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乾民 胡秀芝 周長秋
摘 要: 如今農村經濟發展已經成為國家發展戰略部署的主要方面,為此,國家還推出了一系列發展政策幫助農 村朝著現代化不斷前進。但是經濟的發展必然會在一定程度上破壞農村的生態環境,不利于農村經濟的可持續 發展。針對這種情況,國家提出了生態農業發展理念,推進新農村建設。
[關鍵詞] 農村生態環境; 經濟發展; 農業經濟
不管是農村還是城市,改進生態環境已經成為當下人們 日益關注的重點問題。對于農民群眾而言,如何在不破壞生 態環境的情況下,提高農產品產量和質量,推動農村經濟的 健康發展是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生態農業經濟作為新的經 濟增長點,不僅可以轉化農村剩余勞動力,還可以帶動農村 地區的經濟發展,具有十分廣闊的發展前景。改進農村生態 環境,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內在要求,是發展生態農業經 濟的基礎保障,也是全面提高我國農村居民生活水平的關鍵 舉措,必須互為補充、同步推進。
1 農村生態環境現狀
1.1 人口銳減,耕地面積減少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許多農民都放棄 了農業而去往城市謀生,導致農村人口流失嚴重, 無法開展高質量的生產活動。并且,城市化也在一 定程度上侵占了農村的耕地面積,使得農村耕地逐 年減少。農村青年勞動力流失,耕地面積減少,不 僅對農村經濟發展造成了極大的打擊,也會導致農 村生態環境進一步惡化。并且,農民無法進行農業 生產,生態農業自然也無法發揮出真正的價值。這 就導致農業發展停滯不前,農村經濟發展水平有所 下降。
1.2 農村人口環保理念落后
經濟水平的提高,使得農民生活環境有所改 善,但是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的不匹配,導致農民 仍然沒有樹立正確的環保理念。例如,在處理一些 生活廢棄物時會直接將它們扔入河道,不會進行垃 圾分類或者統一處理。或者將垃圾集中堆放于戶 外場地中,對周圍空氣以及居住環境帶來了極其不 良的影響。并且由于科技水平與文化水平相較于 城市都比較落后,因此在農村并沒有太多資金投入 到污染物處理設備建設上去,這不僅導致土壤污 染,也導致了水資源的污染,對生態環境保護以及 經濟發展都是極其不利的。 在耕地過程中,環保意識落后的農民為了提高 農業產量會大量無節制地使用化肥,使得土壤被化 學原料侵蝕、水體富營養化,造成水生植物大量生 長不僅污染了水體,還搶占了其他生物的生存資 源,使得農村生物多樣性進一步減少。
1.3 重化工業污染生態環境
由于我國早期重化工企業規劃布局極其不合 理,污染物處理設備水平較為低下,因此,農村工業 污染已經使得全國范圍內的耕地面積大幅度減少。 工業污水排入河流、湖泊等,導致農村水體的水質 急劇惡化,水體自凈能力喪失。被污染的水體流入 土地中,給土壤和環境帶來了極大的破壞。在我國 進入現代化以及城市化進程之后,許多化工企業在 經營過程中,為了節約成本,會將企業建設在偏遠 的農村。但是重化工業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棄 物不僅數量巨大而且污染性較強,這些未經過專業 處理的污染物排放到農村土地以及河道中,會對農 民的身體健康以及當地的生態環境產生極大的 破壞。
2 合作社引領農村發展、 壯大集體經濟體制的有效路徑
2.1 充分考慮發展需求, 打造多元化的經濟發展模式
相對于城市的發展而言,農 村地區的建設可能存在著諸多的 弊端,但與此同時,農村地區也 有優勢,那就是城市所不具有的 資源和物質基礎。在促進經濟體 制建設的過程中,農村地區方面 應當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有針對 性的打造多元化的發展模式。首 先,農村地區方面應明確經濟發 展的主導產業,為地區的發展奠 定更加有力的經濟基礎,打造更 為優質的經營管理體系,形成更 加有力的經營發展模式。其次, 如果村集體本身就有較為良好的 發展基礎,建議在構建合作社的 過程中,村集體方面能夠積極主 動的調動社會資源,將已有的土 地、資金等有機整合在一起,更 好地促進土地流轉和生產經營的 持續推進。
2.2 打造現代化合作社, 有效強化合作社的建設水平
在構建合作社的過程中, 首先需要將合作社與傳統的人民 公社區分開,建議能夠以黨組織 為中心打造更為全面的農村合作 社,讓合作社成為黨的思想傳播 的主要空間之一。村集體在構建 合作社的過程中,也可以黨小組 為主要形式,將合作社管理視為 村支部管理的一部分,讓合作社 與村集體真正的融合在一起。其 次,可以采取掛靠共建的形式, 對于發展形勢較為分散的農村地 區而言,可以將較為分散的村集 體成員以及還不具備黨組織構建 條件的合作社與鄉鎮黨組織結合 起來。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集 體方面也可以在構建合作社的過 程當中,將存在著較為密切的內 在聯系的合作社打造成為聯合 社,提升合作社的競爭力和影響 力,為村集體的發展贏得更多的 機遇。
2.3 創設良好發展環境, 促進村集體合作社共同進步
首先,農村地區方面應當 為合作社的構建創設良好的環 境,為村集體的發展贏得更為 堅實的后備力量。農村地區方 面可以通過構建典型合作社, 使之成為農村地區后續發展過 程中的引路人。其次,有效強 化宣傳水平,充分借助現代化 的媒體平臺,讓村集體能夠更 加深入的認識到構建合作社對 于帶動村集體發展所起到的重 要作用,能夠學習到更多有助 于促進集體經濟發展的知識。
3促進生態農業經濟發展的意義
3.1 農業發展的基本要求
如今,農業發展的基本要求是實現生態農業的可持續發 展,而我國農業的生產水平直接關系到我國的整體經濟發展 水平。我國綜合國力逐年提高,經濟發展突飛猛進,但農 業的基礎性地位卻不可替代,這就對我國的農業生產與發展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是確保農業生產工作順利進行的同 時,更應確保農村的生態環境不被破壞,進而實現農村生態 宜居和農業經濟健康發展。這就要求在農業生產的過程中, 必須遵循生態農業的環保理念,提高農民的生態環保意識, 進一步加大對當地生態環境建設的保護力度。
3.2 農業發展的必經階段
隨著鄉村振興建設進程不斷加快,發展生態農業經濟、 做好農業生態建設,能夠為農業農村其他工作奠定物質基 礎,也是農業發展的必然階段。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 傳統模式,會造成當地農業經濟出現不升反降、惡性循環等 一系列問題,更會嚴重影響該區域內整體經濟的均衡發展。 改進農村的生態環境,促進農業生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不 僅可以有效促進農村區域經濟均衡發展,還可以避免農業生 態失衡問題,是我國農業邁向新階段的重要標志。因此,現 代農業必須改變粗放式的生產經營模式,堅決摒棄 “大干 快上”的傳統生產理念,徹底放棄為加快農業經濟增長速 度而破壞當地生態環境的老路,走出一條適合我國國情的生 態農業發展之路。
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 ? 61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