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密
摘 ?要:小學是學生打基礎的階段,也是培養學生學習習慣的最佳時機,對學生以后的學習生活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設立小學綜合實踐課程的目的是讓學生能將教師所講授的知識轉化為自身的能力,以此來提升學生的各方面能力和綜合素養。
關鍵詞:小學教育;綜合實踐課;生活化教學
時代的進步也對教育事業提出了新的要求,現在的社會更需要具備綜合素質的優秀人才,所以綜合實踐課程應運而生,綜合實踐課是書本與實踐的結合,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的發展。
一、綜合實踐課生活化教學的策略
(一)構建不同的教學環境,融入生活中的知識
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在小學教育中,學生都喜歡想象,所以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很重要,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抓住學生的年齡特點進行教學。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培養學生核心素養,這樣能更好地讓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數學的學習需要很強的邏輯性和想象力,從小就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能為以后學生學習打好基礎。
(二)幫助學生實現個性化發展
在小學開設綜合實踐課程的目的是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尊重小學生的個性化成長。所以教師要將教學內容和日常生活聯系起來,設置的教學內容要貼合學生的學習生活。處在小學階段的孩子們有自己認知事物和看待生活的方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進行教學,將實踐教學與勞動相結合,設置多元化的實踐內容,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通過這些活動可以讓孩子們了解到家庭勞動的辛苦,體會父母為家庭付出的勞動,讓孩子們主動去分擔家務活,學會感恩和報答父母。
(三)建立多元化實踐空間
生活化的實踐教學要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所以如果在生活中建立實踐空間,將會收到更加真實和明顯的效果,實現多方面相結合的生活化教學。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引導為主,引導學生去感受生活。教師可以將學生帶出課堂,走進大自然,去走一走、看一看、找一找,真真切切地去感受大自然的氣息,去體驗生活的美好,使學生更愛生活。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去參觀博物館,文化館等。如果只講書本上的知識會略顯乏味,但是如果教師將學生帶去博物館,就可以讓學生清楚地感受到歷史的沉淀,能加深學生對歷史的理解和感悟。教師還可以帶學生去參觀文化館,通過欣賞不同的文化作品,來提高學生的審美,鍛煉學生的感受能力。涉及社會生活的,還可以帶學生去敬老院,展開一些調查活動,讓學生學會尊老愛幼。
二、結語
總之,綜合實踐課程在小學階段開展生活化教學,對小學生的成長是大有好處的。在開展生活化實踐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教學的方法和模式要符合學生的特征和時代的需要,教學內容要貼近生活,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得到鍛煉。
(責任編輯:羅 ?欣)
參考文獻:
[1]陳圓圓. 芻議小學綜合實踐課生活化教學策略[J]. 好家長,2019(38):166.
[2]嚴冬黔. 生活化背景下的小學綜合實踐課[J]. 教育(周刊),2019(4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