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卉
摘要:中職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因為成績、家庭、或身體等原因,在義務教育階段沒有一個好成績或品行,成為了大家眼中的“問題學生”或“后進生”,成為了被“漠視”、“否定”的群體。
本文從教育目標、管理辦法、評價標準多角度闡述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應重視創新精神的培養。解放學生思維力、創造力,調動對學習、生活、活動的自主性、主動性、積極性,重視個性化發展,讓學生重塑信心,找到目標和動力,戒掉不良嗜好,回歸正常和諧的人際交往,糾正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最終達到全面發展。
關鍵詞:中職學生特點;中職班級管理的重點;創新精神培養
創新精神是指要具有能夠綜合運用已有的知識、信息、技能和方法,提出新方法、新觀點的思維能力和進行發明創造、改革、革新的意志、信心、勇氣和智慧。
一、中職學生特點
(一)缺乏自信心
絕大多數都是因升學考試失敗或家庭經濟條件較差的學生,自然而然產生一種自卑感,使得他們在學生群體中對自己缺乏信心。
(二)沒有目標與興趣
對任何事都沒有興趣、學習像是“受罪”,把它視為是一件痛苦,精神萎靡,不思進取,抱著混日子的心態,想盡一切辦法逃避學習。
(三)人際交往有障礙
人際交往問題更加突出。內心渴望與人交往但缺乏交往技巧,受不良心理品質的影響,如:以自我為中心,沖動、偏激、嫉妒、猜疑、等,往往容易引發人際沖突。
(四)網絡成癮
厭學、學不懂等情緒,沒有努力的目標,在現實中沒有自信,得不到價值感、認同感,使中職學生選擇在相對容易的虛擬世界里體驗成功。但是,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的自己落差太大,使得他們控制不住地想要返回到那個帶個他們成功與價值感的虛擬空間中去。于是,惡性循環,學生更不愿與人交流、對虛擬世界以外的事物漠不關心、情緒暴躁。
二、中職班級管理的重點
班主任幫助學生克服多年來的自卑感,改正不良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生活習慣、人際交往問題,在集體中重新找回自信心、價值感,收獲集體的溫暖與抱持。調動學生對學習、生活、活動的積極性,戒掉網癮,回歸正常良好的人際交往,糾正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三、班級管理理論研究
(一)現實療法理論
由格拉塞(W.Glasser)提出,它被廣泛地應用于學校、監獄、戒毒中心、社區和其它社會服務機構。尤其是在學校咨詢和輔導中大受歡迎。現實療法理論主張以民主的方式管理,不提倡教師教育過程中存在“等級”管理,學生自由發展,是一種鼓勵型的管理模式。理論觀點:第一,愛和被愛的需要;第二,期待自己的價值得到自己和別人的認可的需要。當一個人的基本要求得到滿足后,就會感到自己的價值;反之,則會感到焦慮、挫折、自責、逃避、甚至不負責任。這個理論提倡管理者的刺激、認可、協助。
(二)團體動力理論
庫爾特·勒溫(Kurt Lewin)提出,他指出人既是個體的存在,也是團體的存在;作為團體它不是由各個個體的特征所決定的,而取決于團體成員相互依存的那種內在的關系。團體的力量影響到個人,因此引起社會團體變化而改變其個體要比直接改變個體容易得多。所以,教師可以通過提升團體動力來加強班級的管理。
四、如何培養中職學生的創新精神
(一)重塑自信心,獲得成就感
中職學生的一大特點就是信心不足。多年來老師的漠視,家長的不重視,同學的藐視,讓他們內心自卑,覺得自己一事無成,失敗透頂。從小到大未曾得到過多少獎勵,成就感極低。
成績不理想并不代表思維創新力差,班主任在鼓勵學生在學習生活中找“問題”,引導學生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班級涌現出一批想“一勞永逸”的創造點子。將點子付諸現實生活,變成小發明、小創造、小創意、科技繪畫、科技論文,學生在探索中得到認可,在比賽中獲得成就感。班級的科技風讓學生重塑自信,改善人際關系,找到人生的動力和方向。
(二)糾正價值觀,告別不良嗜好
