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檢察院通報,經依法審查,對犯罪嫌疑人吳某凡以涉嫌強奸罪批準逮捕。隨著司法程序一步步推進,加拿大籍藝人吳亦凡曾經的偶像光環逐層剝落。正所謂求錘得錘,法律的回應來得不遲。
回顧這起事件,今年6月,吳亦凡與在讀高職生都美竹的戀情在網上流傳。7月,都美竹公開指控吳亦凡存在誘騙未成年人發生性關系等行為,引發輿論關注。吳亦凡隨后發微博駁斥,“不想干擾司法程序的推進,但沒想到我的沉默卻縱容了造謠者的變本加厲……如果有這類行為,請大家放心,我會自己進監獄”。殊不知,法律不會縱容偏袒任何一方,司法程序更不是誰想干擾,就能干擾的。
司法程序推進得比很多人想象中更快。7月22日,北京朝陽警方發布第一次通報,確認吳都二人存在交往關系,同時對劉某迢利用吳都事件信息進行詐騙被刑拘的情況予以說明。就在一些網友懷疑吳亦凡事件出現“反轉”時,7月31日,朝陽警方第二次通報,吳亦凡因涉嫌強奸罪被刑事拘留。在這一階段,吳亦凡及其工作室微博賬號被注銷,商務代言全部解約。
一個多月以來,全社會親眼見證了一個“頂流”明星的垮塌,也上了一堂生動的普法公開課。無論有何種身份背景,只要觸碰法律底線,終究逃不過社會監督和司法制裁。我們相信司法機關會作出公正審判,也希望這件事敲響整治娛樂圈現狀的警鐘。偶像人物本應是他人學習的榜樣。然而,部分明星在偶像光環中自我迷失,不僅缺乏對專業素養的追求,更在思想品行上出現滑坡。偶像立身不正,粉絲語出驚人也就不足為奇。在吳亦凡事件中,司法機關的及時介入與社會輿論的整體反饋有力證明了,法律面前,再高聲的喊冤也敵不過事實,流量泡沫總有被戳破的一天。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扭轉娛樂圈不良風氣,除了由司法兜底,還要將“學藝先學德、做戲先做人”的行業門檻牢牢立住。8月17日,中國電影家協會、中國音樂家協會和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分別就吳亦凡被批捕事件發聲。但愿行業整頓能夠真正發揮作用,讓劣跡藝人的覆車之鑒在相關從業者中警鐘長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