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閔捷 高天昱 司格 史劍
(作者閔捷系中國青年報編委,高天昱、司格均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融媒工作室總監,史劍系中青在線總編輯助理)
7月,飛馳于大江南北的高鐵上,“我要不白過這一生……青春向黨,奮斗強國”幾個大字不時出現在車廂的電視屏幕上——這正是慶祝建黨100周年主題微視頻《我要的人生》的片段。該片由共青團中央宣傳部和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聯合打造。
今年五四青年節期間,這款僅兩分多鐘的微視頻登上B站熱門Top1,引爆#青年之問:人的一生該如何度過#話題討論。“認真做好本職工作,不負青春,不負韶華,不白過一生!”“向黨員先輩致敬!”網友在社交媒體評論區、彈幕區致敬先輩,寫下青春誓言。同時,該片席卷微博視頻號影視日榜Top4、快手熱門榜Top5、微博熱搜榜Top30,并得到學習強國平臺的重點推薦。自5月4日上線后,短短兩天,傳播量就突破了1億次。該片由中宣部篩選推薦給國鐵集團,在車載電視、公共大屏上展播。
這款2 分鐘的主題微視頻如何直擊億萬年輕網友的心,成功“破圈”呢?

對于重大主題宣傳視頻產品,主創團隊早已不是第一次嘗試。2018年,短視頻風潮席卷網絡,團中央宣傳部和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瞄準這一領域進行合作。基于長期從事青年工作的深厚底蘊和對視頻領域的不斷鉆研,團隊先后于改革開放40周年、五四運動100周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等重大節點,合作推出了《青春的回答》《青春與祖國同在》《頭條里的青春中國》等點擊量過億的“爆款”視頻精品。
建黨百年,是今年重大主題宣傳的重中之重。此前我們操作重大節點選題,主要是按照時間順序梳理,選擇每個歷史時期代表人物來講故事,敘事宏大、內容厚重。但這一次,我們想瞄準新一代青年,拿出點新花樣兒,簡單“復制”之前的經驗可不是我們的風格。
為了更加貼近目標用戶,團隊采訪了30多位大學生,了解他們的話語體系、喜怒哀樂。一幅新時代青年的用戶“畫像”漸漸清晰起來——他們愛游戲,愛追星,愛刷短視頻,愛各種限量款,期待擁有自己的房子、車子;他們也愛祖國、愛黨,在國家人民需要時愿意挺身而出,追求精神的價值,不想“白過一生”……
春節前的北京寒風刺骨,團中央北樓九層的會議室卻在熱騰騰的“頭腦風暴”中。團中央宣傳部和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的十幾位業務骨干圍坐在一張會議桌前,正瞄著一個問題——如何既展現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信仰,又直擊新時代青年用戶的“痛點”。
對照著00后青年的畫像,再翻翻近年來的新聞、熱搜榜單,大家逐漸達成共識——小切口入手,不大段地講典型人物故事,不求全,以百年間不同時期青年黨員的“人生選擇”作為主線,并將00后青年自我實現的價值追求和共產黨員基于理想信念作出抉擇行動的“高光時刻”結合起來,探討“人的一生該怎樣度過”。
怎樣將這種“對立統一”的內容更好結合?大家抱著這個問題過了個“充實”的春節假期。一邊看樣片找靈感想創意,一邊學黨史找故事抓重點。時間在我們一次次的“侃大山”中過得飛快,一次次“這個行!”,又一次次推翻。
方案終于有了實質性進展——可以用旁白和畫面分別對應展示“物質”和“精神”,類似“聲畫對立”,將兩者的反差效果最大化。比如旁白是“我要換個全世界最酷的發型”,畫面則是護士為了參加抗疫剪去心愛的長發;比如旁白是“餓了就大吃一頓”,畫面是戍邊戰士在冰天雪地中大口吃雪……
“妙??!”制片人拍了下大腿,“就這么辦!”他還提議把青年對房、車這種具體的物質需求也放進來,比如說要開豪車,可以是青年司機開高鐵,這可能對青年焦慮也是一種疏解,“小我的局限要放到大我的無限中去解決”。
因此,《我要的人生》用青年扶貧干部一腳踏入山路泥地,詮釋了“我要蹬上一雙限量款皮鞋”;用王繼才夫婦守島30余年,詮釋了“我要住在大房子里,面朝大?!薄送?,我們決定不拘泥于慣常的平鋪直敘,由青年所處的新時代作為開端,過渡到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讓青年更具代入感。
想要抓住00后青年的心,主題貼近青年只是第一步,臺詞、演員、制作上也要年輕化,才“對味兒”。
畫面精、節奏快、風格酷——這對于新時代部分的展現來說不難。如何展現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呢?我們盡量選擇有代表性、有視覺沖擊力又情緒豐滿的歷史畫面。革命戰爭時期距離我們比較久遠,先輩犧牲較多,由于整個作品的時長很短,情緒表達很可能不充分。如何能令整體風格一致又不失“燃點”“淚點”呢?我們想到了當時正在熱播的《覺醒年代》。
這部電視劇是兼具人氣與口碑的主旋律佳作。片中陳延年、陳喬年走向刑場的回眸成為“催淚彈”,感動了不少青年網友。
“不如就邀請‘延喬兄弟’扮演者出演革命時期犧牲的英雄先輩!”導演提出。對于00后青年,“延喬兄弟”就是他們心中革命英雄精神的化身,一亮相,厚重的愛黨愛國情懷不言而喻。即使片子篇幅較短,也能迅速將情緒推向高潮。
