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新益 雷靂
“瞧瞧人家的身材,天?。∥液门职??!?/p>
“看看人家悠閑陽光的生活,我過的都是什么生活?。 ?/p>
這些是社交媒體用戶典型的內心獨白。事實上,當今的社交媒體已經基本上取代了很多線下的交流活動,而任何占用了我們日常生活大量時間的活動都可能對我們的心理產生持久性影響。
對此,研究人員分析了四大最常見的社交媒體構成要素及其帶來的心理影響。這些內容將帶給我們思考:社交媒體為什么會制造焦慮?我們這一代人受到了什么影響?該如何打造更美好的上網體驗?
就像名片一樣,個人資料匯集了你的各種主要個人信息。我們可以展示自己的照片,對自己進行文字介紹,或者設置背景圖片。但我們一直在真實展示和虛假展示的抉擇中糾結,因為我們總是希望像他人一樣展示一個最好的自己,但同時也不能完全失去真實性。所以,在個人資料上容易出現自我粉飾或虛假展示的現象。
它就像四通八達的電網,讓你可以與各行各業、甚至世界各地的人發生連接。它實際上就展現在你的聯系人目錄中。
我們對人際網絡又愛又恨,因為它雖然帶來了社會支持,但也帶來了孤獨。研究表明,當用戶發布消極內容時,不容易得到他人評論,因為人們傾向于不評論消極內容。此外,當人們表達社會支持需求時,即使是和用戶關系密切的人也傾向于不公開評論。除了評論外,研究表明點贊行為提供的社會支持感較低,可能是因為其被用戶感知為非支持性行為。
但是,筆者并不否定社交媒體在社會支持上存在優勢,因為在社交媒體上發布求助信息會得到比線下更快的回應。此外,用戶很可能通過社交網站獲取了情感和信息支持。
就像球類比賽五佳球精彩集錦一樣,社交媒體上匯集了各式各樣的他人或社會的光輝時刻,或者其他新奇的見聞。但我們瀏覽時可能會引起焦慮或不安全感,因為我們總喜歡拿自己平平無奇的生活去和別人的精彩時刻進行對比。當你知道你的朋友也和你一樣忙碌卻有時間度假時,嫉妒很可能就產生了。研究表明,發布度假內容引發的嫉妒感顯著強于發布購買物品的內容。例外的是,研究者也發現嫉妒帶來了一些好處,比如讓人奮發向上或成為靈感的來源。
同以前的手機短信和電子郵件一樣,社交媒體也嵌入了信息功能。它的一個好處顯然是可以增加社會聯系,但我們需要面對不斷彈出的信息,讓你在做其他事情時總要分心查看。研究表明,查看信息與發生車禍密切相關。另外,接收信息與拖延行為密切相關。分心還帶來一些潛在的后果,比如專注于線上交流而失去潛在的線下交流對象。但這并不是告訴我們要遠離信息,因為幾乎沒有人想要成為一座“孤島”。相反,我們需要選擇積極應對而不是逃避。
參考文獻
Bayer,?J.B.,?Triu,?P.,?&?Ellison,?N.B.?(2020).?Social?media?elements,?ecologies,?and?effects.Annual?review?of?psychology,?71,?471-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