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薇
摘要:企業國有產權管理是促進國有企業健康持續發展的基礎性、樞紐性、戰略性工作,在國企國資改革工作中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闡述了加強國有企業產權管理的重要意義,研究分析了產權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提出了加強產權管理的思路和措施,希望對提升國有企業產權管理水平提供借鑒和依據。
關鍵詞:國有企業;產權管理;思路和措施
產權管理作為國有企業的一項核心業務,是促進國有企業健康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性工作,是國有企業與非公有制經濟合作、同資本市場有效對接的樞紐保障,是推動優化國有資本布局的關鍵環節,在國企國資改革工作中具有重要戰略性意義。加強國有企業產權管理,提高資產運營效益和控制能力,建立健全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體制和現代產權管理制度,為國有經濟充分發揮影響力和控制力奠定堅實基礎。
1.國有企業產權管理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1.1產權管理意識淡薄
國有企業的產權屬于國家,在實際經營管理中,部分企業存在“重經營,輕資產”的情況。企業在國有產權管理工作中,僅看重短期的經濟效益,對資產產權沒有進行有效合理的規劃,長期來看將會造成閑置和流失。同時由于資產產權核算機制的缺乏和滯后,閑置和流失的資產產權難以有效統計,將會進一步加劇企業國有資產產權的損失。
1.2國有資產產權登記不及時
國有資產產權登記是國有企業產權管理的一項日常性、基礎性工作,工作量大、涉及面廣,其經濟價值較難直接體現。因對產權登記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充分,部分企業內部職責不清,沒有設立專職部門和專職人員負責產權登記,從而導致產權登記不能及時、有效、準確的開展,嚴重影響了產權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1.3國有資產產權交易不規范
企業國有資產產權交易是實現國有產權有序流轉、保值增值的重要手段,是更好的促進調整完善國有經濟布局的重要方式。根據有關規定,國有產權交易行為要嚴格按照決策程序進行審批,在完成清產核資、財務審計和資產評估的基礎上,合理確認轉讓底價,嚴格執行公開進場交易程序。但在實際操作中,可能因交易條件披露不充分、受讓方資格設置不合理、交易信息不對稱、監管手段弱化等問題,從而導致轉讓價格不能真實反映其市場價值,影響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
2.加強國有企業產權管理的思路和措施
2.1加強組織領導,發揮職能作用
設立負責企業產權管理工作的主要職能部門,產權管理職能部門要切實行使對產權管理統籌組織的職責,研究推進落實強化產權管理的相關工作。企業財務、投資、法律及風險等其他部門要配合協調解決好加強產權管理工作可能出現的有關問題。明確專人負責產權管理工作的各個環節,確保工作層層分解,責任落實到人。
2.2健全制度建設與考核評價
根據國家和地方關于國有企業產權管理的法律、法規和制度,針對產權管理工作的各個環節,結合企業實際,建立健全本企業的產權管理制度和考核評價體系。一是在公司章程中明確產權管理重大事項的決策流程和權限,確保股東會、董事會和經理層在產權管理工作中上下統一、權責明晰。二是按照依法合規的原則,建立完善國有資產產權登記、產權轉讓、資產評估、資產出租等產權管理基本制度和操作規范。三是建立考核評價體系,實施激勵約束機制,進一步提高和調動產權管理人員盡職履責的積極性。
2.3一是加強產權登記,打好工作基礎
國有資產產權登記能夠全面、真實、及時體現企業的資產分布及變動情況,是國有企業產權管理工作的基礎。二是嚴格資產評估,實現保值增值。資產評估明確了國有產權的市場價值,是實現國有資產有序流轉、提質增效的重要基礎工作。三是規范產權轉讓,確保依法合規。企業應嚴格按照“應進必進、能進則進”的公開進場交易要求,規范企業資產進場交易行為,確保資產交易依法依規順利進行。
2.4完善對投資企業的產權管理方式
對不同性質的投資企業進行分類管理。通過對全資、控股、參股企業管理模式的研究,結合實際分別制定全資、控股、參股企業的管理辦法;既要區分全資、控股、參股企業的不同特點,又要把握好協同與聯動,形成適合企業科學發展的產權運作管控體系。對全資或控股企業,主要是“管戰略”和“管決策”,即全資或控股子公司的經營戰略和決策程序要服從于企業集團的產權業務總體發展戰略規劃和重大事項決策管理。對參股企業,主要是“管權力”和“管收益”,即企業集團要保障在參股子公司的股東代表權和管理層參與權,以及及時獲得重大信息和分紅派息等。
2.5加大人才保障
不斷完善人力資源管理制度,優化產權管理人才隊伍建設。通過加大緊缺人才的吸納力度和注重年輕干部的培養使用,為企業產權管理的精細化、信息化提供強大的人力支撐。同時組織產權管理業務培訓,指導協助相關人員不斷提高產權管理履職能力和業務水平。
2.6構建產權管理信息化
逐步構建完善企業產權管理信息系統,探索運用信息化手段,進行產權管理基礎信息與經營數據的錄入、統計、分析和整合。充分利用信息及數據整合分析的成果,推動存量的優化重組和調整布局、研究增量的投資方向和規模、指導資本的退出時機和方式等,有效提升產權管理的效率。
2.7加強監督和檢查
設立產權管理監督檢查工作小組,加強日常監管,定期或不定期深入現場,督促、協調和解決產權管理工作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3.結語
產權管理是國有企業管理的重要環節,是國資監管的重要途徑,是調整國有經濟布局的重要手段。通過國有企業產權管理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可以看出,為了加強國有企業產權管理工作,企業要加強組織領導、發揮職能作用,健全制度建設與考核評價,嚴格規范產權基礎管理業務,完善對投資企業的產權管理方式,加大人才保障,構建產權管理信息化,加強監督和檢查,從而實現國有產權的有序流轉和保值增值,實現國有企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甘小軍、潘永強,國有企業產權改革的理論問題研究,財會月刊,2018年13期
[2]樊慧,國有企業產權管理工作的關鍵點分析,現代經濟信息,2018年
[3]張靜,國有資產產權登記管理工作分析,現代國企研究,2019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