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俊治
摘要:閱讀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它對提升高中生的語文學科素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與作用。然而,當前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仍然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因此,提高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就顯得至關重要,我們高中語文教師必須重視起來。本文針對當前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重點研究了提高教學有效性的策略,以期為提升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效率提供幫助。
關鍵詞: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效率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過程中最基礎的部分,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高中階段是學生進行基礎教育的最后一個階段,要求學生的閱讀能力在這一部分的教學中得到提升和完善,甚至是突破。因此,高中的語文教師身上有很重要的任務,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豐富課堂內容,以多樣的教學方法進行授課,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中愛上閱讀,從而使語文課堂中的閱讀教學效率得到有效提升。閱讀教學雖然在語文的教學過程中占有重要比重,但是閱讀教學需要長時間的堅持,還需要再加上教師的引導和學生的努力才能看到效果。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在堅持一段時間看不到效果后便放棄了,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一部分是因為閱讀教學短時間內看不到效果,另一部分可能是因為教師應用的教學方法不科學,導致發揮不出太大的作用。在現代化的語文課堂中,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一定要遵照科學的教育理念,圍繞學生設計教學方法,才能有效提升語文課堂中閱讀教學的效率。
一、當前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培養閱讀能力是語文課程的重要目標,根據具體的閱讀培養目標,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文本解讀,并講授閱讀方法,但是從現實中學生的閱讀能力來看,閱讀教學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例如一些學生的閱讀興趣匱乏,參與閱讀教學更多是基于教師的命令與考試的壓力,而缺乏主動的閱讀動機;閱讀方法相對單一,教師對閱讀文本的解讀更多的是灌輸與講解,缺乏與學生認知能力相符合的方法引導,使得學生在閱讀中過于盲目;閱讀教學中“知識本位”的傾向明顯,對情感價值目標的引導常常是一帶而過,沒有真正滲透到教學實踐中來,影響了學生對作品中人文情感的體會;閱讀與寫作相分離,學生的閱讀積累難以在寫作中加以靈活運用,寫作中語言匱乏、邏輯混亂,同時也體現出了閱讀能力的不足;學生課外閱讀積累不夠,對教師推薦的讀物以及課程教學目標要求的課外閱讀書籍缺乏主動閱讀興趣,閱讀習慣尚未養成,難以形成扎實、充足的閱讀積累。
1.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得到重視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指明,學生是知識學習的主體。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語文教師必須要高度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時必須依照語文教材的特點及高中生身心發展的特點,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激勵他們自主閱讀、自由表達。但是,我們所看到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作為重點的教學內容依舊傾向于課文的重難點內容,采用傳統落后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卻沒有將學生的主體地放在重要位置,其重視程度遠遠不夠。
2.閱讀教學的整體效果極不理想
學生利用閱讀教學就是為了提升思維能力,全面提高高中生的語文知識儲備量,開闊學生的信息視野,從閱讀中受到啟發,得到教育。然而,當前高中閱讀教學中,語文教師的出發點發生了偏差,只將閱讀教學看作應付學生高考的一個手段,卻大大忽略了閱讀教學的本質,使閱讀教學總是圍著高考轉,使學生感受不到語文閱讀的樂趣,根本就實現不了閱讀教學的主旨,使閱讀教學的整體效果大大降低。
3.對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的培養重視不夠
想要提高高中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其中重要的途徑就是拓展學生閱讀的知識面,增加學生的閱讀量。因為學生的閱讀能力是提升閱讀教學效率的前提保障,是實施有效閱讀教學的關鍵。提升學生閱讀能力僅僅憑靠語文教材內容的學習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拓展學生的閱讀面,讓學生進行有效的課外閱讀。然而,當前仍受重分數輕素質的錯誤理念的束縛,有的教師和家長并不支持課外閱讀,使學生人文知識的儲備遠遠不足,文學修養極其匱乏。
二、提高語文閱讀教學效率的策略
1.了解學生興趣,強化閱讀動機
興趣是形成動機的基本因素,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善于從學生的興趣點切入,激發學生的閱讀動機,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文本體會與解讀中來,從而提高閱讀教學效率。
2.注重方法指導,打好閱讀基礎
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語文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解讀文本,還應該教會學生基本的閱讀方法和技巧,以促進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提高。教師應注重閱讀方法的滲透,并通過不同文本指導學生運用不同的方法,鼓勵學生在精讀、泛讀、速讀等實踐中探究閱讀規律,提高自主閱讀能力。
3.注重閱讀體驗,激發閱讀情感
閱讀教學不僅僅是為了讓學生獲取語言知識,掌握語言表達技巧,更是為了讓學生享受閱讀的過程,在與作者的隔空對話中產生情感共鳴。在傳統閱讀教學中,出于應試的目的,教師對于閱讀過程的設計通常會忽視情感滲透,急功近利地希望學生能夠快速掌握閱讀知識,理解作者情感,而這種“揠苗助長”的方式恰恰影響了學生對文本的真實體驗,影響了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提高。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學生的閱讀體驗,將情感價值目標始終貫穿于閱讀教學全過程。
4.開闊學生課外閱讀的視野
我們所開展的語文閱讀教學,教師必須要依據教材中的文章來進行有效的閱讀教學。可是,教材上文章的信息趨于大眾化,讓高中生的閱讀視野無法實現有效的拓展,所以,任課教師需要在課堂閱讀教學中,及時而有效地引領學生投身于課外閱讀中,幫助學生選取有效的課外閱讀書籍,以這個途徑來開闊高中生的課外閱讀視野,從而有效增強高中生對閱讀書籍的欣賞及品味。那些四大名著、著名作家的文集以及小說巨匠的作品等,都可以作為學生拓展課外閱讀的可取讀物。通過課外閱讀,既可以增強高中生的知識涵養,又能夠大大提升高中生的閱讀能力。同時,在學生參加高考時,這些課外閱讀資料也可以在寫作中進行應用,這樣在實現閱讀目標的同時,也完成了寫作的要求,其作用與效果是非常大的。
參考文獻:
[1]曹永軍.高中語文有效閱讀教學策略探究[J].學周刊,2020(5):120.
[2]崔永乾.高中生語文核心素養培養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下旬刊),2020(1):98—99.
廣州大學附屬東江中學 51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