旁白方面,我們每天“霸占”著中青報辦公大廈21層的“創意空間”會議室,把臺詞一句句磨出00后的“青年味兒”。
“你平時這么說話嗎?不是的話就改!”這句“靈魂拷問”反復在會議室中盤旋。近一個月的時間,三十余個版本“前赴后繼”,終于淬煉出“酷颯不拖沓”,208個字訴盡“我要的人生”。
為了不浪費這“字字珠璣”,我們費盡心思設計轉場、運鏡,力求故事和情緒傳達充分。比如對照旁白“換個角度看看眼前的風景”,鏡頭設計為迅速180度旋轉,完美“卡點”;運用手部特寫和快速升降格,表現主治醫生和護士們在手術時的專注;用第一視角眨眼的鏡頭,配合急促的呼吸音效,表現中印邊境戰士面臨的緊迫形勢……
演員方面,我們幾經周折聯系到“延喬兄弟”扮演者,還邀請了北京電影學院的幾位95后、00后青年演員,并在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同事中挑選了兩位“業余影帝”。
片子時長較短,每個演員的戲份自然也不多,但導演的要求可不低,而這些00后演員的敬業也令我們感嘆。
4月初的京郊山區春寒料峭,片中有場戲是抗洪戰士通過倒立把褲腿中的洪水倒出,并且要還原出炎炎盛夏的場景。飾演抗洪戰士的青年演員穿著短袖,一次次倒立,經受著一桶桶寒涼的泥水從身上、臉上澆下去。兩三次下來,他便冷得發抖,嘴唇發紫,裹上羽絨服休息片刻,擦擦頭發和臉,喝點熱水暖身,又繼續上陣。拍了十幾次,這場戲終于過了關。
飾演抗疫護士的00后演員,一開始怎么也演不出一刀剪斷頭發的颯勁兒,大家急得抓耳撓腮。小姑娘一遍遍嘗試,終于找到了感覺。后來她告訴我們:“換上防護服站在鏡子前的那一刻,我瞬間明白了為什么會有那么多醫護人員‘逆行’”。成片中,她打頭陣亮相,酷颯十足,令人驚喜不已。
團隊精益求精,輾轉了多個拍攝場地。光是扶貧干部在山間行走那場戲,就換了平地、山坡、小溪幾個場景。飾演扶貧干部的演員是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同事。在山坡上,為了清晰地拍出他手中的“脫貧攻堅工作筆記”,他頂著烈日來來回回幾十趟,還要配合攝像機的運動,按照指定的方向和幅度擺動手臂,拍到最后都不怎么會走路了。攝像師扛著沉重的斯坦尼康攝像機,不斷調整運鏡,拍了30多條,而這些努力最終呈現在成片中不過一兩秒。
拍攝完成不等于結束,本片的另一個關鍵在于后期調節奏。
拿到粗剪,我們發現幾個歷史時期的轉換處非常割裂,因為每個部分用了不同音樂,并且新時代部分結束后加入的歷史素材,清晰度有了很大變化,很容易讓觀眾出戲。于是,我們嘗試將原本新時代部分搖滾風格的音樂延長,鋪滿到“延喬兄弟”出場之前,結果意外的合拍——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展現的老女排扣球、香港回歸時駐港部隊交接喊話、王進喜跳入水泥漿池加快攪拌等畫面太燃了,超越了清晰度帶來的影響。
為了調出“搖滾味兒”,在后期制作的三周里,團隊每周都要“扎”到團中央宣傳部兩天,大家一起看片子、提意見、反復打磨。“每個字都要打到點兒上”,比如旁白講到“面朝大海”,王繼才夫婦守島的畫面就要正好切到遠景出現大海;“關鍵詞要著重處理”……歷經5個月,釀出《我要的人生》這壇“美酒”,每一位主創都期待著00后用戶感覺“真香”。
酒香也怕巷子深?!段乙娜松愤@壇“美酒”,香飄00后青年心中,正是團中央宣傳部和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合作發揮重大效能的體現。雙方宣發節奏得宜,層次分明。看到滿屏飄動的“淚目”“感動”,主創們又感動又振奮。
團中央宣傳部發揮組織優勢,全平臺大力推廣。特別是將本片作為團中央《“學黨史、強信念、跟黨走”主題云團課》直播開篇“頭炮”產品,觸及近2億青少年,并充分調動了戶外大屏等資源,“我要不白過這一生”作為視頻主題語句,出現在大大小小城市的地標屏幕上。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調動“融媒云廚”全媒體平臺矩陣資源,與快手、騰訊、百度、今日頭條等平臺合力傳播,依托中青校媒等渠道,面向高校青年精準推廣,并與藝人團隊達成通力合作。
我們還注重設置議題,通過話題討論帶動視頻傳播。比如在B站、微博、微信,依托共青團中央官方賬號強大的影響力,“青年之問:人的一生應該怎樣度過”“五四青年之問”等話題持續發酵,00后青年“帶著問題”觀影,通過彈幕、評論積極表達觀點。
“身處新時代,既意味著幸運和幸福,也意味著責任和擔當?!?999年出生的董智輝是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一名學生。五四當天,他在微博熱搜#人的一生應該怎樣度過#中看到了這個視頻,對片中一個個青年黨員在自己的崗位上奮斗、奉獻的畫面印象深刻?!拔宜谂蔚囊簧?,是要將前輩們‘地質報國’精神延續下去,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一番不平凡的事?!?/p>
同時,我們在多個短視頻平臺運用“‘延喬兄弟’重聚演繹《覺醒年代》‘續集’”的差異化標題推廣,也有力提升了本片的關注度。
河北金融學院會計學院齊家萱今年20歲,是《覺醒年代》的劇粉。當看到《我要的人生》中“延喬兄弟”扮演者回眸的一幕,他又一次淚目?!拔乙瘛訂獭粯樱癜倌陙肀姸唷辉敢獍走^這一生’的青年一樣,在這個時代發出自己的吶喊,找到自己的方向并為之奮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