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
【摘? ? 要】近年來,隨著我國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我國農村、城鎮居民的旅游人數持續上升,同時,在旅游過程中,出現了大量關乎“文明短缺”的現象,這增加了人們對文明話題的關注度。中小學教學,以爭做文明人為培養目標,對中小學生的良好品德教育專門設計了實施方案,提升中小學生的文明話題認知水平。本文通過相關文明話題,對中小學生的品德培養策略進行探究。
【關鍵詞】中小學生;品德教育;策略;教育方式
中圖分類號:G621? ?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22-0087-02
Educational Strategies to Cultivate Good Moral Characters for Primary and High School Students
(Huafeng Junior High School, Guochengyi Town, Huining County, Baiyin City, Gansu Province, China) LI Hong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living standards in our country, the number of tourists from rural and urban residents in our country has continued to rise. At the same time, there has been a large number of phenomena related to the "shortage of civilization" during the tourism process, which has increased people's attention to the topic of civilization. In primary and high school teaching, with the goal of training to be civilized people, the implementation plan i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good moral education of primary and high school students to improve their awareness of civilized topics.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moral cultivation strategies for primary and high school students through relevant civilized topics.
【Keywords】Primary and high school students; Moral education; Strategies; Educational methods
近年來,我國針對城市文明問題、公民文明問題做了很大的改進,逐步將國民素質提升。文明教育要從小開始培養,這樣的概念深入人心。中小學生培養良好的品德素質成為社會不可推卸的責任。從中小學生的文化素養水平、個人為人處世態度、公共行為中,可以發現,中小學生的品德養成與家庭有相當大的關系,在這種情況下,我國積極推進家風建設。中小學良好的品德習慣為學生帶來如沐春風的體驗,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幫助學生養成愛護衛生等好習慣。
一、提升中小學生的品德意識
(一)宣傳標語
培養學生的品德意識需要全方位進行,首先,加強學生的道德意識。首先是街道的宣傳欄上、小區的通知欄上、道路兩旁的圍墻上都張貼有關個人品德的宣傳資料。這樣做不僅對市民來說是一個良好的社會氛圍,對中小學生的品德培養也是一個耳濡目染的過程。例如:在宣傳欄上張貼24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生即使沒有刻意去背讀,但是在長期的觀察后也能將24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記住甚至倒背如流,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這是人的潛意識的作用。通過這種視覺刺激進行道德暈染已經不是新鮮的行為了。在古代,我國教育學家就運用這種思維的優勢進行道德傳播,這也是現代社會重視的“孝”與“忠”的美德延續至今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家庭環境的熏陶
1.父母的啟蒙意義
