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彥
【摘 要】進入新時代,“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呼喚契合時代發展的 “新時代教師”?!靶?時代教師”是對時代精神敏感的教師,是內含 “現在性、未來性、生命性”育人價值的教師, 是理實共在和 “生命自覺”的教師?!靶聲r代教師”應有之意涵表現在多個方面,師德風范、理 念底蘊、功底基礎、理想情懷等是比較基本而又突出的表現。
【關鍵詞】教育現代化; “新時代教師”; 特質內涵;
進入 21 世紀以來,世界范圍的教育變革如 潮流涌動,主要國家的教育改革進入了一個持 續與深化的重要階段。我國教育改革開展 40 年 來可謂 “轟轟烈烈”,無論教育行政人員、教育 產業投資人,還是教育研究者、教育實踐者, 甚至是普通民眾都對此投入了極大的熱情和關 注,教育改革成就也可謂琳瑯滿目、光彩熠熠。 教師作為學校教育發展的中流砥柱,也是學校 教育變革的中堅力量,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組 成即包括教師的發展。面 對 學 校 教 育 變 革 的 “現代”轉型,學校教育更加注重內涵基質建 設、更加注重變革成果的日常轉化、更加注重 整體的 “現代型”〔1〕 呈現,對教師的要求不只 是提高和加強,更是質的更新。
一“新時代教師”的基本特質
“新時代教師”的基本特質主要表現在: 是 對時代精神的敏感把握者、是具備專業發展新 理念的行動者、是教育理論與實踐的聯系人和 創造者,以及是具有 “生命自覺”的個體。 1. “新時代教師”是對時代精神敏感的 教師
面對充滿不確定性,同時又充滿機遇和挑 戰的教育變革的當下與未來,教師能夠敏銳察 覺到時代向教育發出的挑戰,這是 “新時代教 師”高素質的綜合表現之一。相較于教師的知 識素質、能力素質、研究素質等具體方面而言, 對時代精神的敏感把握更能調動教師最底層的 發展內生力,主動思考教育實踐和教育發展的 核心問題。具有時代精神敏感性的教師會重新 審思教育的本質、教育在社會和人的發展中的 地位與價值; 重新審視教人育人、成人成己的 終極追求; 重新厘定符合時代要求的教育目標、 構建實現目標的課程架構; 重新確立實施新課 程、達成新目標所需要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原則 等等。
2. “新時代教師”是具備教師專業新理念 的教師
教育現代化的核心在于 “人”的現代化, 現代人的培養自然需要現代教師,教師現代化 的關鍵在于教育理念的現代化。教師是否具有 契合時代發展要求并能引領教育發展的教育理 念,這是 “新時代教師”專業化的重要表現之 一。相對于專業知識、專業能力而言,專業理 念更為核心,更為內在和原初,理念是發展的 引領,也是知識和能力運用的指引。教育具有現在性,學生的學習生活就是其當下的真實存 在,是學生鮮活生命成長的進行時態; 教育具 有未來性,社會的發展和建設需要依靠教育培 養的人才來完成,未來的人才培養與社會發展 的未來緊密關聯; 教育具有生命性,它是生命 參與、直面生命、為了生命成長、有著生命溫 度的生命實踐活動。個體生命在教育的現在性 與未來性張力之間成就自我的價值。面對現在 性、未來性和生命性并重的學校教育,教師應 當重塑契合 “現代型”學校教育特征的教師觀、 學生觀和教育觀等。
3. “新時代教師”是教育理論與實踐的聯 系人和創造者
面對 所 謂 的 教 育 理 論 與 實 踐 的 “脫 離” “斷裂”或 “割裂”,教師不應怨天尤人、或趨 炎附會、或得過且過,而應發揮自身扎根實踐 的獨有優勢,內化理論、外塑實踐,在研究性 變革中締造自己作為 “創造者”的地位,這是 創新型 “新時代教師”的重要表現之一?!靶聲r 代教師”是作為 “理論·實踐”交互生成主體 的創造者,創造著濃郁成長氣息的生命實踐, 也創造著由實踐所滋養的富有生命力的教育理 論,更在 “創 造 著” 現代化強國建設的優 秀 人才。
4. “新時代”的教師是 “生命自覺”的 教師
教育是 “基于生命、直面生命、通過生命、 為了生命”,充滿了生命關懷和生命溫度的育人 活動,學校是充滿生命成長氣息和生命情懷的 生命場,這里的 “生命”既是教師的教育生命, 也是學生的個性生命,還是師生交往的復合生 命。“生命自覺”是教師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的 融合表現之一,具有 “生命自覺”的教師應首 先是 “明自我”,明晰自我生命價值與教育價值 的融合統一; 二是 “明他人”,明晰學生生命成 長與教師自我生命發展的同在性,主動承擔起 協助學生生命成長的責任; 三是 “明環境”,明 晰所處環境 ( 特別是學校環境) 對于師生生命 發展成長的價值性。
二“新時代教師”的應有意涵
1.師德風范: 根本在教師仁愛之心
師德風范是教師之為教師的靈魂,保證立 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落地就需要教師首先保證師 德垂范,教師的仁愛之心是內在根本。立 “德” 路徑千千萬,德育課程、課程德育、道德實踐、 道德判斷……能夠外化于行首先要內化于心, 一朵云的推動、一棵樹的搖動首先需要一個靈 魂的喚醒,一個靈魂的喚醒需要的是另一個晶 透的靈魂。師者,不只是傳道授業解惑,更是 “世范”,因此強調師德垂范不僅是言傳身教, 更內在更核心的是熏染陶冶,是生命浸潤,是 對學生的愛、對成長的愛、對教育的愛。 “‘仁愛’是一種博大而深邃的情懷,是人 類的最高美德” ,馬卡連柯也說,愛是教育的 基礎,沒有愛便沒有教育。教育歷來是人的主 場,人非物、非動物,理性、良知與情感是人 區別于物、自居生靈之首的內在規定性,因為 有了理性、良知與情感以及代際間的靈肉交往, 教育才有溫度,而迷戀人之成長的教師仁愛使 得教育更增添了熱度?!皭凼侨酥?,是使人得 以誕生的力量” ,教師的道德核心在仁愛,教 師的仁愛之心在育人、在成人。具體而言,在 于尊重學生人格、理解學生差異、關心學生成 長、給予學生期望、激勵學生進取、寬容學生 試誤、發 現 學 生 生 長 點、激發學生內生力, 等等。
2.理念底蘊: 創造性、共生性與價值性
創造性。知識傳授、能力規訓是教師日常 工作的重要內容,也是教書育人的重要構成, 但不能將此視為教師工作的全部,更不應當視 作教育工作的終極目標。具有創造性的教師才 能開展創造性的教育教學,進而才能培養出創 新型人才。具有創造性的教師首先應具有創造 的意識,創造意識使教師反思、調整自己的教 育教學實踐,創造意識使教師致力于營造具有 創造性的教育教學氛圍,創造意識促進教師開展激勵學生主動性的教育教學活動; 其次應具 有創造的能力,這就要求教師要掌握教育前沿 思想、學科前沿知識、教學前沿技術方法等, 并能夠將這些思想、知識、技術方法等有機地 融入到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中; 最后應具 有創造的精神,“新時代教師”的創造性不只是 著眼于教師自身,關鍵還在于所要育成的學生, 師生的交往更重要的是精神交往和心靈交往, 需要教師的以身作則、潛移默化、熏陶感染、 陶冶敞亮,教師工作和職業的本質應當是以自 我精神生命促進人的精神生命成長。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40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