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天梅 甘鑫
摘要:近年來,沙坪壩區始終堅持把落實好河長制作為推進長效治水的一項基礎性工作來抓,按照“明確目標、落實責任、加強領導、強化措施、長效監管、嚴格考核”的要求,在全區建立了覆蓋每條河道的區、鎮(街道)、村三級河長體系,扎實開展了全區河道長效管理工作,河道管理工作取得明顯成效。本文主要分析了沙坪壩區全面推行河長制所面臨的的困境,并在此基礎上多角度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對策建議。
關鍵詞:河長制;困境;沙坪壩區
前言
沙坪壩區境內河流普遍屬于嘉陵江水系,僅少數屬于長江水系。流域面積大于等于1000km2的河流僅嘉陵江1條,流域面積50km2~1000km2的河流有3條,為梁灘河、龍鳳河及跳蹬河。流域面積小于50km2的重點河流有9條。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多次強調水源之危是生存環境之危、民族存亡之危。沙坪壩區水情復雜,河道治理難度較大,雖然沙坪壩區已經對水環境保護及治理做出了針對性、全面性的規定,但是沙坪壩區水環境問題依舊不容樂觀。河長制的健康發展能有效維護河道水質要求,有效解決傳統的河道中存在的黑臭臟等現象,這樣也符合人民大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當前,沙坪壩區的河長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在實際發展過程中依然面臨著一定的不足之處。
1.沙坪壩區全面推行河長制所面臨的困境
1.1管網規劃不科學
由于城市化建設過快,管網的建設速度跟不上經濟社會和城鎮化的發展,一方面早期管網建設雨污未分流,雨污管網共用,導致管網負荷增大,同時由于管網修建久遠,管網出現了老化影響污水排放;另一方面管理部門沒有預留未來可能增加的污水量,在管道布局建設過程中沒有對管徑、坡度和容量等進行預留。
1.2兩個水質標準有矛盾
目前,沙坪壩區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執行的是《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 18918-2002 )一級A標,其中化學需氧量、氨氮、總磷三項主要控制指標分別為:50mg/L、5mg/L、0.5mg/L。河庫地表水執行的是《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其中地表水V類標準化學需氧量、氨氮、總磷三項主要控制指標分別為:40mg/L、2mg/L、0.4mg/L。一級A標控制值均大于地表水V類標準,按照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污水處理廠每天將直排大量污水到河流,給原本脆弱的水生態造成嚴重污染。
1.3河庫內源有污染
目前,全區大部分河庫水體水質惡化,污泥淤積嚴重,一方面由于長時間河庫面源污染隨地表徑流匯入河庫,經靜置沉積于底泥中,向水體釋放污染物;另一方面河庫內現有的浮葉和挺水植物枯枝敗葉會造成營養釋放,腐爛植物再次成為內源污染。累積于底泥中的各種有機和無機污染物通過與上覆水體間的物理、化學、生物交換作用,重新進入到上覆水體中,成為影響水體水質的二次污染源,導致水體中的有機污染物含量增加,嚴重時引發黑臭。
1.4建筑工地有臨污
目前,沙坪壩區存在大量的建筑工地,建筑施工中廢水主要有自井點降水、樁基施工產生的泥漿、建筑材料及混凝土輸送管道的清洗水、混凝土養護排水、設備水壓試驗水以及施工人員生活廢水等。此外,一些工地的臨時供水設施存在跑冒滴漏現象,導致施工現場污水漫流,一些施工單位將泥液、廢漿、生活廢水直接排入下水道或河道,造成河庫污染,同時沉淀后的原漿堵塞下水道,造成次生水環境污染問題。
1.5河道岸線保護與利用規劃問題突出
河道岸線保護與利用規劃上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一是河勢與開發不適應。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防洪和河勢穩定的保障能力與開發利用要求不相適應的問題愈顯突出,對區內河流河勢穩定、防洪安全的要求越來越高。二是開發治理不協調。岸線治理保護研究不夠,缺乏有效的控制措施,無序開發和過度開發問題突出,侵占河道水域的現象日益增多,部分河段由于涉河項目過多和過于集中,密集建設項目的群體累積效應已經顯現,影響了河道安全行洪和河勢穩定。三是河道岸線需界定。由于缺乏具有法律效力的岸線資源利用規劃,河道岸線界定沒有統一規范的標準,岸線界限范圍尚不明確,涉河項目開發建設利用區域是否侵占岸線的性質難以確定,造成了河道審批依據不足,岸線利用管理不到位。
1.6河庫治理資金缺,多元投資待加強
在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中,河長制信息管理系統建立、河庫斷面水質監測、河庫巡查保潔、堤防工程日常管護、“一河(庫)一策”工程項目實施等均需要大量的資金。目前,各級財政困難,資金落實確有一定難度,資金缺乏極大地制約了河長制各項工作的開展。目前河長制工作資金投入較為單一,仍以政府投入為主,沒有形成多元化投資機制,缺乏其他投資渠道來參與河(庫)治理和保護。
