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瑞卿
(三和數碼測繪地理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甘肅 天水 741000)
不動產測繪是測繪領域中一項重要的測繪內容,傳統的不動產測繪,是采用全站儀、GPS-RTK 等方式進行測量,該方法作業效率低、生產任務周期長、入戶難且成本高[1-3]。對于建筑密集區,由于遮擋嚴重,使用全站儀獲取數據需要架設站點多,嚴重影響了作業效率。對于信號弱的任務區,使用GPS-RTK,很難獲得固定解,不動產測繪成果精度可靠性降低。針對上述問題,采用無人機傾斜攝影測量技術,進行實景三維模型數據生產,基于實景三維模型采集地形圖,可有效提高作業效率,降低生產成本,縮短生產周期,外業作業方式轉到內業,解決入戶難問題,為不動產測繪提供有效保障。
傾斜攝影測量是指在飛行器上,搭載多個可量測或非量測相機,對地面物體進行多角度影像數據獲取的過程[4-6]。常見的有搭載兩鏡頭的搖擺相機,搭載五鏡頭的掃擺相機和常規的五鏡頭相機。較傳統垂直攝影來說,搭載傾斜相機,可以獲取建構筑物更加豐富的側面信息,減少航攝盲區。
傾斜攝影測量建模流程可以分為外業和內業兩部分,外業主要包括測區踏勘、已有資料收集、像控點采集、航線規劃和影像數據采集,內業主要包括空中三角測量解算、控制點轉刺平差和實景三維模型生產,具體流程見圖1。

圖1 傾斜攝影建模流程
測區位于甘肅某一農村,房屋區地勢平坦,但是周邊有高山,高差約二百米,測區房屋密集,住戶較多,已有測區內30 米的DEM數據和0.2 米的高清影像。
為了保證地籍圖精度,在測區范圍內按照200 米一個平高點進行像控點布設,在范圍線拐彎區域進行布點。測區內道路較多,且均已硬化,在進行點位噴涂時,采用紅白兩色油漆噴涂對三角,點位采集在對三角的交點處。在采集像控點時,所有點均采集了3 次,且3 次點位較差均未超過1cm,采集點位均為固定解,符合相關規范要求。
為了保證獲取數據盲區少,陰影小,成果精度高,在航線規劃時,航向、旁向重疊度均設置為85%,地面分辨率1.5cm,采用下視35mm,側視50mm 相機獲取影像數據,影像數據獲取在上午10 點到下午2 點完成,航飛3 架次,獲取影像數18780 張。為了保證測區邊緣模型的精度,在導入任務區范圍線進行航線規劃時,對測區范圍線進行了緩沖外擴,外擴距離100 米。
首先對航攝3 架次的影像進行重命名,確保3 架次影像無重名,然后按照影像名字,更改POS 數據的點號,確保所有影像都有唯一的POS 數據與之對應。由于沒有精確的相機安置參數,在POS 使用方面,5 個相機共用一組POS 數據。在測區地形高計算方面,利用所有像控點的高程平均值作為測區的平均地形高。為了獲得精確的相機焦距,使用5 鏡頭部分照片進行空中三角測量計算,得到精確的相機參數。
空中三角測量解算可以恢復攝影時相機和影像之間的相對關系,基于Mirauge3D 軟件,空中三角測量任務被軟件自動分割成36 塊,利用集群技術,利用5 臺電腦進行集群處理,得到36 塊的空三成果,然后利用軟件特有的自動平差融合算法,使用主機,完成36 塊空三的融合平差,得到相對POS 數據的加密點成果。查看自由網平差報告,重投影中誤差為0.87 個像素,加密點中誤差為0.081 米。
Mirauge3D 軟件中,如果存在像控點重名,是無法引入像控點坐標的。更改像控點命名,然后將像控點引入軟件中,設置像控點類型為平高點,然后對像控點進行轉刺。首先轉刺位于測區四角點和中心點的像控點,然后進行平差,得到其他點位精確的預測位置,然后轉刺剩余的點位,可有效提升像控點轉刺效率。將所有像控點轉刺完成后,進行平差,通過平差報告可知像控點最大殘差為0.051 米,中誤差為0.011 米,精度符合規范要求。
在空三成果符合精度要求的基礎上,進行實景三維模型生產。集群電腦最高配置內存為32G,最低配置為16G,為了提高模型輸出成功率,瓦片大小按照電腦最低配置設置,設置瓦片大小為100 米,需要內存資源8.1G。瓦塊劃分方式采用規則平面方式,瓦片命名原點,按照軟件默認設置即可。為了避免生出無效模型,節約時間,提高有效模型輸出效率,在已有0.2 米影像上,對房屋區范圍進行勾勒,將其轉為kml,導入Mirauge3D 軟件中,進行OSGB 格式模型生產,待模型輸出完成后,再次設置真正射影像分辨率為0.05 米,進行真正射影像成果的輸出。
在EPS 軟件中,進行地籍圖測繪有三種方式,分別為基于點云數據、DOM+DEM數據和實景三維模型數據。傾斜攝影生產的點云數據量龐大,在EPS 軟件中,加載效率低,容易卡頓,不推薦使用;DOM+DEM采集地籍圖,在數據轉換時,效率低,等待時間長,且拉起來的場景效果差,因此也不建議使用。采集地籍圖,直接使用OSGB 格式的模型進行,可加載真正射影像作為參考影像。采集按照地籍測繪規范要求進行,在采集完成后,需將采集成果導出dwg 格式的文件,并導入CASS 軟件中,進行拓撲等檢查,確保地籍圖成果符合入庫要求。對于模型變形嚴重,遮擋嚴重區域,內業無法對其進行采集,需進行外業補充采集。在進行外業采集前,將已有地籍圖成果套合到真正射影像上,作為底圖供外業使用。并按照一定的比例尺輸出,在外業補測時,結合底圖,對需要補測的區域進行補測,最終完成內外業數據的合并,提交成果數據。
生產的地籍圖成果是否可用,主要取決于其精度是否滿足地籍要求。對本次生產的數據,進行點位精度檢測和邊長精度檢測。首先利用全站儀在測區范圍內隨機均勻采集30 個檢測點進行精度檢測,再用卷尺拉15 條邊進行邊長精度檢測。檢測數據統計分別見表1 和圖2。

圖2 邊長精度統計柱狀圖

表1 地籍圖點位精度檢測表
通過上表可以看出,30 個檢測點中,最大殘差為6.1cm,最小殘差僅為1.9cm,中誤差為4.1cm。其中最大殘差大于地籍二級精度要求5cm[7],但是小于2 倍地籍規范要求中誤差,最大殘差符合規范要求,表明所獲得的地籍圖成果點位精度是符合數據生產要求的。
通過圖2 可以看出,在15 條邊長檢測中,最大殘差未超過6.5cm,最小殘差約為2cm,邊長精度平均值為3.9cm,精度均符合地籍規范要求。
通過利用檢查點和檢測邊,對地籍圖成果進行檢測,檢測結果均可以滿足地籍精度二級要求,可以應用于本項目,從而提升實際生產中的作業效率,減少生產成本。
本文以實際生產項目為例,驗證了傾斜攝影測量技術在不動產測繪中的可行性,并對作業環節中的重要步驟進行了說明,旨在為同行從業人員提供新的作業思路,解決不動產測繪效率低、成本高等問題,為不動產測繪按時按點完成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