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亞娟
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中,告狀是一種發生次數很頻繁的現象,它花費了教師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幼兒作為一個特殊的人類個體,他們的告狀行為一定有許多不同與成人的地方。那么,幼兒為什么要告狀?教師怎樣對待幼兒的告狀行為?
想要通過調查研究,研究出這些問題出現的原因,并且有針對性的提出應對的策略。4-5歲幼兒告狀是幼兒園里的普遍現象,幼兒愛告狀是一種內在需求,另外幼兒愛告狀也受其生活環境及周圍人的影響。處理幼兒告狀有時確實令人犯難,但若對幼兒的告狀置之不理,對幼兒全面發展難免會有影響。所以正確對待孩子的告狀行為,提出合適的指導策略非常必要。
4-5歲幼兒愛告狀是一種向教師求助的行為、展示的行為, 也是社會化程度相對較低的表現。教師作為幼兒生活中的“重要他人”應該讓兒童感受到教師的情感支持, 給幼兒展示, 表現的機會, 幫助他們學習初步的人際交往技能。
4-5歲的幼兒因生活經驗貧乏、認知發展的局限性,他們的各種心理過程,尤其是認知過程尚處于初步發展階段,他們的思維能力、獨立性還很差,對成人的依賴性較強。因此,他們對發生在自己周圍的事情不能進行完整的、全面的評價,也不能應付和處理發生在他們身上或周圍的問題。而成人特別是幼兒園的老師就成了他們心目中的權威。在幼兒園各種活動中一旦遇到問題或遭受挫折,他們的告狀行為便會頻繁出現,上告老師,以求得老師的裁決和答復。
幼兒頻繁的告狀會讓教師感到厭煩,若不及時處理這種現象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產生壓抑等不良的情緒,面對幼兒的種種告狀行為我采用了以下的方法加以教育引導。
案例:周三下午的區角活動中,我給“美工區”的小朋友分好了彩紙和剪刀,這次活動內容是制作節日窗花,涵涵小朋友的動作很慢,因為他剪東西不是和別的幼兒講話,就是東張西望,坐在她后面的琳琳很早就做好了,正當琳琳離開座位要交窗花時不小心撞了一下涵涵的胳膊,涵涵立刻問道:“你為什么撞我?”琳琳趕緊道歉說:“對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涵涵不聽,氣呼呼的跑到我面前:“老師,琳琳推我,邊說還邊模仿著動作,你看,我的窗花都剪壞了。
分析:首先,應當看到涵涵告狀可取的一面,起碼她懂得上課的規則,說明她已經有了一定的判斷能力,從這個角度講這是孩子處理問題的一種進步,但是對于一些同伴間小糾紛的能力。有些內心比較脆弱的幼兒在受到欺負時就會產生很強的被保護欲望,想得到大人的同情憐憫,就會產生告狀行為。以上案例的出發點都是幼兒為了保護自己,希望得到他人幫助而告狀,從而矯正同伴的不好行為。
有時幼兒因為想在眾人面前好好表現一下自己,這是由幼兒的自我意識所導致的。4-5歲幼兒有了初步的自我評價意識,但主要依靠家長或者幼兒園老師的評價,可以說家長、老師的評價是幼兒自我評價的范本。她們在家里希望得到家長的認可,在幼兒園也想引起老師的注意,非常希望在老師那里得到一些積極的,肯定的評價,經常為了滿足自己的表現欲望會沒經過老師的同意就隨意站起來回答問題。
現在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居多,一個孩子會被家里幾個大人互相寵著,因此會對大人產生依賴性,常常表現出以自我為中心,任性等不良習慣,面對問題的出現就會先想著跟大人告狀,不會去用自己的大腦思考自己該怎么做。這樣類似的告狀跟家庭教育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太過于溺愛、放縱孩子這種行為,家長沒有給予孩子及時有效的回應。來了幼兒園之后,依然該怎么做還是怎么做。
我們在處理幼兒之間的矛盾、告狀行為時,要先究其根本原因再處理事情。不能只聽取某一方的片面之詞就下定論。安慰被欺負的幼兒,對欺負人的幼兒園要進行批評教育幫助其改正錯誤。如果老師不予理睬的話,受欺負的幼兒就會產生一些自卑,膽怯等消極心理,這對于日后的發展有很大影響。不同年齡班的幼兒的心理發展特點不同,據此,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更應該比家長或者其他人了解孩子為什么會這樣做,是出于什么心理驅使他這樣做的。幼兒向我們告狀時,要認真傾聽,知道其原因后,再“對癥下藥”。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待。孩子的告狀行為表面上看是一件小事,其實是幼兒各方面情感不斷發展的表現,若處理不當,會影響到幼兒之間,師幼之間的關系,并對幼兒的性格、品質的形成產生影響,因此就要求教師在一日活動中要正確處理幼兒的告狀行為。
面對孩子的告狀應該當回事,而不是對幼兒的告狀置之不理。幼兒的自我意識還很懵懂,不開心的事情來得快也去的快,不會記仇。在中班,幼兒會等老師采取一些方法來解決同伴之間的糾紛,他們內心會覺得自己受了委屈,被人欺負了就一定要讓老師幫著來解決。在中班,幼兒已經具有初步的判斷是非的能力,自我意識有了進一步的發展,但是對自己的評價能力還是有一定差距,成人對其評價在他們的個性發展上起著重要的作用。這時幼兒聽了“恩!老師知道了”這句話后如果見老師沒反應,他們便會私下里解決問題。性格急躁的幼兒甚至用武力解決——打起來。因為在他們眼中教師就像一個法官,在幼兒園他們不認識別人也只能向老師尋求幫助。從這三個年齡班就可以看出老師如果不恰當處理幼兒告狀問題的話,對幼兒的身心發展就有著很大的影響,程度輕的可能會導致孩子心底里不服氣,個別會出現各種心理障礙。從而導致沖突的重復發生,加劇矛盾沖突的程度。有時會對教師產生距離感和不信任感,日積月累,孩子會產生不喜歡上幼兒園,不喜歡老師的不良情緒,不利于個體社會性的積極發展。同時也不利于家園和諧關系的形成,教師不適當的解決方法使家長可能會對教師的處事態度和能力產生懷疑,從而對幼兒園的教學工作產生懷疑。那么家園溝通工作勢必受到影響。因此,老師作為教育者必須以積極的態度對待幼兒告狀行為。
通過本次研究我們了解到教師要重視幼兒的告狀,只要教師做個有心人就不難發現,愛告狀的孩子總不乏可愛之處,(如:關心他人、有一定的正義感等)。不管幼兒因什么原因而告狀,教師有要以尊重、理解孩子的態度認真傾聽,不能用粗暴的方式來應付,在了解情況后,更要具體問題具體對待,為孩子日后成為“社會的人”和“健康的人”作出自己應有的努力。
烏魯木齊市第七幼兒園 新疆 烏魯木齊 83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