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成為各個學科教師教學的重點。而小學科學是以實驗作為基礎的教學科目,實驗的目的是讓學生在親身參與的情況下,探究大自然中的現象,分析產生不同現象的原因,提升自身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經過多年的教學改革,小學科學實驗教學也逐漸受到了重視和關注,但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處,本文以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改進與創新為主要內容展開討論。
關鍵字: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改進創新
引言
小學科學教學中通過科學實驗可以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將學習到的知識內容實踐到實際的生活當中。科學實驗開展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能夠通過觀察實驗現象得出結論,從而使學生形成自身對事物的認知,提升自己的判斷能力。但在目前的小學科學教學中,科學實驗并未發揮出應有的價值和意義,本文從小學科學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為出發點,探究小學科學教學革新的方式。
一、小學科學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強調實驗結果,輕視實驗過程
在實際的科學教學中,部分教師仍然存在重結果,輕實驗的現象。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分為兩部分,其一是教師因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將實驗教學也當作知識點進行講解,讓學生根據實驗答案進行探究,并沒有重視學生實驗的推導過程,擔心學生因操作不當或者其他因素沒有得到教材上的結果。這樣的實驗教學失去了科學實驗開展的目的和意義;其二是因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沒有得到充分的體現,科學實驗的開展大部分是通過教師的演示進行的實驗,學生親自參與實驗的機會比較少。長時間如此,學生也會逐漸失去對科學實驗的學習興趣。
(二)實驗設計簡單,缺乏實驗意義
在以往的科學實驗教學中,很多內容都是在教師的演示下開展的實驗。部分科學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只是選擇一些較為簡單的內容和研究課題讓學生進行實驗。這樣的實驗教學過于簡單,缺乏探究的意義,難以做到啟發和引導學生的實驗目的。甚至部分教師對實驗教學并不重視,認為學生只要掌握好實驗結論就可以,沒有必要開展實驗教學。因此,在科學課堂并沒有設計實驗教學,或者只是敷衍了事的教學態度開展實驗課堂。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難以發揮出實驗的作用,甚至會起到反作用。
(三)實驗準備不當,影響實驗效果
部分教師在準備實驗教學時,存在兩部分不足之處。首先是教師對實驗的安全性考慮不周,小學生生性活潑,安全意識不高,在進行科學實驗時,可能因為不規范的操作或是好奇心的驅使,導致實驗具有安全隱患;其次,由于班級人數較多,教師在準備實驗器材有所欠缺。而且由于學生人數較多,教師自身難以同時兼顧到全部的學生,從而對實驗效果造成一定的影響。
二、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改進與創新
(一)充分發揮出學生在實驗中的自主性
充分發揮出學生在實驗課程中的自主性,這一要求不僅僅是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同樣也是小學科學實驗課堂開展的前提。只有發揮出學生在實驗當中的主體性,才能激發學生的思考意識和探究欲望,從而有效的達到科學實驗開展的目的。因此,小學科學教師在開展實驗教學前,要仔細的研讀科學課本中實驗的內容,制定出適合學生的實驗方案,并考慮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在保證實驗安全和順利的前提下,提升學生的自主能力和實踐能力。
例如教師在講解青島版小學科學三年級教材中《種子發芽了》這節課程內容時,在實驗開展之前教師可以向讓學生分析種子發芽需要哪些外界因素,比如“土壤、陽光、空氣、水”等方面。并讓分成兩人或三人一組,形成對比實驗,分析種子在怎樣的環境下生長的更快,并記錄下實驗結果。通過讓學生主動的進行實驗探究,提升學生實驗的自主性,并增強學生對該知識點的掌握程度。
(二)關注學生在科學實驗中的生成性
科學實驗的開展要遵循科學精神,重視學生在實驗探究中的過程和方法,注重培養學生能夠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做出假設以及實驗探究,最終得出結論的科學思維。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除了學生自身的探究能力,教師的正確的引導也是非常重要的內容。因此,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產生一些生成性問題時,教師不應該敷衍學生,而是要讓學生能夠大膽的思考和驗證,從而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實驗的成就感。
例如,在《浮和沉》這節課程的實驗當中,部分學生在探究鉛筆在水中的浮力時,發現鉛筆在進入水中之后馬上就沉了下去。對于這種生成性的實驗現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探究這一現象產生的原因,并分析影響浮力的因素。學生提出,會不會是因為鉛筆的重量太重,水的浮力不夠才產生這樣的現象。另一個學生提出,換一個容量大一些的容器來裝水。在經過學生的探究之后,果然鉛筆可以在另一個容器里浮上來。通過生成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影響實驗的因素,從而得出結論。
(三)重視實驗器材的使用以及安全性
科學實驗的開展時實驗材料的選擇和準備是必不可少的內容,教師在準備材料時要注重材料的“適切性”,主要是指教師要選擇適合小學生的實驗材料,在保證學生安全的同時,促進實驗順利的開展。小學三年級階段的學生年齡大致在10歲左右,這個階段的學生對于新鮮的事物有強烈的好奇心,在實驗的過程中可能因為受到其他事物的吸引而忘記了實驗的進行,或者會產生危險的行為等。為了避免這種現象的產生,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實驗小組,小組成員之間產生相互監督和相互配合的作用。同時教師盡量選擇生活中較為常見的實驗材料,并在實驗課堂開始前,明確的像學生說明實驗存在危險性,盡量的規范學生的實驗操作。
三、結語
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創新離不開教師的教學理念的革新,為使小學科學實驗能夠更為有效的開展,首先教師要尊重學生在實驗中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主動的進行實驗探究。其次,教師要基于科學實驗足夠的重視,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同時也要注重實驗材料的選擇,保證實驗的安全性。在教師的引導和學生自身的努力之下,進一步提升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并增強自己的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鄭其紅. 小學科學課教學中實驗教學的創新設計探索[C]. 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智能學習與創新研究工作委員會.2020教育信息化與教育技術創新學術研討會年會論文集(三).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智能學習與創新研究工作委員會: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智能學習與創新研究工作委員會,2020:1167-1169.
[2]高志勇.核心素養下小學科學實驗創新教學探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05):269.
[3]何永秀.小學科學教學中創新實驗的策略分析[J].科技風,2020(06):66.
韓梅? ?山東淄博博山四十畝地小學? ?25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