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娟
摘要:伴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應該進一步優化,教師要敢于把新觀念、新技術引進語文課堂,不斷創新、銳意進取,通過各種教學手段將學生的學習興趣轉化為學習興趣,以豐富語文教學內容為目標,并以多種教學方法來深化學生的學習興趣。有鑒于此,本文將對在小學語文課堂建設中有效運用進行分析,并提出一些策略,僅供各位同行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構建策略
一、導入新課,激發學生興趣
課前導入是開展高質量教學的基礎,而導入的形式非常多樣,唯一不變的原則便是趣味性。學生對于新奇的事物總是能夠提振興趣,對于新課的導入同樣不例外。新課程的有效引入能夠為后續教學鋪平道路。在進行導入設計時,教師應結合小學階段學生的身心特點和知識儲備,不能為了導入而導入。通常來說,小學生的思維更善于理解簡單易懂的知識,主要體現在他們對于視頻、圖片等信息表現形式敏感度較高。為此,在進行新課導入時,教師借助新媒體之手能夠從不同地域和渠道來讓相關圖片、影視資料等展現于學生面前,以此激發學生興趣,使其更為快速地投入到學習狀態。
以《一匹出色的馬》一課為例,在教學前,教師可從互聯網下載一些關于馬的視頻,并通過希沃白班等高新技術工具來一一展現。通過視頻,學生能聽到馬的叫聲、看到馬的優美姿態、欣賞馬亮麗順滑的皮毛,從而在無形中激起他們對馬的興趣。在視頻結束后,教師便可開展教學,此時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將變得極為高漲,能夠很快進入學習狀態,這對提升學生理解能力、提振課堂效果和效率有著明顯作用。
二、引導學生及時進行課文背誦,保證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時效性
小學語文課堂其實并不缺乏多彩的教學活動,開展豐富活動的目的之一,就是希望讓學生能夠記住教材中的文章或詩歌的內容,以及它們傳達的一些情感和哲學含義,所以背誦課文就成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一項重要的教學活動。小學語文教師巧用課后習題,優化小學語文教學課堂的第一個措施就是利用每篇課文后的背誦習題,讓學生及時背誦課文,以保證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時效性。
接下來筆者通過部編版教材書籍中的二年級下第一課《古詩二首》當做例證,其中在讓學生了解這兩首詩詞時候就是要求學生要會熟讀并且記住,并默寫《詠柳》。教師要提高對這種課后習題的重視,首先在講解完《村居》《詠柳》這兩首古詩之后,留大約十幾分鐘的時間讓學生對這三首詩進行現場背誦;然后再抽出大約四五分鐘的時間現場對學生進行抽查,檢查學生的背誦情況,這時即便學生對這三首詩是短暫的瞬時記憶,但是也起到了幫助學生鞏固知識的作用。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讓學生及時進行課文的背誦,可以讓課堂的教學不會被學生輕易地遺忘,從而讓時效性得到充分發揮。
三、創設教學環境,提升學生語言能力
在對學生的語文能力以及語言能力進行訓練時,一個相對輕松富有活力的語言環境,能夠幫助學生提升語言能力,使其能夠結合閱讀內容,在課堂中展開積極溝通。在常態課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將重點放在口頭表達、書面表達兩個方面,通過閱讀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發展,以寫作幫助學生整理語言思路。例如,在開展《畫楊桃》的閱讀教學時,教師可帶一些楊桃到閱讀課堂,并將其分享給學生。在他們閱讀完課文后,教師可引導學生邊吃楊桃邊討論,可以讓學生在體會這類水果與眾不同的味道同時,更加深化學生對本課文的情感體驗以及理解程度,通過“楊桃”的味道,感受作者不求名利、甘于奉獻的精神品質。不僅如此,教師可讓學生結合日常生活,寫一篇類似生活經歷的作文,以此促使其語言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促使其核心素養水平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四、開展交流活動,培養學生語言建構能力
交流是學生學習中必不可少的環節,在此情況下學生的思維能夠碰撞,這種情況于其語言構建能力的培養也有積極意義。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借交流活動之力打開語文課堂,使學生敞開心扉傾吐自己的心聲,進一步促進其語言構建能力提升。以《找春天》這一教學內容為例,教師可引入多個互動性話題,如大家心目中的春天是什么樣子的?談到春天會有什么樣的心情?自己有哪些下春天難忘的經歷?然后再回到文中,讓學生探討“文中從哪些方面寫春天的美景?”此外,教師也可引入一些語句讓學生賞析,如讓學生找文中描寫春天的句子有哪些?哪些是比喻句?通過引入一些互動性話題勾起學生的交流欲望。
五、結語
發揮課堂的高效能、高效率,就需要將教學手段和方式得以充實和豐富,如讀寫結合、德育滲透、應用信息技術教學、聚焦核心素養等,使語文教育綻放別樣的光彩,使其翱翔于語文的天際。
參考文獻:
[1]蘇平.優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策略[J].小學生作文輔導(讀寫雙贏),2021(02):35-36.
[2]魏小強.關于優化小學語文情境教學策略的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1(03):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