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天,某品牌創始人駕駛蔚來汽車在開啟自動駕駛輔助功能過程中發生車禍身亡的消息持續發酵。此事再度引發公眾對自動駕駛技術安全性的擔憂和質疑。
近年來,自動駕駛成為智能網聯汽車爭相宣傳的最大賣點之一,視覺識別、高精地圖、激光雷達等各種讓用戶眼花繚亂的“黑科技”層出不窮。不過,頻發的人員傷亡事故,理應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動駕駛技術的安全風險,以及商家的過度營銷、警示不足等問題。首先應該指出的是,眼下大多數汽車配備的是輔助駕駛功能,而非真正意義上的自動駕駛功能。然而現實中,許多車企在宣傳時往往會模糊自動駕駛和輔助駕駛的概念,極易對消費者產生誤導。難怪有網友吐槽,“沒出事自動駕駛,出了事輔助駕駛”。
誠然,發展自動駕駛功能是汽車市場的大勢所趨,一項新技術也必然有一個從稚嫩走向成熟的過程。但一切的前提必須是用戶安全,沒有了這個1,在后面加再多個0也無濟于事。
廣大車企理應把安全責任扛起來,在不斷完善相關技術的同時,切實盡到安全告知義務,不夸大、不誤導。也要提醒所有駕駛員,至少在目前,自動駕駛離解放雙手還有一定距離,切不可輕信商家的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