父母一直以來都被看作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在孩子身上留下的印記十分重要。如果家長本身沒有對孩子進行道德品質的教育,那么這個家庭對孩子而言是一個缺乏啟蒙教育的家庭。近年來,我國提出正化“家風家教”的有關理論思想正是因為看到了家庭對于人的影響之大。首先,父母要做好守好本分,教育孩子要以身作則。例如,誠實守信四字的貫徹行動,在商鞅時期,為了貫徹國家法治政策,商鞅身體力行,履行了對待百姓的承諾,從而獲得了社會認可,得以貫徹相應法治政策。
2.父母對孩子誠實守信素質的培養
著名的啟蒙教育還有“曾子殺豬”這一則故事,曾子害怕因為承諾的消逝給孩子帶去不良好的影響,他就本著守信的原則殺了豬。對孩子而言,他的行為是真誠的。在真誠的教育之下,孩子道德發展得比較全面,這樣,孩子即使在將來面對大困難時,由于父親的正直與誠信已深深埋藏于心,為他打下了一堵堅強的后盾,他也能迎難而上,這就是家庭教育帶給孩子的精神力量。現在的孩子面臨的誘惑更繁雜,因此父母的責任更加重大,家長應汲取“曾子殺豬”的守信道理為孩子進行啟蒙教育。
二、學校對學生道德教育的方式
(一)校園活動的品德教育
在中小學生集中的環境里,活動是必不可少的溝通渠道。學生在進行娛樂活動時,自我意志力最強大。娛樂活動是激發學生的創新力、思考力、記憶力的有效途徑。通過安排節目的演出、演講比賽、辯論比賽等方式激發學生的思考力、創造力,營造和諧的校園環境,為學生的思維體系建構完整的行為指標。在活動過程中,教師通過各個流程的設計,完善學生對自我的認識,為學生設計合適的思維空間,保證良好品德培養的貫徹和落實。例如,校園歌唱比賽。學校下發指令,班主任隨后選舉聲音比較具有特色的學生參加歌唱比賽,安排其余學生組織啦啦隊,以及安排一部分學生負責后勤工作,并設置專門學生做觀賞節目的嘉賓。這樣,每個學生都有各自的任務,對于自己的任務,學生會強調執行,切實做好自己的本分,避免紛爭以及矛盾沖突,這在一定程度上鞏固了班級的團結性、提高了小團體的組織能力,加強了中小學生良好品質的建設。
(二)教師對自我品德素養的培養
教師扮演著教育事業最關鍵的角色。在學生成長過程中,教師要不斷鞏固自身的道德素養,加強自身的素養培訓。教師進行知識體系的建構離不開書籍的輔助。博覽群書一直被認為是自我修養的重要途徑,哲學類書籍更是有著個人的認知系統對行為層面的引導的作用。總而言之,教師要注重自身道德品質的培養,形成適應社會發展的道德觀,對學生的道德品質教育才能真正做到盡職盡責。
(三)教師對媒介的靈活運用
提高自身的素養還可以通過網絡媒介。當代社會提供的便利的線上課堂,不僅能輔助學生學習,還可以幫助老師提升自身教學素質。例如,在進行孝道教學時,教師可以根據線上提供的相關資源進行學習,了解各大名家針對“孝道”提出的觀點,汲取他們的精粹,再進行自我認知的過濾,最后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傳達給學生。其次,影視作品也是一個拓展個人關于道德品質的認知的途徑。《洛麗塔》是一部反傳統道德的教育范本,作為教師,如果只是單純地抵制這類話題的存在,那這種教育對學生而言是一次不完整的行為引導。教師輔導學生正確認知整個社會,態度應當是開放的,要從一次客觀的思維中獲取完整的信息,形成自己真誠的想法,這對教育事業而言,也是一次挑戰性行為。
(四)完善校內宣傳設施的建設
在進行良好的道德品質宣傳時,運用媒介傳播手段是相對有效的。校內張貼《三字經》或者《大學》《中庸》的文字符號是營造氛圍的重要途徑。例如,學生對《三字經》信手拈來,是來自耳濡目染的潛意識馴化。校內的宣傳手段還要不斷開拓才能吸引更多學生,特別是當今時代,抖音快手橫行校園,小孩子都能對一些段子倒背如流,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潮流思想掩蓋了主流思想的色彩,學生了解道德品質的重要性更多是通過這類軟件,但實際上,以書本直接傳達的知識才能真正存留于記憶細胞當中。校內的宣傳設施改革面臨十分嚴峻的態勢,不僅要從視頻軟件上奪回主流道德的傳播權,還要深化學生對良好道德的認知程度。
綜上所述,我國的中小學生品德教育是不斷發展的。真正提升道德意識不能一味依靠制度的變革或者媒介方式的變更。關于處理中小學生道德品質問題的舉措,最重要的還是對學生的思想進行全方位的分析,為學生開拓一片新的土地,為學生的成長提供適當的養料,讓學生自己去了解社會,而不是依靠旁人的講述來構建自己對“道德”的認知。
注:本文為白銀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新時代中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途徑研究”(課題批準號:BY[2020]G244號)和“新時代小學德育主題教育活動策略研究”(課題批準號:BY[2020]G154號)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楊紅梅.小學生良好品德與行為習慣的培養策略[J].甘肅教育,2020(16).
[2]趙一彪.新時代小學生良好品德的養成教育策略[J].文學教育(下),2020(06).
(責編? 楊?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