個風險進行有效的規避和防范是促進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重中之重,但由于我國技術水平、經濟條件、監管能力等方面條件有限,尚未形成較為完備、系統和科學的系統性金融風險防范機制和監測體系[2]。因此,本文通過綜合指數法對我國2010年到2015年期間系統性金融風險進行簡略的測度,以此監測我國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發生概率和把控水平。結果表明,我國雖然在部分市場主體上系統性金融風險發生的概率較大,且呈上升的趨勢,但總體來看我國系統性金融風險發生的概率較小,且測試結果與我國經濟實際發展狀況相對吻合。
關鍵詞:綜合指數法;金融市場;系統性風險;風險測度
一、系統性金融風險與綜合指數法的相關概論
(一)系統性金融風險
目前在國際上對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定義主要分為四類:第一,從系統性金融風險危及范圍大小來看,系統性金融風險可以威脅到整個金融市場的穩定性和宏觀經濟;第二,從風險傳染的維度來看,系統性金融風險可以通過單一的“非理智”事件進而影響到一連串的主體或者整個金融市場,如多米諾骨牌效應般“牽一發而動全身”;第三,從金融的功能來看,系統性金融風險可以被視為突發事件,待到時機成熟時可以引發整個金融市場的信息阻斷,從而導致金融功能暫時性的喪失;第四,從系統性金融風險對實體經濟的影響來看,系統性金融風險是單個沖擊事件造成部分金融市場造成巨大經濟損失、發展信心崩潰等方面的影響,甚至直接阻礙整個實體經濟發展[1]。
(二)綜合指數法
綜合指數法是在設置一套合理、可行的評價指標體系和確定評價基準的基礎上,將評價指標的實際值和標準值進行客觀的比較,并計算出各個評價指標的個體指數,然后按照各評價指標在整個指標體系的大小值進而確定權數,最終得出結論[5]。
二、指數構建和選擇
(一)轉軌時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內部成因
我國系統性金融風險成因主要分為內部和外部兩大因素,而實踐表明內部因素誘發系統性金融風險發生的影響最大,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第一,資本市場主要以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為主體,大部分的融資服務提供都被銀行壟斷,導致融資結構不合理;第二,隨著金融科技的迅猛發展,金融運營工具也在不斷創新,并且各個行業的界限日漸模糊,混合經營已經成為了當今金融市場發展的潮流,但相應的法律法規和監管體系并未完善,存在巨大的監管空白;第三,影子銀行不斷發展,各種各類的融資活動交互聯結,促使整個金融體系更加復雜化;第四,隨著信貸融資服務的不斷拓展,道德風險成為牽制融資服務的主要障礙。
(二)基本指標的選擇
影響我國系統性金融風險發生的成因來自方方面面,轉軌經濟體中的金融系統性風險也呈現不同的特征。因此,結合我國現處的經濟發展階段和當前的金融系統特點,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對指標進行篩選:一是銀行等金融機構運營甚至倒閉風險;二是金融市場風險;三債務風險向金融系統轉移[4]。將上市的金融機構作為研究標的。考慮到我國金融市場的發展水平和條件有限,獲取眾多統計指標的數據具有一定的制約性,因此本文將實體經濟、金融市場、經濟結構和國際貿易作為主要指標,并構建出反應各自風險特點的基礎指標體系。
通過借鑒參考文獻[2]的研究結果,本文將選擇2010-2015年的數據作為主要研究對象,具體見表1和表2。
由表2可知,我國金融市場從2010年第一季度到2015年底4季度期間,從總體來看,我國系統性金融風險發生的可能性較小,整體金融市場處于中低度風險狀態。綜合指數均小于0.5,并且數值最大的時間區間為2011年6月份,CISS指數為0.340989??v觀2010年到2015年CISS指數走勢來看,可將2010-2012年和2013-2015年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2010年到2012年期間的CISS指數都是在6月份數值最高,但隨后在9、12月數值又轉而下降。表明雖然我國在6月份系統性金融風險指數有所上漲,受國家宏觀政策影響,將貨幣政策根據金融市場發展狀況進行微調,促使我國經濟環境較為穩定,系統性金融風險在可控狀態。
第二階段,2013-2015年期間CISS指數變化幅度較大,說明我國進入了前期刺激政策消退期,金融市場經濟結構正在轉型升級期,導致市場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誘發系統性金融風險發生,整個金融市場處于動蕩不安的狀態,應到盡快采取相關的風險規避和防范措施阻止大規模的系統性金融風險發生。
從表3來看,4個主要市場部門中金融市場總體的CISS指數最小,其中指數最大值為0.602538,僅在2015年9月份數值超過0.5,而經濟結構的CISS指數最大,并且從2010年到2015年的CISS指數都高達0.8以上,處于高風險狀態,說明我國經濟結構極其不合理,并且當前的經濟結構無法適應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系統性金融風險發生概率極高,并且發生期限長、涉及范圍廣、破壞程度大。而實體經濟和國際貿易數值總體博波動范圍在0.5-0.7之間,CISS指數均超過0.5,表明我國實體經濟和國際貿易在具體的發展過程中,仍然存在著較大的系統性風險,并且國際貿易跨越范圍廣,一旦發生破壞程度較強的系統性金融風險,將會危及到整個國際的市場經濟,因此我國必須加強對國際貿易和經濟結構的管控和調整,不斷提升我國系統性金融風險規避和管控能力,從而為整個市場經濟發展營造和諧、安全的經濟環境。
結束語:總而言之,金融市場是一個十分復雜的系統,不斷受內部和外部因素影響,并時時刻刻處于變化之中,因此所伴隨的金融風險也在不斷變化[3]。為加強對系統性金融風險的防控能力,必須強化對各個市場主體的管制和監督,完善系統性風險監測體系,以此更好的推動我國市場經濟健康、長久發展。
參考文獻:
[1]張瑾."基于金融風險壓力指數的系統性金融風險評估研究."上海金融 .(2012):55-59+119.
[2]阮湛洋.我國系統性金融風險指數的構建與測算——基于CISS綜合指數方法[J].浙江金融,2017(5):16-22.
[3]劉亞,張家臻.中國銀行業系統性風險水平測度與監管——基于綜合指數法的實證研究[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8, 045(005):21-26.
[4]吳康成,朱敏."中國系統性風險測度——基于中國金融體系的研究."財會學習 .(2019):166.
[5]丁鑫.西部后發地區城市商業銀行系統性金融風險測度——基于綜合指數法的分析[J].金融理論探索,2020, No.190(02):72-82.
[6]屈劍峰."基于綜合指數法的金融系統性風險測度."會計之友 .(2020):105-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