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敏
(秦皇島廣瑞工程項目管理有限公司,河北 秦皇島 066100)
某隧道工程全長6.35km,最大高度9.2m,最大寬度6.1m。地質勘查結果表明,內部地質構造較為復雜,且存在軟弱圍巖、斷層破碎帶等不良地質。另外,孔隙潛水、基巖裂隙水較多,斷層含水量豐富。為防止地下施工出現(xiàn)軟巖變形問題,需要采取預應力錨索支護措施。
預應力錨索由3 部分組成,其結構如圖1 所示,在設計錨索長度時,應結合各分段的功能,在滿足支護要求的前提下合理調整各分段的長度。根據(jù)《巖土錨桿(索) 技術規(guī)程》CECS22-2018 中提供的計算公式:

圖1 預應力錨索結構圖
式中:L 為錨固段長度,單位為cm;N 為軸向拉力,單位為N,D 為錨索直徑,單位為mm;q 為巖層與注漿體之間的粘結強度,單位為MPa。通過上式可以得出符合施工要求的錨固段長度,在此基礎上按照3:1 的比例,劃分出內錨固段和外錨固段。在現(xiàn)有的技術規(guī)程中,沒有關于自由段長度設計的明確要求,行業(yè)內通常以“自由段整體穿過滑裂面,且露出端不低于1.5m”為宜。
預應力錨索的密度越大,提供的支撐力也會相應的增加;但是間距太小,會導致原本就比較局促的地下施工空間變得更加狹窄,不利于機械作業(yè)的開展,而且也會相應的提高施工成本。因此,需要通過間距設計,在滿足支護要求和減少空間占用之間達到統(tǒng)籌平衡。根據(jù)壓縮拱理論,壓縮拱內徑可由公式R=r+a/2 表示。式中R 為壓縮拱內徑,r 為洞室半徑,a 為錨索橫線間距。轉化可得,錨索間距a=2(R-r)。
錨索在水平面上的投影,與錨桿之間的夾角,即為預應力錨索的傾角。研究表明,在施加相同預應力的情況下,在0-15°以內,隨著錨索傾角的增加,相鄰兩根錨索之間有效壓應力的疊加區(qū)域也會隨之擴大,從而提供更強的支撐力;而在15-30°之間,兩根錨索之間有效壓應力的擴散區(qū)域大于疊加區(qū)域,支撐效果反而下降。超過30°,兩根錨索的有效壓應力區(qū)域收縮,幾乎沒有重疊區(qū)域,因此支護作用被極大的削弱。基于此,在應用預應力錨索支護時,應保證其傾角在15°為宜,取得最為理想的支護作用。
為了增強錨固力,施工中通常會選擇專門的錨固劑,將其與水泥砂漿混合后,形成注漿材料,使巖層與錨索之間的連接強度得到進一步提升。在錨固力設計中,選擇何種錨固劑是必須要考慮的問題。樹脂錨固及具有環(huán)境適應力強、承載力大、抗水防滲效果好等特點,是現(xiàn)階段富水地質地下工程施工中,比較常用的一種錨固劑。在鉆孔之后,將錨固劑注漿材料注入鉆孔內,插入錨索,如圖2 所示。其中,桿體插入錨固劑的長度(L),將會直接決定錨索的抗拔力(F)。在錨固力設計時,應在桿體長度滿足現(xiàn)場施工要求的前提下,盡可能的增加L 值,以便于取得更為理想的支護效果。

圖2 錨索拉拔使錨固力受力分析圖
預應力錨所支護技術的日益成熟,使得錨索類型也變得更加多樣。其中,自適應預應力錨索具有組裝方便、支護效果理想等特點,在復雜地質環(huán)境下的工程支護中應用優(yōu)勢明顯,其結構組成如圖3 所示。在確定支護方法后,還要編制施工方案,明確工藝流程和關鍵技術。基本流程為:(1)檢查設備、材料,無質量問題后安排進場;(2)現(xiàn)場搭設施工平臺,鉆機就位并完成鉆孔和清孔;(3)鉆孔期間,現(xiàn)場組裝錨索,將自適應裝置嵌入到錨索中,核對錨索尺寸,檢查錨索質量;(4)安裝錨索,注漿加強;(5)進行張拉鎖定,封錨。

