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燦 宋阿興 郭雨佳
“診斷”欄目的專家:
您好!
馬上開園了,我們帶的小二班孩子要升入中班,班級區角又將調整。我們首先回顧了小班的區角設置和使用情況。小班時共設有美工區、圖書區、益智區、建構區、娃娃家、角色表演區、生活操作區、自然角8個區角。回想孩子們進區游戲情況可以發現,他們喜歡玩的區域有4個,分別是建構區、娃娃家、生活操作區和益智區,但建構區由于面積窄小不能充分滿足幼兒的游戲需求;而美工區、自然角、圖書區和表演區孩子們很少進入,利用率不高。
結合這一分析,我們準備進行如下調整。
將建構區調整至集體活動區域,擴大空間,墻面上張貼與幼兒搭建水平和活動主題相符的搭建步驟圖。建構區材料除原有木質積木外,可增添彩色紙杯、廢舊紙盒、奶粉罐、玩具車、紙板,并做好標識。由于利用的是集體活動區域,幼兒搭建作品不能很好地保留下來,為此設立作品展示墻,請幼兒為自己的作品拍照,老師為作品及搭建者合影,并將照片彩印,幼兒自己張貼。區域總結時,請幼兒介紹自己搭建的作品。
增設科學區,并設置在靠近水源、相對安靜的教室內側。材料投放根據主題活動的開展調整。比如,9月份圍繞“磁鐵”主要投放磁鐵、磁力棒、各種生活中的物品(如不銹鋼勺子、鑰匙、布頭、硬紙片、紐扣等)。10月份“秋天博物館”主要投放樹葉和放大鏡,鼓勵幼兒用放大鏡仔細觀察葉片,收集各種樹葉進行分類。
益智區繼續投放手頭玩具(如魔尺、魔方)、配對排序類玩具、數字類玩具、拼插類玩具以及拼圖游戲等。
我們對孩子很少進美工區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結論:①教師引導不到位;②材料放置不規整;③區域面積小;④幼兒不知道如何使用工具,如毛筆、泥工板、水粉筆等。于是我們將美工區分為繪畫區和泥工區,擴大活動空間;將美工材料放置在推車上,方便取放;幼兒罩衣由衣帽間改至美工區,懸掛于晾衣架上。
圖書區分為看書區和涂寫區,看書區由原來的位置搬至之前的建構區,靠近窗戶,緊挨幼兒床,更有私密感;涂寫區在看書區的左側,投放沙畫等材料,希望創設不是只有圖書的圖書區,讓圖書區活動起來。
撤去表演區。為了增加孩子音樂表現經驗,利用餐后散步等零碎時間和幼兒一起復習學過的兒歌、音樂律動,形式可以是合唱、分唱、個別唱;可請幼兒圍圈坐到操場上,開小型演唱會,滿足幼兒表演欲望;也可以利用舞蹈教室,讓幼兒表演更有儀式感。
調整自然角的植物,把需要陽光的擺放在區域柜上;提供照顧、觀察、測量植物的工具。
角色區先不動,待孩子們入園后再共同商討角色區的大概方向,然后填充材料。
新學期區角有:科學區、建構區、益智區、泥工區、繪畫區、圖書區、自然角、角色表演區等區域。
專家老師,不知我們的設想與調整是否妥當,請給予指導。
河北省曲陽縣永寧幼兒園 ? ?劉燦 ? ?宋阿興 ? 郭雨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