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北京朝陽區檢察院以涉嫌強奸罪正式批捕吳亦凡,明星“塌房”的問題再度引發熱議。從吳亦凡、小S、霍尊,再到張哲瀚,明星頻頻“塌房”之下,不但粉絲群體備受打擊,明星背后的合作品牌及制片方亦在第一時間進入“瀕危”狀態。
明星永遠無法規避道德風險,但是虛擬偶像(紙片人)卻不會人設崩塌。事實上,早在吳亦凡事件之前,資本就已經開始走上了尋求虛擬偶像替代的道路。
今年5月20日,一個名為AYAYI的賬號開始在多家社交平臺上發布圖片,一時間這張光影個人照引發網友熱議。在大眾“這是不是真人”的爭論中,AYAYI將虛擬偶像的一類——超寫實數字人帶入大眾視野。這吸引了知名美妝品牌法國嬌蘭的注意。今年6月,法國嬌蘭與AYAYI的聯動大獲成功,也成為了這個著名品牌首次與非真人的合作。而此次聯動中AYAYI展現出來的高效率、可塑性強也讓眾多品牌感受到了虛擬偶像的前景。
公開資料顯示,目前屈臣氏、麥當勞、歐萊雅、花西子等都擁有自己的虛擬品牌代言人。
近年來阿里、騰訊、字節跳動、網易等大廠都布局了虛擬偶像的賽道。
據艾媒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虛擬偶像核心市場規模為34.6億元,預計2021年將達到62.2億元;2020年虛擬偶像帶動周邊市場規模為645.6億元,預計2021年為1074.9億元。
(摘自《上海證券報》8.16)