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守凰
摘 ?要:幼兒是獨立發展的個體,在每一個過程中都要有自己獨立發展的空間和機會,老師作為幼兒的直接引導者和教育者,有責任和義務去幫助幼兒樹立獨立發展意識,讓每一位幼兒都能夠力所能及地完成自己可以獨立完成的事情,幫助家里分擔一些家務,讓每一位幼兒能夠從小做起,培養其獨立承擔的意識。
關鍵詞:幼兒教育;勞動意識;初步培養
一、扎實勞動知識教學,培養幼兒勞動意識
在初步培養幼兒的勞動意識的時候,應該在課程上下功夫,通過課程內容潛移默化地影響幼兒。讓幼兒吸收知識的同時,能夠獲得思想上的豐富與發展。所以在課程上講述知識的時候,老師可以將知識與勞動意識相結合,更好地將勞動相關知識傳授給學生,讓學生在知識的推動下,使自己的意識也得到完善和發展。
二、營造良好勞動意識培養氛圍
良好的氛圍可以推動幼兒更好地培養勞動意識,給幼兒更多的感情共鳴,讓每一位幼兒都能夠發自內心地跟隨老師的教學步伐進行學習。
例如老師在上課的時候,可以在每節課的開頭都利用多媒體來播放幾個動畫視頻,為學生營造勞動意識培養的良好氛圍,視頻播放結束后,老師就可以讓每一位幼兒發表一下自己觀看完這個視頻之后的感受,問一問幼兒悟出了什么樣的道理。那么每一位幼兒就會不約而同地回答“我們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這個時候老師就給予學生肯定的表揚。老師也可以舉行一些勞動大賽,可以讓幼兒比賽穿衣服、掃地或者疊被子,在不同的活動中,讓幼兒可以加快速度,將這些家務完成得又快又好,老師也要準備好獎勵,能夠給勝出的幼兒頒發獎品,樹立幼兒勞動最光榮的意識。
三、提高幼兒勞動實踐機會
每一位幼兒在家中都會是父母守護的對象,但是老師也需要讓父母明白適度的獨立勞動的時間與空間會更好地促進幼兒的成長。老師可以與家長相互聯合,讓幼兒多一些勞動的機會,不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家里,都有他們自己做事情的時間。
在與家長溝通的時候,老師也要注意方式,爭取將內容簡單明了地傳達給家長,讓家長知道幼兒自己做事情是非常必要的。老師還要與家長溝通好,將幼兒做家務的過程拍攝下來,并發送到幼兒的班級群中,老師需要記錄每一位幼兒做家務的過程。回到學校時,老師要對幼兒進行表揚,讓每一位幼兒在生活的過程中都能夠意識到自己需要獨立進行勞動。在學校中,老師也可以時常讓幼兒獨立完成一些工作,讓他們在自己的意識中樹立勞動重要的這一觀點,這樣幼兒的成長才可以更加完善。
四、結語
在幼兒發展過程中,老師與家長都是幼兒勞動意識樹立的引導者,必須要更好地推動幼兒勞動意識的形成。
(責任編輯:羅 ?欣)
參考文獻:
[1]龔苗. 淺談幼兒勞動意識與初步技能的培養[J]. 湖南教育(D版),2020(06):47-48.
[2]張勤英.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小班幼兒勞動意識的初步培養[J]. 教育科研論壇,2007(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