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美珍
摘 要: 整個小學階段,數學是小學教育的主要學科,對小學生學習素質的提高具有很大的作用。在小學數學教育過程中,既要嚴格地在數學教育的各個階段滿足小學數學研讀教材大綱的要求,又要根據教育實際情況,靈活優化教學方法,以最有效的教學方法增強小學數學教育效果。在研讀小學數學教材的過程中,課堂教育是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在介紹小學數學課堂教育重要性的基礎上,重點論述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育實效性的方法,以予其他老師和相關教育工作者一些建議。
關鍵詞: 小學教育 數學課堂 教學實效
小學階段,要增強小學教育效果,就要對小學課堂教學引起足夠的重視,首先教師要積極合理地利用有限課堂時間,然后根據《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要求全面完善地完成好教學前期準備工作,保證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各個環節都能全面細致地展開,這樣才能有效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為了更有效地提高小學課堂教育質量,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優化教學情境的創設、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動力、熟練應用現代化教學工具、與學生建立更融洽的師生關系等,這樣才能更好地強化小學課堂教育的實際效用。
1.從把握思維起點角度提高數學教學的實效性
從認知學角度看,人的認知過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是由已知逐漸過渡到未知的過程。因此,對于小學數學教材的研讀,首先要把握人的認知規律。將已學過的知識點徹底熟悉之后才能開始新的教學活動。《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認知發展和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小學數學教材的編排是在嚴密的邏輯之下的,嚴格按照知識點先后邏輯順序編排。因此,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最新教授的知識點作為數學課堂教學的起點,在溫習已學知識點的基礎上進行下一步數學知識學習。而在教學過程中溫習的最新知識點可以稱為思維起點。熟練把握好課堂思維起點的教學過程將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進而提高整體學習效率。
2.緊緊抓住教學關鍵點提高數學教學的實效性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緊緊抓住教學關鍵點,就會對整個教學活動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就最新研讀教材而言,教學需要認真深刻地研讀教材,梳理好整體知識點框架,豐富各部分知識點的內涵和外延,通過比較、推想、驗證、分析等多種邏輯思維方法把握教學關鍵點。
例如,在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五年級上冊中,最新教材將“三角形的面積”這一知識點放在“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這一知識點的后面。在學習四邊形的過程中,學生已經初步建立并熟悉歸化思想解決幾何圖形面積的思維方式,也就是通過拼接方法將平行四邊形轉化為矩形。當學到求三角形的面積時,拼接方法就不能應用到解決三角形新面積的問題中。很多學生對三角形的面積為什么是“長乘以寬除以二”表示不理解,這時教師要在仔細解讀研讀教材的基礎上通過一系列逐步講解使學生理解。這時教師可以先設計一個合適的三角形,給出底和高的大小,然后讓學生計算理論的面積,然后畫出三角形的中線,通過中線,將三角形拼接成平行四邊形,然后使用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方法求出拼接成的四邊形的面積,與剛才理論上的三角形面積相對應。這樣通過驗證、比價等邏輯思維方法,將四邊形面積的求解延伸到三角形面積的求解上,使學生明白拼接方法求解面積的普適性,提高學生的理解效率。
3.通過選取合適的教學材料提高數學教學的實效性
教學材料是教學的根本,選取合適的教學材料是高效學習的前提。新教學標準之下,教師更要研讀教材后選取合適的教學材料組織教學活動。并且《義務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更突出教材選取的重要性,并為教材選取提供了一些標準和方向。而教材的選取與課堂教學內容息息相關,因此,研讀教材時,以教學大綱為第一標準,將教材選取與課堂授課內容緊緊結合起來。教材內容應當盡量簡潔,最好與學生日常生活相關,才有一定的吸引力。
例如,講解三年級下冊的軸對稱圖形這一部分知識點時,可以在課堂上展示圓、正方形、衣架、門等圖片,通過展示園和正方形總結軸對稱圖形的共同點,通過與衣架的對比展現軸對稱圖形的特點,通過門的圖片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常見的軸對稱圖形。
4.把握好課堂練習環節提高數學教學的實效性
作為檢驗學生學習效果和進一步加強學生對知識點的印象,難度適宜的練習題的是數學教學必不可少的環節之一。合適的練習題是教師幫助學生增長智力、鍛煉技能、熟練數學思維、挖掘學習潛能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教師了解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習狀況的途徑之一。教師研讀教材和講授完課程之后,將課堂上講授的最新知識點以新穎題型表現出來,通過練習題將以前知識點與現在知識點聯系起來,并為下一個知識點的授課做好準備。再出題時,還要兼顧課堂講授的重要性和關鍵點,將題目與學生生活關聯起來。關鍵不是題量的多少和題的難易程度,而要注重使學生理解學習方法和數學思想。這樣,才能達到新課改要求,既能達到訓練目的,又能節省一定時間供學生復習以前的知識點和預習新的知識點。
5.結語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知道,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一切教學過程都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參與程度、優化學生學習方法、增強學生效果。教材是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培養學習能力、增長智力和塑造學生個性的重要平臺,對于新教材的研讀,要緊緊結合相關標準和大綱的要求,使整個教學過程生動充實起來,這樣才能更好地實現高效的教學。
本文介紹了把握思維起點、抓住教學關鍵點、選取合適的教學材料、把握好課堂練習環節這四種方法增強教師數學課堂教學實際效果,使教師的教學更好地符合小學數學教學研讀教材大綱的需求和小學生在數學學習方面的實際需要。小學教育是培養學生學習方法和素質的關鍵時期,教師要通過適當的教學方法更好地做到對學生的呵護。
參考文獻:
[1]梁光明.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的思考與實踐[J].中小學電教,2012.
[2]黃映玲.以主題式學習整合學科教學的探索[J].中小學電教,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