中職學生有打牌、打架、游戲成癮等不良嗜好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他們扭曲成才的渴望。中職班主任要及時糾正他們錯誤的價值感。
人人都渴望成功,使得中職學生選擇相對容易的世界里體驗成功。然而,這與現實世界的自己落差太大,使得他們控制不住地想要返回到那個帶個他們成功與價值感的扭曲的成才空間中去。因此,班主任可以通過鼓勵學生勤動腦、勤思考、勤動手,參與科技創新發明讓他們走向正確的成才之路,戒掉不良嗜好。
(三)班級民主管理,培養責任感和獨立自主精神
中職學生做事無動力、無目標,導致他們凡是缺乏自主性和責任感。班主任可以在班級中實行民主管理,把權力、責任和義務都交給學生,做班級真正主人的同時讓每個學生都有事可做,有權力可以行使,有責任要承擔,發動全員參與班級管理。在管理過程中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加速學生社會化全面發展,提升獨立自主精神,增強責任意識。充分發揮學生在管理過程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創設有利于自主管理的氛圍,引導學生在被管理中逐步學會管理和自我管理。
(四)鼓勵學生質疑,解放學生創造力
中職學生不愛思考,學生習慣“填鴨式教學”,常常在課堂上“呆坐”。
因此,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應鼓勵學生多思考、多找問題、多質疑,引導學生發散式思維,積極思考,解放學生的思維和創新精神。
(五)創建良好的班級氛圍,激發學生創新潛力
良好的班級文化對啟迪學生心智,促進學生創新精神培養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
班主任在班級文化、班級布置、班級公告欄、比賽等方面創建個性化的班級氛圍,如:班訓、班歌、創新精神標語、創新發明榮譽墻、創新發明作品展覽角、班級發明比賽等。建設積極、創新、勇于探索的班級氛圍,為學生提供發展、展示的土壤。
(六)重視學生個性化發展
作為班主任,我認為培養的并不是流水線上的“復制品”,每一個學生都是擁有差異的個體,他們在潛能、氣質、性格、思維上都有不同,故應該充分考慮到學生的不同,不能單一的用一個標準來衡量全體學生。
傳統的班級管理對學生的評價側重在成績,忽視了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個性化發展。班主任應該以人為本,因材施教,避免傳統管理中的“一刀切”,重視學生個性化發展、全面發展,挖掘學生的潛能,培養勇于創新的人才。
五、班級獲獎情況
近三年來,我所帶班級學生獲得創新發明獎:(1)全國第四屆未來科學家創新大賽二等獎;(2)重慶市第十五、十六屆宋慶齡少兒發明獎重慶市高中組金獎;(3)九龍坡區第十八、十九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4)2019年全國宋慶齡少年兒童發明獎銀獎;(5)九龍坡區第三屆科普講解大賽優秀獎;(6)九龍坡職業教育中心2019年創新設計大賽二等獎;(7)九龍坡職業教育中心2019年科普講解大賽二等獎;(8)第16屆中國青少年創造力之星百佳創造力獎。
將創新精神培養滲透到班級管理中,三年來我所帶班級考核獲得專業部一等獎四次、二等獎兩次,連續兩年獲得校級優秀班主任,班級涌現出一批善于管理、創新發明人才,包攬校級、區級、市級、國家級各類發明創新大獎,得到學校、家長一致好評。
六、結語
與傳統班級管理不同,創新精神視學生為主體,是教育過程的參與者、創造者,旨在幫助學生解放創造力,開發創造性潛能,著重培養學生開拓、創新、勇于質疑、發散思維、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塑造健全的人格。
參考文獻:
[1]劉月均,《當代中職學校班級管理中存在的“疑難雜癥”及對策》.
[2]張倩,《中職班級教育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管理》,2017(5)p190.
[3]戴赟,《中職學校以人為本的班級管理策略研究》,蘇州大學,2013.
[4]權青,《新形勢下開展中職生班級管理工作的探究》,2017.
重慶市九龍坡職教中心 重慶 401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