圖3 自適應預應力錨索的結構組成
3.2.1 錨索成孔
根據(jù)前期地質調查,施工現(xiàn)場圍巖裂隙發(fā)育,破碎嚴重。在施工面上進行清理、整平,露出較為堅硬的巖石后,開始布設鉆孔平臺。在巖石表面攤鋪一層20cm 后的水泥砂漿,形成平整、堅硬的地面。根據(jù)施工圖紙,標記出各個孔位點。在第一個鉆孔處布設鉆機,校正鉆頭、鉆桿、點位在一條直線上,并保證鉆頭垂直。調整鉆機參數(shù),包括轉速、深度、進給壓力等。復核無誤后,開始鉆孔。在鉆至指定深度后,停止加壓但不停止轉動,讓鉆頭在當前深度下繼續(xù)轉動3 分鐘左右,反轉拔出,保證成孔效果,防止孔壁坍塌或開裂。
3.2.2 制作錨索
在現(xiàn)場鉆孔時,同步開展錨索的加工制作。本次工程中所用錨索,均使用φ16mm 的鋼絞線加工形成,現(xiàn)場試驗抗拉強度不低于1850MPa。鋼絞線的下料長度可略大于設計長度,這樣后期裁切端頭保證齊平后,不至于出現(xiàn)鋼絞線長度不足的情況。下料時必須采用機械切割,不得使用電弧焊燒割。檢查鋼絞線不存在銹蝕等質量問題后,安裝自適應裝置,得到自適應預應力錨索。另外,像錨索施工中使用到的注漿管、擴張環(huán)等,在該環(huán)節(jié)也要根據(jù)施工要求一并制作,并且將現(xiàn)場加工制作的各類材料分類擺放,統(tǒng)一管理,以備使用。
3.2.3 安裝錨索
理論上來說,預應力錨索應現(xiàn)制現(xiàn)用。為了保證施工進度,一次性制作完成后,盡量縮短保存時間,防止預應力錨索出現(xiàn)生銹等問題。在安裝前,應再一次核對成孔效果,孔壁無開裂、孔斜率精確,并且孔內無雜質。將準備好的自適應預應力錨索插入,在達到鉆孔底部后,施工人員使用夾具固定錨索,準備注漿。
3.2.4 灌漿加固
將摻加了錨固劑的漿液,裝入到注漿泵中。注漿泵的出口端,連接一根細導管。將導管的另一端插入鉆孔內,然后啟動注漿泵,把漿液緩緩注入鉆孔內,直到漿液溢出孔口。然后移動設備至下一個鉆孔,重復上述步驟。在所有預應力,錨索注漿完畢后,靜置一段時間,待漿液完全固結,撤去夾具。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關注的要點有:單孔注漿必須一次性完成,防止分次注漿出現(xiàn)分層現(xiàn)象;注漿完畢后,可立即轉動錨索,讓錨桿與漿材充分結合,提高抗拔效果。
3.2.5 預應力張拉
完成注漿加固并且養(yǎng)護結束后,開始進行預應力張拉。張拉時,要參考鋼絞線的性能參數(shù)(見表1),特別是極限承載力和屈服強度,避免張拉力過大導致鋼絞線斷裂。基于這一方面的考慮,本次工程中,共分3 級張拉,實際施加拉力分別為設計值的60%、80%和100%。每級張拉時,必須安排專人對張拉方法、張拉力、持續(xù)荷載時間等進行現(xiàn)場監(jiān)控,并做好如實記錄,保證張拉效果。

表1 鋼絞線的性能參數(shù)
3.2.6 封錨
完成三級張拉,并且分析記錄數(shù)據(jù)滿足支護要求后,開始進行封錨。封錨防護范圍包括錨具、鋼墊板、露出鋼絞線等。使用M30 水泥砂漿作為封錨材料,噴射砂漿封錨后進行簡單養(yǎng)護。
結束語
在軟弱圍巖地質環(huán)境下開挖隧道,做好支護措施至關重要。基于自適應裝置的預應力錨桿,支護效果優(yōu)良,環(huán)境適應性強,是一種比較理想的支護方式。在實際應用時,施工單位應基于前期所得地質勘測結果,做好預應力錨索的設計方案,明確錨索間隔距離、傾斜角度和固定段長度。在施工階段,也要加強技術管控,其中成孔效果、錨索制作與安全,錨固劑漿液灌注與錨索張拉等。只有實行精細化、高標準的質量管控,才能在保障地下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切實提高隧道工程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