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秋芳
【摘要】家庭與父母被認為是幼兒心理發展的重要環境和影響力量。本論文試圖通過家庭環境、父母的教養方式對幼兒心理發展的影響做研究,解釋影響幼兒心理發展的家庭因素,了解什么樣的家庭環境和父母教養方式能更好的促進幼兒心理的發展,以便挖掘影響幼兒心理發展的深層次家庭因素,為幼兒心理的全面發展創設一個最適宜的家庭環境。
【關鍵詞】父母 教養方式 幼兒 心理發展
一、父母教養方式對幼兒社會化發展的影響
根據心理學的研究,基本上存在四種家庭關系,因而就有四種家長教養方式。第一種,專制型。第二種,放任型。第三種,民主型。第四種,溺愛型。
(一)專制型。父母使用大量的命令和威脅但是很少講道理,要求孩子絕對服從自己,孩子的自由是有限的,父母希望他們按照自己為其設計的發展藍圖去成長,這種環境長大的孩子缺乏社會責任感。
(二)放任型。父母對幼兒的行為與學習不感興趣,也不關心,很少去管幼兒。小時候交給保姆或父母,上學了交給老師,長大了交給社會。這類父母存在著典型的角色問題,他們或性格內向或缺乏權威意識和責任感或社交能力差。
(三)民主型。父母以合理、溫和的態度對待孩子,他們站著引導和幫助的立場,設下合理的標準,并解釋道理。既尊重孩子的自主,又堅持自己合理要求。既高度控制孩子又積極鼓勵孩子愛生活,愛自主。
(四)溺愛型。父母一般很少向子女提出要求或施加控制, 對幼兒的愛缺乏理智和分寸,即使子女提出過分的要求, 往往也采取“聽之任之”的態度。這一類型的父母對子女懷有過多的期望與愛, 為幼兒提供無微不至的幫助和保護但是卻忘記了幼兒社會化的任務,對幼兒百依百順、有求必應、姑息遷就、慫恿包庇。對幼兒不合理的要求與缺點既不制止,也不糾正,幼兒是家庭中的小霸王,可以無拘無束,任性胡為,父母為了幼兒可以犧牲自己的一切。
二、父母教養方式對幼兒心理的影響
(一)專制型教養方式對幼兒心理的影響
專制型教養方式下的幼兒經常處于被動、壓抑狀態,缺乏自制能力,往往會形成兩種截然不同的個性:一種表現為順從、懦弱、缺乏自信、自尊、孤獨、性格壓抑,心理自卑,遇事唯唯諾諾,缺乏獨立判斷和處理的能力;另一種表現為逆反心理強、冷酷無情、有暴力行為。通常幼兒在學習方面處于被動,成績很差。
(二)放任型教養方式對幼兒心理的影響
放任型教養方式下的幼兒容易形成冷漠、自我控制力差、易沖動、不遵守紀律、具有攻擊性、情緒不安定等不良的個性特征,使他們在青少年時期很容易發生不良行為問題。由于與父母之間的互動很少,這種成長環境中的幼兒出現適應障礙的可能性很高。他們對學校生活沒有什么興趣學習成績較差,并在長大后表現出較高的犯罪傾向。也有許多幼兒表現為性格內向、情緒不安、對人冷淡、缺乏理想。與人交往產生挫折后,易產生對立、仇視情緒,從而發生侵犯行為。
(三)民主型教養方式對幼兒心理的影響
民主型教養方式最有利于幼兒的成長,在這種家庭教育下成長的幼兒,易于形成健全的個性,身心發展都會比較健全,自我接納程度比較高,自信心比較強,容易形成敢想敢說敢干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求知欲高、好奇心強并極具創造性。可以這樣認為,與民主型父母對應的是性格積極、友好的幼兒。
(四)溺愛型教養方式對幼兒心理的影響
長期的溺愛型教育方式會導致幼兒形成極度懶惰的作風,自理能力極差,養成對旁人指手劃腳、一切以自我為中心,不求進取的不良個性。這種撫養方式下成長起來的幼兒表現得很不成熟,自我控制能力差,當要求他們做的事情與愿望相背時他們幾乎不能控制自己的沖動,常以哭鬧等方式尋求即時的滿足,對于父母他們也表現出很強的依賴和無盡的需求。
三、父母如何建立良好家庭教育方式的策略方式
(一)提倡民主型家庭教養方式
民主型的家長以合理、溫和的態度對待幼兒,他們站在引導和幫助的立場,既尊重孩子的自主、生活,又堅持自己合理要求。唯有民主的父母才能培養幼兒健全的自我,在這種家庭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從小被尊重又不缺乏父母的引導和要求,往往成為最愛愛生活而自信的人,可以肯定地說民主型的教育模式對所有幼兒的心理發展都是有益的,所以我們提倡民主型的教養方式。
(二)培養幼兒健全性格
人的性格不是天賦的,而是在生活中逐漸形成的,其中家庭環境和家庭教育又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家庭和睦,父母勤儉,熱愛勞動,幼兒就容易形成誠實,愛勞動責任心強的性格。家長過分溺愛和放任,會使孩子膽小、幼稚、任性、嬌氣、自私。要培養幼兒的健全性格,首先不要訓斥、打罵孩子,即使幼兒有了錯,或者能力較差,也應該尋找原因,“對癥下藥”減輕幼兒的心理壓力。因為拳打腳踢的心理創傷,這種創傷有時是難以彌補的。但是對孩子也不能過于溺愛,不能事事都替幼兒去做,使孩子養成依賴性。溺愛播下的是甜蜜的種子,收獲的確是苦澀的果實,身教重于言教。
(三)建立良好的家庭環境
1.幼兒在家中應受到父母和其他成員的關心的疼愛。
2.家庭要有一種寬松、和諧、友愛的氣氛。
3.要放手讓幼兒獨立去生活和實踐適當參加一些體力勞動不要什么事情都包辦代替。
4.發現珍惜幼兒的好奇心。
5.要及時經常引導和教育孩子學習文化科學知識,要利用各種機會,各種玩具,各種場合教育,擴大孩子的知識。
四、總結
從上述幾個方面可以看出,父母教養方式對幼兒的心理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幼兒的生活范圍較小,早期影響幼兒心理發展的主要因素來源于父母,父母的態度和教養方式不僅極大地影響幼兒的智力發展水平,而且影響幼兒的個性發展、道德品質和心理健康,父母應不斷提高自身的素養,通過較為正確的教養方式給兒童施加積極的教育影響,為他們將來的發展做好心理上的準備。幼兒心理發展是一個極其復雜的動態過程,它受到來自遺傳因、自然環境、社會因素、家庭因素、學校因素和個體因素等多方面的影響。而家庭是幼兒最早接受教育的場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如何綜合運用家庭諸因素促進幼兒心理發展,為幼兒心理的全面發展創設一個最適宜的家庭環境,才是本文討論該問題的目的所在。
參考文獻:
[1]俞國良.辛自強.社會性發展心理學[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2]陳幗眉.馮曉霞.龐麗娟.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德化第二實驗幼兒園 福建省泉州市 36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