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鵬
摘要:在博物館中有很多可以用于開展教學活動的教育資源,教師可以對其進行充分的運用,積極地開展博物館研學活動,讓學生能夠在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中開拓自己的視野,在欣賞博物館有關的事物時培養自己的愛國主義情懷,讓自己能夠在日常活動中積極主動地宣傳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本文圍繞博物館研學實踐課程的設計與細節展開論述,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鍵詞:博物館;研學實踐;課程設計;細節
前言:
作為向民眾開放的公共機構,博物館有助于學生培養自己的愛國情感。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可以對于博物館的資源進行利用,讓學生能夠在參觀博物館的同時能夠體驗研學帶來的樂趣,這對于學生的成長有一定的幫助。但值得注意的是,研學課的開展不能流于形式,下面筆者從實踐課的設計和細節兩方面入手進行分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博物館研學實踐課程的設計環節
首先,教師應當明確博物館研學實踐課程的教學目標,要認真思考學生需要通過該課程學習到的知識,學習到的能力,讓學生能夠有較為全面的發展。其次,教師應當思考自己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能夠層層深入地達成學習目的。
導入課程:教師應當對于導入課程進行設計,讓學生能夠在課程開始的時候便對課程產生興趣,將這作為學生學習的內驅力。比如教師可以應用啟發式的提問,通過詢問博物館的文化內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當學生的的好奇心被調動了,他們的注意力也就集中了,這對于開展之后的教學任務有一定的幫助。值得注意的是,導入課程的時間并不需要很長,大概2-3分鐘即可。
對于場景進行較為詳細的講解:研學課程的本質是學習,但是教師也不能夠采用講解詞。因為在多姿多彩的博物館展品當中,學生很容易就會分散自己的注意力,而不能夠很好地聽取教師的講解。因此,教師可以采用聲情并茂且略帶夸張的講授方式進行開展,在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同時向學生進行提問,激發他們的探索欲望。這樣,他們才能夠在探索的過程中有目標,才能夠在研學課程中有所收獲。
例如在講解相關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結合著歷史史實開展,在消除學生歷史誤區的同時讓學生能夠較為全面地了解歷史。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增強對于歷史的認識,能夠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增強自己的愛國情感。
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探索:教師在開展教學任務的過程中不能僅僅停留在較淺的層次,應當引導學生進行較為深入的思考,讓他們能夠在理清自己思路的同時獲得精神上的收獲。畢竟博物館展品都是屬于過去的事物,學生并不能夠有效地對其進行理解接受,這就需要教師在開展教學任務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提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在發散思維的過程中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量。與此同時,教師也應當鼓勵學生進行提問,在活躍氛圍的同時增強活動的趣味性,讓學生能夠更好地開展學習活動。
引導學生進行實踐體會: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博物館的教學資源,讓學生能夠通過實踐活動增強自己的體會。例如觀看博物館中的3D電影、參與能夠親手參與的項目等。當然,學生還可以通過穿上服飾,表演相關的歷史時間增強自己的參與感。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再是被動接受知識的群體,而是把握知識的群體,他們能夠更深刻地體會歷史,更能夠珍惜當下的幸福生活。
鼓勵學生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在研學將要結束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從而營造良好的氛圍,讓學生能夠在表達自己觀點的時候加強影響,能夠在聆聽別人觀點的時候學習到更多的知識。這對于提高學生的研學效果有一定的幫助。
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教師在學生分享完自己的感受之后可以向學生提問,這時的提問應當是更有深度的,對于學生的人生有所啟發的,之后讓學生帶著問題結合著自己之前的人生經歷或者是自己以后的人生經歷進行較為深入的思考,這對于拓寬學生的人生道路有一定的幫助。
引導學生進行回顧和總結:教師在活動結束的時候可以對于本次研學活動進行總結,可以是以幾句話的形式或者是讓學生通過自己的筆記錄的形式進行總結。在總結的過程中應當注重突出重點,讓學生能夠有所收獲。
二、博物館研學實踐課程的注意細節
博物館研學活動成功的關鍵在于教師是否注意到活動開展的細節,因此,教師在設計活動環節的過程中應當注重對于細節的思考,以下是筆者的幾點思考:
研學活動的開展要結合學生的需要:教師應當一改單一的講述形式,讓學生能夠擺脫被動接受知識的處境,而是應當采用多種方式相結合的形式讓學生能夠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或者教師也可以減少自己講述的時間,將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讓他們能夠自主安排,實現自己的個性化發展。博物館應當是他們自由發揮的場所,而不是學生沉默的場所。
教師應當明確自己和學生的角色定位:教師應當在開展研學活動前明確自己的角色定位,能夠以較為熱情和飽滿的狀態飾演好“導游”的角色,同時應當注重自己的用詞,讓學生能夠在教師激情滿滿的授課過程中享受研學的樂趣。與此同時,學生也需要明確自己的定位:自己不是被動接受知識的群體,而是通過實踐活動加強對于知識理解的群體,因此,學生應當讓自己在活動中更多地發揮自己的個性,從而提高自己學習的效果。
教師應當注重和學生的互動:教師在設計研學過程的時候應當注意同學生進行較多的互動,可以采用詩歌對聯的形式或者是分組的形式,讓學生能夠在參與的過程中加強對于知識的列。與此同時,教師應當對于學生的表現進行鼓勵,讓他們能夠激發自己的參與熱情,從而能夠有效提升教學的質量。
總結:
總而言之,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當注重學生的體驗,讓學生能夠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真切地感受學習帶來的樂趣,同時能夠通過親身實踐感受博物館背后的文化底蘊。與此同時,教師要想更為充分地利用博物館的資源,就需要對于研學的設計環節和細節進行注意,讓學生能夠在研學活動中收獲更多的知識,能夠對于他們未來的人生有所啟發。
參考文獻:
[1]袁航敏.開發博物館課程讓學生在研學旅行中開展深度學習[J].文物鑒定與鑒賞,2020,(1):143.
[2]王瑛.公共文化空間視角下博物館研學旅行研究[J].神州,2020,(36):19-20.
[3]劉磊.試論博物館研學旅行與館校合作的有效結合[J].卷宗,2020,10(19):32-33.
太原市示范性綜合實踐基地? ?03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