2.工作對策及建議
2.1加快完善污水管網規劃,推進污水管網改造升級
(1)加強科學規劃
根據城市目前的發展狀況以及未來的發展規劃,對原有的污水管網進行改造,應用新的技術減少管網破損,科學預測未來城鎮發展以滿足污水管網過水能力。管網規劃、布局和建設要依從針對性、實用性及經濟性的處理方式。
(2)加大管理力度
要使污水管網系統更加穩定地運行,需要政府職能部門根據實際狀況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出現污水爆管、溢流問題時,既要及時處理險情,也要查明原因進行根治,切勿表面整治。
(3)完善相關資料
嚴格規范管網資料存檔工作,管線工程竣工驗收合格后,管線權屬單位應當按照規劃主管部門規定,及時報送竣工檔案資料。
2.2推進污水排放提檔升級,多措并舉治理內源污染
(1)提高排放標準
城鎮污水處理廠、工業企業排水應嚴格按照《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地表水V類標準,才能確保河庫水質達到地表水Ⅴ類要求。建議制定并出臺相應的地方標準,提高排放標準,協同推進污水處理廠提檔升級,將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與污水排放標準進行有效銜接,將污水處理廠排放標準以地方法規形式予以確定,精準治污,倒逼節水與工業清潔化改造。
(2)治理內源污染
有推進河庫污泥、底泥治理,建議對普照寺、工農兩個水庫開展水生態修復試點,通過生境營造工程、生態系統構建工程、深度活水工程和長效運營維護工程等方式治理和改善水環境,試點成功后再向全區其他河庫推廣。使用這種方法治理河庫內源污染不僅能有效改善水環境,改善污泥、底泥、美化河庫環境,而且能避免河庫清淤造成污泥二次污染。
(3)監控臨時污染
相關職能部門督促施工企業將建筑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廢水和施工人員產生的生活污水導入事先設置的沉淀池,經沉淀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網,嚴禁直接排入周圍雨水管網或直接排入河。
2.3規劃治理河道堤防工程,加快完善河道岸線界定
(1)加強治理規劃
積極研究部署河道治理計劃,按照經濟社會發展情況有計劃地實施河道治理,建立河道治理與開發利用相適應的投入運行機制。
(2)加強岸線界定
按照河道岸線資源功能區管控原則和《重慶市河道管理條例》(2018年版)對河道岸線進行界定,界定范圍為100年一遇的河道范圍,通過界定,明確管理范圍,確保水行政主管部門法定管理、標準管理。
(3)整頓無序開發
根據河道岸線資源空間管控分析,要按照河道岸線資源功能區管控原則劃定河道岸線保護區、河道岸線控制利用區和河道岸線開發利用區。
2.4大力加強財政投入力度,積極拓寬投資融資渠道
各級財政要加大水環境整治、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修復等項目資金投入,同時要拓寬融資渠道,積極拓寬社會資本投資融資渠道,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河庫綜合治理和開發利用,建立政府引導、市場推動、多元化投融資機制,為河長制信息管理系統建立、河庫斷面水質監測、河庫管護、“一河(庫)一策”工程項目實施等相關工作提供強有力的資金保障。
3.結語
在當前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的背景下,全面推行河長制符合時代發展的要求,能實現產業結構優化,水環境質量的提升以及河道的長期有效治理,可以大力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但是河長制管理工作任務艱巨,事情繁瑣,在進行貫徹落實河長制的過程中,還存在著一定的不足之處,因此不僅需要水利、環保、城建等各主體部門積極履行職責,更需要黨政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要從各方面充分重視對河長制實施的投入力度,全方位落實好相應的綜合治理工作,以符合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發展要求。
參考文獻:
[1]王海軍.河長制實施中存在問題及對策[J].河南水利與南水北調,2018,47(9):91-92.
[2]張嘉濤.江蘇“河長制”的實踐與啟示[J].中國水利,2012(12):13-15,21.
[3]胡雪林,肖養群.淺析基層河長制實踐中的幾個問題[J].中國水利,2018(10):19-20,11.
1.重慶市璧山區水旱災害防御中心 重慶 璧山 402760
2.重慶市沙坪壩區農業農村委員會 重慶 沙坪壩 4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