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滔
摘 ?要:音樂是美育的基礎學科之一,對學生的基礎教育、認知發展、音樂素養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小學是學生打牢基礎、提升能力的關鍵階段,樂理知識的學習和音樂技巧的掌握尤為重要。但在當前的教學活動中,學生普遍存在興趣不足、掌握不牢、理解不足等現象,導致學生的音樂水平得不到有效提升。由此,小學音樂高效課堂的構建迫在眉睫,本文對此進行了探索。
關鍵詞:小學音樂;高效課堂;構建策略
一、豐富教學模式
教師應努力構建“自主與合作、創新與探究”的音樂課堂教學模式,根據小學生的審美心理特征,創新教學思路,改進教學設計,使教學內容接近生活,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比如在教學《老爺爺趕鵝》這一課時,在學生基本學會演唱《蝸牛與黃鵬鳥》這首歌曲后,播放《老爺爺趕鵝》讓學生聆聽。在旋律部分的教學中,可以用直觀的圖式教學法,把高低音畫出來,這樣更加通俗易懂,在基本的旋律教學部分完成后,可以帶著學生為這個旋律配上一些簡單的舞蹈動作,再在課堂的核心部分組織學生合作創編舞蹈動作,讓學生隨著身體的律動去感受老爺爺趕鵝時的心情,然后讓每個小組在規定時間內進行創編,這種課堂更具感染力,學生也會慢慢熱愛音樂課堂。在這一教學過程中,不僅提高了學生的音樂素養,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二、創設教學情境
在音樂課堂活動中,教師應根據教材內容和樂曲特點,合理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探究心理,提升學生對音樂的學習熱情,從而實現有效課堂的構建。此外,教師還可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如多媒體、計算機、投影儀等,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例如在《我愛五指山,我愛萬泉河》的教學中,考慮到這是一首關于人民戰士對鄉土熱愛、寄寓對革命先輩的懷念和崇敬的歌曲。為了使學生更直觀地了解和學唱歌曲,可利用多媒體投影技術,將五指山、萬泉河等地理信息和自然環境以PPT課件的形式播放展示,構建以“河山大好”為主題的課堂內容,幫助學生感受祖國大地豐富多彩的音樂文化,進一步培養學生對家鄉的贊美和熱愛之情。通過生動形象的畫面展示,使學生自然而然地融入到學習情境中,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時,再將歌曲導入其中,有助于滿足學生的求知心理。
三、設置游戲活動
小學階段的學生天性活潑好動,老師可以游戲的方式開展音樂教學,將好玩的游戲納入小學音樂課堂,構建活潑輕松的學習氛圍,對于引發學生音樂學習興趣具有重要意義。例如在引導學生學習《我是草原小牧民》歌曲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玩“棒棒棒棒我來接”小游戲,該游戲的具體規則是一名學生開頭唱第一句,這名學生的小木棒指到誰誰就接著唱下一句。唱錯的學生要表演一個節目。這樣的小游戲可以活躍課堂氛圍,促使全班學生有效參與進來,對于引發學生參與音樂課程學習的積極性具有重要意義。
四、結語
小學音樂教師應立足于學生的發展本質,不斷創新教學策略,優化學生的學習方法,構建高效課堂,提升教學效率,為學生的未來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責任編輯:陳華康)
參考文獻:
[1]王靖. 如何構建小學音樂的高效課堂[J]. 中外交流,2018(2):264-265.
[2]胡雪峰. 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改革的實踐[J]. 讀與寫,2018,15(5):219-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