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陽,劉廣平,慈志娟,劉振盼,尤文忠
(1 遼寧省經(jīng)濟林研究所,大連 116031)(2 山東省煙臺市農(nóng)業(yè)科學(xué)研究院)
軟棗獼猴桃(Actihidia argutaSieb.et Zucc.),又名奇異莓、軟棗子、獼猴梨、藤瓜,屬于獼猴桃科(Actihidiaceae)獼猴桃屬(Actihidia)多年生落葉藤本植物,是獼猴桃屬中在我國地域分布最廣泛的野生果樹之一,分布于東北、華北、西北及長江流域各省,朝鮮、日本、俄羅斯亦有分布,但以我國東北三省的資源最為豐富,其中小興安嶺和長白山山區(qū)較多見,在陜西、云南等地也有分布[1]。軟棗獼猴桃果皮光滑無毛,果實細膩可口,富含維生素C等多種營養(yǎng)物質(zhì)[2],具有較好的保健功能。侯方玉等[3-4]對長白山產(chǎn)軟棗獼猴桃莖多糖(AASP)研究結(jié)果表明,AASP 具有明顯的免疫功能和抗感染、抗腫瘤作用;翟延君等[5]研究認為軟棗獼猴桃根具有抗癌作用;不僅如此,軟棗獼猴桃還具有抗衰老作用[6]及抗疲勞、耐缺氧功能[7]。軟棗獼猴桃作為繼藍莓之后又一種新的功能性水果被快速認可,近年來發(fā)展面積不斷增加,優(yōu)質(zhì)苗木市場極為短缺。軟棗獼猴桃苗木繁育技術(shù)的研究已有報道[8-11],但苗木翌年直接定植效果較差,基本需要繼續(xù)培養(yǎng)1 年才能定植。本研究利用溫室進行冬季硬枝扦插苗木繁育,當(dāng)年春季可生根,夏初定植,秋季即可培育成壯苗,市場應(yīng)用前景廣闊。
試驗于2019年1—11月在遼寧省經(jīng)濟林研究所試驗基地溫室內(nèi)進行。插穗來自軟棗獼猴桃品種‘龍成二號’,采集無病蟲害、粗度相近的當(dāng)年生硬枝作為試材,除穗材選擇試驗外,其余試驗中插穗均來自組培脫毒苗木。插穗采集后,每100根1捆,用50%左右濕度的濕沙覆蓋,4℃冷藏保存?zhèn)溆谩?/p>
1.2.1 不同穗材選擇試驗 扦插穗材分別為‘龍成二號’的田間扦插苗木與組培脫毒苗木。將備用插穗取出分別剪成6~8 cm 插條,下剪口約45°斜剪,扦插時芽眼向上,扦插深度3~5 cm。扦插基質(zhì)為草炭∶河沙=1∶2,生根劑處理為500 mg/L IBA+200 mg/L NAA。扦插前后均用多菌靈進行基質(zhì)滅菌處理,試驗期間每3 d噴1次多菌靈,保持棚內(nèi)濕度70%~80%,溫度白天不高于35℃,夜間不低于10 ℃,24 h 進行遮陰處理。2019年4月20日扦插,60 d后對生根率及根系長度、根系數(shù)量進行調(diào)查。
1.2.2 不同基質(zhì)配比試驗
插床為低床設(shè)計,底部鋪設(shè)5 cm 厚河沙。基質(zhì)分別為草炭、河沙、珍珠巖按不同比例混合,設(shè)9個處理,分別為河沙、河沙∶珍珠巖=1∶1、河沙∶珍珠巖=2∶1、河沙∶珍珠巖=1∶2、河沙∶草炭∶珍珠巖=2∶1∶2、草炭∶珍珠巖=1∶1、河沙∶草炭=1∶1、珍珠巖、河沙∶草炭∶珍珠巖=1∶1∶1。每處理10 個插穗,3次重復(fù),生根劑處理為500 mg/L IBA+200 mg/L NAA。滅菌及溫濕度管理措施同1.2.1。2019年3月20日扦插,60 d后調(diào)查生根率和生根數(shù)量。
1.2.3 不同生根劑處理試驗
設(shè)4 種不同濃度IBA、NAA配比生根劑處理,分別為1 000 mg/L IBA+100 mg/L NAA、500 mg/L IBA+200 mg/L NAA、1 000 mg/L IBA+200 mg/L NAA、1 000 mg/L IBA,以純水為對照。插穗下部插口浸泡生根劑3 s 后進行扦插,每處理10個插穗,3次重復(fù),扦插基質(zhì)為草炭∶河沙=1∶2。滅菌及溫濕度管理措施同1.2.1。2019年4月2 日扦插,60 d 后調(diào)查生根率及根系發(fā)育狀況。
1.2.4 不同扦插時期試驗
扦插時期分別為2019年1 月20日、2019年2月20日、2019年3月20 日,扦插基質(zhì)為草炭∶河沙=1∶2,生根劑處理為500 mg/L IBA+200 mg/L NAA,每次扦插30 個插穗,同時記錄插床溫度。滅菌及溫濕度管理措施同1.2.1。扦插60 d后對生根率及根系發(fā)育狀況進行調(diào)查。
1.2.5 不同控根容器移栽試驗
扦插苗裝袋時期為2019年5 月20 日,控根容器處理分別為輕基質(zhì)網(wǎng)袋(處理1)、聚丙烯粒料的80 g/m2無紡布美植袋(處理2)、聚丙烯粒料的120 g/m2無紡布美植袋(處理3),口徑和高度均為20 cm。營養(yǎng)基質(zhì)為沙土∶草炭=1∶1,每立方米加有機肥50 kg,混勻。苗木裝袋時,基質(zhì)填至18 cm,苗木基部與控根袋土面持平,裝袋后灌透水,第2 d灌第2次透水。每處理5行,每行20 盆,開溝寬20 cm、深20 cm,將控根袋放置于溝內(nèi),袋四周培土。
將控根袋苗用3針遮陽網(wǎng)遮擋,每5~7 d灌水1次。苗木用0.2 cm 粗的尼龍絲繩垂直向上牽引,單枝蔓培養(yǎng),直至停止生長。7 月15 日前每10 d撒施1次尿素,每次每667 m2施3 kg,7月15日后每15 d 噴施1次磷酸二氫鉀。2019年11月20 日,對苗木生長狀況進行調(diào)查,包括苗木高度、根莖粗度、控根效果、袋內(nèi)純根系重量、地上新枝重量。
數(shù)據(jù)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進行統(tǒng)計并制表,采用SPSS 22.0 軟件進行差異顯著性分析。
試驗結(jié)果表明,在相同扦插條件下,采用脫毒穗材的生根率、根系數(shù)量、根系長度均略高于未脫毒穗材,生根率為93%,根系數(shù)量為4.9條,根系長度為6.5 cm(表1)。

