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列如
摘 要: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發展,小學德育教育已成為全教育界乃至全社會都密切關注的教育問題,也是當前小學教學研究的難點熱點。傳統的德育教育理念有其局限性與不足,面對新的時代條件與形勢,必須學習新的德育教育的理念觀念,樹立新的德育目標,創新德育方法內容,加強德育教師團隊組建,從而切實提高小學德育工作實效性與有效性。
關鍵詞: 小學教育 德育工作 教學方法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推進,素質教育已成為小學教育工作的重點核心內容。德育工作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環節,多年來一直存在某些明顯的問題,小學德育的實效性不高,便是其中一個長期困擾教育工作者的問題。本文著重分析了現今小學德育存在的不足之處,從而提出了一些意見建議。
一、小學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德育教育影響小學生三觀和人格的構建塑造,對于小學生長期道德規范的形成有著重要意義。小學德育工作者在教學工作中應注重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正確道德引導,幫助學生正確認知自我,學習禮儀道德,培養遵守道德規范的意志力,做出正確的道德選擇,培養健康人格個性,從而成為具有優秀道德人格的新時代人才。總而言之,德育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核心理念之一,對于學生自身成長、學校發展、社會進步都有著重要意義。為了實現素質教育提倡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必須重視小學生德育教育問題,提高小學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和實效性。
二、我國小學德育實效性低下的現狀分析
目前,我國小學德育現狀不容樂觀。現在小學生中普遍存在程度不一的消極厭學、逆反心理、學習浮躁等問題,極少數學生甚至出現了嚴重的品德問題。造成這種狀況的問題有二,一是學生自身和家庭環境可能存在一些不利因素,這方面的原因具有特殊性,并不廣泛存在;二是現今德育教育模式不符合新時代的要求。傳統的德育模式并沒有十分具體化、規范化的德育教學內容規定,學生的德育問題主要靠班主任自行教育解決,這十分不利于學生整體德育素質的定向發展。尤其是近年來,學校招生競爭加劇,學生的文化素質和應試能力對學校招生的影響增大,不少學校為了提高自身競爭力與發展速度,更注重學生的文化課教育,多少忽視了德育教育。再者,大部分針對德育教育而開展的活動,比如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文化博物館、德育講座等之類的活動,其教學方式過于宏觀、抽象、理論化,小學生受限于年齡和知識積累,并不能很好地理解這些理論的內在意義,使得德育教育不能取得應有的效果,流于表面形式。而且,上述德育教育形式與實際生活結合不深,學生就算理解了理論內容,但在生活中卻不能很好地落實與實踐,只是紙上談兵。要想優化小學德育教育,學生自身原因不可避免,教師就必須創新德育教學模式,提高小學德育的工作實效性與有效性。
三、提高我國小學德育實效性的對策
1.提高小學教師的思想覺悟,重視師德的選拔培養。
教師的任務,從古至今,不僅僅是教授知識。古人云,“師者,所謂傳道授業解惑者也”,這授業解惑,解的不僅僅是書本上的“惑”,更是生活中,道德、禮儀、原則等問題上的惑。教師的根本任務是“樹人”,要教會學生如何做一個健全自立的人。教師要以德服人,為人師表,以身立教;校方在選拔和考核教師時,一定要嚴格關注其師德水平,并積極開展宣傳教育,強調師德的重要性。
2.使德育滲入生活,讓學生接受家庭、學校兩方面的德育教育。
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是一體兩面的,對小學生進行德育教育,自然需要家庭與學校共同努力。對小學生的德育不能流于表面,要滲透進生活的方方面面,讓學生時刻感受德育的存在,這就需要家長積極配合老師的要求,從生活中的點滴小事入手,向孩子強調德育的重要性,并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榜樣。
3.創新方法,使德育教育模式多元化。
傳統的德育教育模式單一、枯燥、機械,我們要促進德育方法創新,通過多元化的形式,使學生全方位理解德育的意義,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與熱情,從而提高德育教育的實效性,將理論內化為精神,升華學生的思想道德覺悟。我們可以利用黑板畫報、宣傳海報、好人好事表彰班會等形式,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在潛移默化中使得德育意識深入學生內心。同時,學校要積極組織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多多接觸社會大環境,切身體會德育的意義,磨煉心智,提高道德水平。
4.創設適合小學生實際條件狀況的德育教育內容。
我國的學校德育,從淺到深,其內容大致可以分為四個層次:
第一階段,是基本禮儀習慣和行為舉止的教育;第二階段,是作為一個文明人所必需的道德倫理教育;第三階段,是作為一個社會人所應有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等政治道德教育;第四階段,是“夢想”與“理想”的教育。由此可見,德育教育要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德育內容和課程的設計,要符合小學生當前心智發展狀況,也要貼近學生生活實際,選用小學生所熟悉、所喜愛的杰出人物作為榜樣,從而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四、結語
德育工作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課題,德育教育理念必須緊跟時代發展,不斷創新進化,才能保證其活力。若想提高小學德育工作實效性與有效性,則需要關注學生、家庭、社會等各個方面的條件,統籌考慮,以學生為本,制訂長期的科學合理的德育工作計劃,從而提高德育工作整體效率和質量。
參考文獻:
[1]焦紅蕊.提高小學德育教育實效性的研究與實踐[J].華章,2012(16):257.
[2]郭淼利.提高學校德育實效性的思考[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研究生論文專刊,2011(38):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