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翠
高中語文新課標的主要目標是提高語文核心素養。新課改背景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引入任務群閱讀模式,有助于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促進其語文實踐能力的提升。高中語文閱讀傳統課堂上,教學模式相對陳舊,課堂氛圍沉悶,教學效果不理想。學習任務群的引入,可使學生主動投入到思考過程中,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程度,促進語文閱讀課堂教學質量的整體提升。本文結合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情況,分析閱讀課堂上滲透學習任務群的教學策略。
一、群文閱讀的概念及與學習任務群之間的關系
群文閱讀這個概念是近幾年才流行起來的閱讀教學方式,較于傳統的語文閱讀教學,該教學模式嘗試將多篇閱讀有效的進行整合,促使師生之間圍繞一定的主題展開深入的研究討論,最后得到共識的過程。群文閱讀的應用為學習任務群提供基礎,便于學習任務群的實踐,同時兩者具有許多相似之處,也能互相促進。于課堂上開展群文閱讀教學,其中大部分教學實踐可以為學習任務群的開展提供大量經驗。群文閱讀就是通過一定的教學措施講閱讀進行有效的整合,此外學校任務群也能很好地輔助群文閱讀,將內容在涉及到的目標,資源,內容等與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結合,讓群文閱讀在語文教學中發揮更高效的效果,同樣的,群文閱讀也能對學習任務群起到進行良好的促進效果,而群文閱讀教學可以有效的通過多文本的有機結合對所學的內容實現不同維度、不同層次的深入閱讀,這會讓學習任務群科學合理的實現。
二、基于學習任務群的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
(一)借助學習任務群教學主題
學習任務群和群文閱讀是有一定的關聯性的,群文閱讀的教學目標需要符合學習任務群的設計,不僅要處理好內部之間的統籌關系,還要突出而這的差異和層次性。這對于教師的個人素養有極高的要求,在實際教學中,不僅要有效的設計學習任務群的具體單元,更要分清學習任務群的具體內容,使其在課堂教學中以閱讀專題得以體現,根據確定的主題來確定以“學習任務群、專題、議題、文本”這樣的確定結構。這樣的教學設計可以讓學生清楚的了解到閱讀教學的方向和進程,清楚的知道自己應該做什么。
例如,在教學《荷塘月色》時,教師可以將課本的主題確定為“現代中國著名作家的作品鑒賞”學習任務群。該任務群還包括《邊城》、《故都的秋》等文章結合在一起展開討論學習,不僅僅討論作者的這些作品是如何的進行景物描寫的,更要引導學生針對這些優秀的作品延伸到作者的其他優秀作品中,這樣系統的學習主題確定,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情境中。如學生們在討論中得出《荷塘月色》和《故都的秋》這兩篇文章的作者都是通過景物描寫抒發自己的個人情感,將作者的人生感悟以及性格特點融入到對景物的描寫中,讓讀者在感嘆作者技藝精湛的同時愛上文章中的美景。而類似于《邊城》、《我與地壇》這樣的故事性文章作者主要通過敘事來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其中也不乏對于景物的描寫,但更多的情感則是通過一些小事的描寫來抒發,整個故事顯得質樸優雅。在學生們的討論過程中,教師將這些作者的生平經歷以及寫作的背景融入其中就不難看出作者想要借助文字向我們傳遞怎樣的信息。經過師生之間的討論研究,讓相關閱讀教學變得有條理且緊湊,學生在學習中也得出了類似文章的分析策略,這為以后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討論之余教師也可以繼續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繼續研習這些作者的其余優秀作品,看是否與前面的人物性格有緊密的聯系。這樣熱烈的教學氛圍推動著課堂氣氛走向高潮,教師又針對性的對這些作者寫過的如《老實人》、《匆匆》、《綠》《春風沉醉的晚上》等作品進行簡要的講解,然后鼓勵學生對這些文章進行閱讀,并在后續的課堂上進行討論研究,通過討論分析清楚的知道這些作者的思想和主題,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二)利用學習任務群創設題文本
課程改革中明確指出語文教學應該具備實踐性和綜合性等特點,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該嘗試在不同的語境中組織學生去討論學習,以此來提升學生們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針對群文閱讀的特點在進行議題的設計時,主要就創設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這幾個步驟展開討論,當然議題的設計也要符合教學要求,根據課本知識進行組合文本的設計,在設計時也要充分考慮不同任務群之間的聯系。新課改之后語文課本中包含大量的議論性文章,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鼓勵其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
比如在學習《雨巷》和《大堰河 - 我的保姆》時,鼓勵學生就“人生和未來”展開討論,同時在其中引入《記念劉和珍君》以及《我有一個夢想》,針對文章中描述的內容討論作者是如何通過文章去看待人生和未來的,同時鼓勵學生將自己對人生和未來的看法表達出來,然后根據得到的幾個點進行細致的分析。在學生們分析時還可以借助多媒體課件想學生展示專業的人員又是如何通過這些文章去看待這些問題的,這些問題的討論及凸顯了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另一方面也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使其在寫作練習中有更多的想法。
如結合《六國論》、《阿房宮賦》設計以“盛衰之因”為主題的討論研究,在討論的過程中也可以融入其他的諸如《過秦論》等相關作品,針對文章中所表述的內容就國家的發展史以及作者在國家的興衰過程中所表述的情感進行討論分享,研究作者是如何通過文章鑒古諷今,又是如何通過言語表達出朝代更替中的百姓生活,在討論時教師可以加入其中為學生指明方向,保證學生們的討論議題在設定的范圍內,另外還可以給出自己的看法,激發學生發散思維。類似的組合文本設計可以是多種多樣的,討論的議題也要符合學生的思維邏輯,促進學生在可控的范圍內討論研究,幫助學生在鑒賞優秀文章的同時體會文章作者的寫作手法和情感表達,方便在未來的成長中進行合理的利用。
綜上所述,在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中可運用學習任務群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可在確定教學目標、主題文本設計、拓展教學范圍、創建師生互動的過程中廣泛應用,達到群文閱讀的教學目標。另外,教師還應深度挖掘學習任務群的作用并應用于群文閱讀中,實現教學質量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 孔令菊 . 基于學習任務群的群文閱讀教學研究 [J]. 新智慧,2019(23).
[2] 施偉敏 . 基于學習任務群的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初探 [J]. 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20(5).
[3] 張青 . 任務驅動法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以連云港市新浦中學為例 [D]. 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9.
深圳市富源學校? ?51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