表1 不同穗材對硬枝扦插生根的影響
從表2可以看出,基質(zhì)中草炭的比例與扦插生根效果呈正比,草炭與河沙或珍珠巖的比例相同時扦插生根效果相近,生根率均高于70%,生根數(shù)量為5.0 條左右。其中,基質(zhì)為河沙∶草炭=1∶1的生根效果最好,生根率高達83.3%,生根數(shù)量為5.5條;基質(zhì)為珍珠巖的生根效果最差,生根率不足20%,生根數(shù)量僅2.1條。

表2 不同基質(zhì)配比對硬枝扦插生根的影響
試驗結(jié)果表明(表3),4 種生根劑處理的硬枝扦插生根率均高于80%,對根系生長的影響遠高于純水對照。其中,500 mg/L IBA+200 mg/L NAA生根劑處理的生根率最高(93%)、生根數(shù)量最多(4.9條);1 000 mg/L IBA 生根劑處理的綜合效果最差,生根率為80%,根系數(shù)量僅3.8條。另外,相同濃度IBA 條件下,NAA濃度與根系長度呈正比,1 000 mg/L IBA+100 mg/L NAA處理的根系長度為5.1 cm,1 000 mg/L IBA+200 mg/L NAA處理的根系長度為6.7 cm。

表3 不同生根劑處理對硬枝扦插生根的影響
如表4所示,扦插時期對生根率及苗木生長情況均有影響。3月20日扦插效果最好,生根率達83.3%,根系數(shù)量5.5條,根系平均長度6.2 cm,但苗木地上生長狀況略遜色。在平均室溫大于0 ℃小于30 ℃的條件下,溫度與硬枝扦插生根率及生根情況呈正比。

表4 不同扦插時期對硬枝扦插生根的影響
由表5可知,控根容器對扦插苗木的生長量影響不是很明顯,但是根系重量和控根效果差異卻十分顯著。聚丙烯粒料的120 g/m2無紡布美植袋(處理3)的控根效果最好,起苗操作最容易,根系無損傷;輕基質(zhì)網(wǎng)袋(處理1)的苗木根系損傷較大,起苗操作最困難;聚丙烯粒料的80 g/m2無紡布美植袋(處理2)的控根效果較好,有少量根系長出袋外,對根系造成一定的損傷。

表5 不同控根容器對扦插苗木生長的影響
與露地硬枝扦插相比,早春環(huán)境溫度較低,病蟲害較少,通過溫室進行冬季扦插育苗,容易調(diào)節(jié)扦插生根所需的環(huán)境條件,扦插生根率高,還能減少插穗的保存損失。硬枝扦插與嫩枝扦插相比優(yōu)勢明顯,嫩枝扦插插穗的采集不僅影響母樹的樹勢,而且插穗的數(shù)量有限,還易受污染。
軟棗獼猴桃冬季硬枝扦插育苗中,來自組培脫毒苗的插穗扦插效果好于來自田間的未脫毒插穗。扦插基質(zhì)中草炭的比例與生根數(shù)呈正比,草炭與河沙同比例配制的基質(zhì)扦插綜合效果最好(生根率83.3%,生根數(shù)量5.5條),也可用更為經(jīng)濟的珍珠巖代替河沙,但扦插效果次之(生根率76.7%,生根數(shù)量4.9條)。插穗在IBA與NAA不同濃度配比的生根液中速蘸3 s,扦插成活率均高于80%,其中IBA與NAA混合處理效果好于單一IBA處理,以500 mg/L IBA+200 mg/L NAA扦插生根率最高。扦插時期對生根率及苗木生長情況均有影響,3月中下旬扦插效果最好。聚丙烯粒料的120 g/m2無紡布美植袋對扦插苗木的控根效果最好,起苗操作最容易,根系無損傷。3種控根容器的價格差異基本以角計算,如輕基質(zhì)網(wǎng)袋0.12 元,而聚丙烯粒料的120 g/m2無紡布美植袋0.50 元。因此,控根容器的選擇應(yīng)該以高密度的聚丙烯粒料無紡布美植袋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